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寓意解释? 国画的尺寸,求解释?

一、国画寓意解释?

国画松柏—— 象征昌盛、坚强、长寿。题画词如 “永寿万年”、“万古长青”、“寿而康”、“傲霜雪”等。

国画桃子——象征长寿。题画词如“万寿果”、“千岁之寿”、“玉桃长生”、“仙果延年”等。

国画(竹、竹笋)——象征坚忍不拔,虚心有节,节节高升。题画词如“高风亮节”、“卓立清风”、“劲节虚心”等。

国画荷花——象征清白廉洁,洁身自好。题画词如“出污不染”、“一尘不染”、“亭亭玉立”等。

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题画词如“连理双葩”、“双丽并妍”、“并蒂双思”、“风合双香”等。

国画梅花——象征高洁、坚强、谦虚。题画词如“五福争春”、“铁骨生春”、“五福报春”、“红梅争秀”等。

国画菊花——象征坚贞顽强,有节操,有骨气,益寿延年。题画词如“美意延年”、“延年万古”、“独傲秋霜”、“晚节香”等。

荔枝——象征吉利。题画词如“红利如山”、“赤珠映日”、“缀赤珠”等。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按题材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按技法可分为:写实、写意、工笔。 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

二、国画的尺寸,求解释?

六尺全开:180 x 97(cm)。

“整张不超过6尺”,就是不要超过“六尺全开(又叫六尺整张)”。

不一定要5尺,等于或小于六尺全开都可以。

三、国画颜色名称及解释?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色彩丰富多彩,常用的国画颜色及解释如下:

1. 朱砂:朱砂色呈现红色调,是一种常用的颜色,代表着热情、刚烈、英勇等。

2. 石绿:石绿色呈现深绿色调,寓意着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等。

3. 雪白:雪白色呈现白色调,象征着纯洁、高贵、英雅等。

4. 紫檀:紫檀色是一种深褐色调,寓意着厚重、稳定等。

5. 苍黄:苍黄色呈现绿黄色调,代表着老成、稳重、沉着等特点。

6. 金色:金色是一种明亮而温暖的颜色,常用于描绘黄金、灯光、日落等。

7. 碧蓝:碧蓝色呈现蓝绿色调,寓意着晴朗、清新、舒适等。

8. 桔橙:桔橙色呈现橙色调,寓意着欢快、充满活力等。

总之,国画颜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这些颜色丰富、具有每一种各自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也是表达画面情感的重要方面。

四、国画笔出六蜂解释?

他的意思是国画之中一支笔可以画出六支蜜蜂,用于形容某人的绘画的功底十分高潮。

五、中国画骨法名词解释?

“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骨法用笔

性质

用笔手法

命名者

古代南齐谢赫

概念

“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在汉、魏很流行。魏、晋的人物品藻,除了“风韵”一类词外,常用的就是“骨”、“风骨”一类评语。“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

出处

书论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等,指的是力量、笔力。绘画评论中出现“骨”始于顾恺之,如评《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评《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等。这里的“骨法”、“天骨”诸词,还和人物品藻、相学有较多的联系,指所画人物形象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

发展

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这可以由“用笔骨梗”、“动笔新奇”、“笔迹困弱”、“笔迹超越”诸论述中看出。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

六、中国画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帛画

中国古代画种。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白色的纺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神灵和异兽等形象的图画即为帛画。

2.道释画

中国画人物画的一种。以道教、佛教(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为内容的绘画。魏晋南北朝以来,宗教画极盛,名家辈出,所作以壁画为多。以佛教为内容的绘画有敦煌莫高窟壁画、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唐代佚名《释迦像》、宋代李公麟《维摩诘像》等。以道教为内容的绘画有《八十七神仙卷》、山西永乐元代壁画等。

《洛神赋图》

3.故实画

中国画人物画的一种。取材于具有借鉴作用的历史事迹、传说故事以及文学作品等。代表性作品有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代李唐《采薇图》、现代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

元 王振鹏 龙池竞渡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界画

中国画一种特有的画种。起源很早,晋代已有。主要画宫殿楼阁。作画时借助界尺画线,故名。现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阁》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一幅大型界画,宋代的著名界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5.唐卡

藏语音译,意为用彩锻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形式。一般为竖长方形。题材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反映生活习俗的风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等,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具有通史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6.没骨法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分山水没骨和花鸟没骨两种,最初相传由南朝梁张僧繇创始,张僧繇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林泉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而没骨花鸟传为北宋徐崇嗣,实应真正始于清恽寿平。五代后蜀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人称“没骨花枝”。北宋徐崇嗣效黄筌,单以色彩作花卉,名“没骨图”,后人称之为“没骨法”。唐杨昇亦善此法。这种画法打破了前代习用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抒,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时代风格。

7.积墨法

中国画技法名。指山水画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的方法。一般用于山水画,对山石的层次变化,施以不同程度的积墨渲染,使重重叠叠的山水景象在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8.凹凸花

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实际上就是印度佛教绘画中的浓淡晕染法。佛教艺术传进中国后,此法为我国绘画吸收而成为传统技法。利用色彩深浅的晕染,造成明暗对比,使画面呈现立体感和真实感,大大提高了画面的观赏性。

9.点花法

中国画中绘花瓣的方法之一。采用浓淡水墨点染。各种点花法,变化多端,都能生动地表达出梅花的特有型态,并通过对梅花神韵的刻画,抒写画家的情怀和抱负。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花瓣则“点花法”和“圈花法”相兼,“胭脂作没骨体”更是王冕首创。

10.圈花法

中国画绘花瓣的方法之一。由南宋扬无咎在北宋画墨梅名家仲仁和尚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用细线圈花的画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把墨笔花卉画升华到新的高度。以后汤正中、徐禹功、赵孟坚继承发展,使墨笔花卉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11.写意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笔法纵放粗犷一类的画法。要求以简练笔墨,写出物象的意态神韵,并表达作品的意境。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

12.工笔

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秋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属于后者。

13.枯笔

亦可称“干皴”、“干笔”、“焦笔”、“渴笔”,与“湿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指用含较少水分的笔作画。兴于元代,行于明清,迄今不衰。清代秦祖永说:“作画最忌湿笔,锋芒全为墨华淹渍,便不能著刀矣!去湿之法,莫如用干,取其易于著力,可以运用从心。大痴老人(黄公望)松字诀,惟能用干笔。”

14.金错刀

中国绘画笔法之一。传为南唐李煜创用的书体风格,《宣和画谱•李煜》:“李氏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被文人画家移用在人物画创作中。运用颤动的笔触,勾写衣服、手足的线条,笔致错落。

15.密体

由顾恺之、陆探微所创造。线条紧劲连绵,画迹周密,表现为一种“紧劲连绵,循环超忽”和“精利润媚”的笔致。与张僧繇所创造的“笔不周而意周”、“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的疏体,形成各极其趣的鲜明对比。

16.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推为白描高手。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宋元间画家并有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可分为两派,一派出自于北宋大画家李龙眠的,称之为铁线描,另一派出自于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称之为兰叶描。

17.飞白法

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到修鸿都门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书写中运用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元代赵孟頫在绘画中创用了飞白法,今人将绘画中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

18.三白法

中国画技法名。人物的面部除肉色外,还在额头、鼻子、下颚处施以白粉,以区别于其他较平坦的部分,用来表现高低凹凸的立体效果,这一画法被称为“三白法”。三白法开创于唐代,它既能表现人的面部三个受光的凸出部分,又能表现古代妇女施朱粉“盛妆”的化妆效果。一般的画法为,由额头发际处往下染,染到眉毛为止,然后再染鼻子和下颏。

19.青绿山水

中国国画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20.金碧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勾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七、中国画一扇窗帘的解释?

中国化博大精深造诣精神,如果一幅画画好了,就像推开窗子看到的窗外景色那样逼真。

八、国画小说为什么叫国画?

小说为什么叫国画,是出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国画的特点,虚虚实实很适合官场,小说也正是一部国画,有虚有实描写官场一些状态。所以取国画之名。

九、国画月亮?

我们看以往中国画里的夜景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气氛渲染,注重景物的描绘,因而夜色不浓。如用西洋的画法,则正好相反,夜色的味道虽浓,但不易看出景物。

所以,王维宝先生很好的处理了这两者间的矛盾,同时又吸收了装饰设计和木刻创作的特点,层次分明,极富笔墨情趣,并让画面直达“月是故乡明”主题,而又不失意境。

十、国画蜜蜂?

蜜蜂是以群居为特色的小昆虫,它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非常可贵 。牡丹画上,画三只最好 ! 一只单调不入画;两只略显平淡缺少特色;三只既可涵盖蜜蜂的团队协作精神,亦有繁荣、变化之美;三只既有具象的对比之妙,又有抽象的扩充画外的遐想空间。让人感觉到:画里画外,蜜蜂成群结队的飞舞忙碌,一派繁忙而又欣欣向荣的可歌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