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韩绘画受到了中国绘画的哪些影响?
《浅谈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及其意义》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两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滋润着日本的文化土壤。日本绘画历史的发展仿佛是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剪影,从日本佛绘到唐绘,从汉化到日本文人画,日本绘画发展的每一步都烙上了中国绘画文化深深的烙印。但不可否认,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日本绘画从中国绘画中获得启迪,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着上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绚烂色彩。
下面,我将从日本绘画发展的历史角度阐述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一、奈良时代——宗教画
公元六世纪中叶,佛教东渡。在日本统治阶层所建的庙宇里,佛教壁画逐步发展,这对日本绘画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佛教文化成为日本文化的核心,而从中国传入的佛像等更是迅速发展。现存最早的画像为斑鸠町法隆
寺的壁画,其主题为佛祖、菩萨及其他次等神的故事场景。它们的形式采用了在当时为怀旧的隋朝或十六国时期的中国画风格,线条自然舒展,轮廓流畅简洁,证明日本当时已经掌握了中国式的线描方法。
二、奈良时代后期——唐绘
公元八世纪后,日本美术迎来了新的时代。随着初唐和盛唐前期的发展,绘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到来,而日本更多的吸收了唐代的绘画风格。如《鸟毛立女屏风》绘有一位身着唐装的女子,丰颊、精眉、丰满、娇艳,极具唐朝审美特色。但那女子眼中又流露出岛国女子的温顺与哀婉。日本绘画将中国的线条表现艺术与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
此间,“吴带当风”的审美观念已经被日本大多数人所接收,其佛教壁画的线条等都借鉴了中国古代绘画注重线描轻视色彩的特点。
三、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汉画
这个时期,南宋与日本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密切,中国的院体画和禅宗画传入日本,成为继唐朝后又一次影响日本绘画的时代。在镰仓时代,尚未广泛的学习中国的绘画,因而日本绘画仍然呈现出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日本画师谨慎的行事态度。但随着南宋绘画的不断影响,出现了类似于南宋院体画家马远的《山径春行》的画作——《瓢鲇图》。它以禅宗公案为话题却并不深究禅机的玄奥。在技法上融合了马远的一角构图但其线描手法又不同于南宋的锐利,而又日本绘画独特的柔美之感。
四、江户时代——花鸟画与浮世绘
江户时代时,许多中国明清时代的画家来到日本,带来了讲究写实的画风。如田能村竹所绘《亦复一乐帖》中花卉取折枝形态等仿效了明画家周之冕的风格,却也有日本独特的细腻温润的独特美感。
江户时代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日本浮世绘蓬勃发展。类似于中国的木刻版画,日本的浮世绘也是木版印刷,但色彩艳丽丰富,取材于世俗文化,主角常常是美人和武士,成为了日本绘画的代表,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中国绘画艺术对日本绘画的发展的影响从始至终。或许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太过繁盛,大国气象向邻国们展示着开放包容的精神和雄立与地球的“令人窒息”的气魄。没有大江大河的养育,没有崇山峻岭的气韵的沉淀,日本的文化之根很难扎得深厚。然而,日本却通过向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大化改新中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又在明治维新中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悲剧。历史就是这样,也许他们并不是最幸运的民族,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是很聪明的民族。能够将别人的优点学习过来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发展和创新,也的确是一种明智之举。
日本文化向来以内敛谦和为主。内向的民族性格、资源匮乏的生存危机、长期闭关锁国的影响和封建统治带来的相对严谨保守的生活方式,共同造就了日本的神道美学、耽美意识和“灭”的审美倾向。在日本绘画中,细腻、柔和、圆润、写实等也不同程度的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特色。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可以预想到的未来,日本绘画将继续汲取世界各地绘画艺术的精髓并植入本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