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齐白石画老虎为何不画虎脸,只把屁股留给观众?

这就是他独道之处,藏头露尾,让艺术更有媚丽吧。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功成名就的绘画大师,绘画修养十分全面,世间万物没有他不能画的,花草鱼虫、山水、人物,都可以在他笔下,幻化出精妙绝伦的艺术品,流露出生动、活泼、自然、传神的艺术情调。

善于打通绘画跟其它姊妹艺术,如,文学、书法、篆刻、音乐之间的界限,用文学意境来渲染绘画趣味,达到一种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是齐白石在绘画创作中的拿手好戏。

当然,他有能力这样画,完全依赖于他具备丰厚的文化素养和笔墨技巧。

除过擅长画画之外,在诗词、书法、篆刻等领域,齐白石都有很高造诣,如果不做画家,他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诗人、书法家或者是篆刻家。连他自己也对自己信心十足,自诩为: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从6岁起,齐白石就进入私塾诗书,通过学习,逐渐掌握诗词格律,能创作出各种体裁的诗词,后来,他把自己的诗词整理成册,在20世纪20年代末相继出版了《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两本诗集,让文学界同仁刮目相看,自叹不如。

在骨子里,齐白石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文人,深知文化素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且,他一生都在按照文人的标准来修炼自己,多管齐下,诗书画印一个也不放过,都付出大量心血认真钻研,最终把自己修炼成一位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

在绘画领域,齐白石最擅长创作花草鱼虫,尤其他笔下的虾与蟹,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跟他同时期的各界人士,都以求购他的一幅水墨虾或水墨蟹为荣。

对于自己不太擅长的题材,齐白石也勇于尝试,这又是他在绘画上的另一个优势。

20世纪前半叶的画坛,名家大师很多,许多画家遵循“术有专攻”的原则,往往主攻一种题材,并把这个题材发挥到极致。

比如,吴昌硕擅长画梅兰竹菊,徐悲鸿擅长画马,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精于画虎,潘天寿擅长画牡丹。齐白石属于大器晚成的人,直到60岁左右才崭露头角,他自小在农村河边长大,通过对自己综合评估,他认为自己对虾、蟹等水中小动物相当了解,在后来的创作中就把主要精力分配在它们上面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齐白石选择的路子十分正确,画自己熟悉的事物才能胸有成竹,才能妙笔生花,更容易成功。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齐白石在画坛的名气越来越大,向他求画的人越来越多。许多政要和名流过生日时,喜欢邀请齐白石前来捧场。为感谢主家的诚意,齐白石不得不画一些画作为回赠礼品。

对自己不擅长的老虎画,由于盛情难却,齐白石先后画过两次,一次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旬,另一次是在建国后,两次创作的老虎画在构图上都是大同小异。

齐白石的小儿子齐良末在回忆录里陈述,1950年秋,民国元老杨虎(1889年——1966年)过生日,86岁的齐白石又一次成为座上宾。在生日宴会上,齐白石酒过三巡,画兴大发,随即挥毫助兴,为杨虎创作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二幅老虎画。

由于是大写意,齐白石很快就创作完成。只见一只斑驳老虎蹲坐在草地上,注视着前方,露出虎背熊腰,只把屁股和脊背留给观众。老虎的表情和神态究竟怎样?观众不得而知。

齐白石为什么要这样画?有何用意?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谜团。因为他画完这幅画还没有来得及做出解释,7年后就撒手人寰,欣赏者只能猜测他的用意。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主要有两个用意。

其一,识人不识面,齐白石因为看不透杨虎的真面目,所以这样画。杨虎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给中国近代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孙中山先生对其非常器重。

然而,在后来,杨虎变得越来越世故和复杂,所作所为让人大跌眼镜,成为有名的“倒戈将军”,常常见风使舵,一会儿跟老蒋称兄道弟,一会儿又反蒋投共。

杨虎名字带一个“虎”字,作为朋友,齐白石当然明白杨虎的为人处世,因此,他在画虎画时,只画其身不画其面,因为他看不透这个朋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此时的齐白石将近90岁,经历了许多世事,可以说看清了人生的无常。他以友人的好意,创作这幅画提醒杨虎,暗示他“老虎屁股摸不得”,有一种劝他好自为之的意味,不要再铤而走险。

其二,齐白石避重就轻,对自己画好老虎没有信心,只能这样来构图。齐白石擅长画虾与蟹,像老虎这样庞大的动物他并没有多少把握能画好,老虎的造型、比例、神态,乃至精神气质,这些东西他都不熟悉,若按部就班地来刻画,势必要露馅。

况且,此时的中国画经过徐悲鸿的积极改革,引入了素描关系,对物象的造型结构和比例关系更加重视,齐白石一直学习传统中国画,几乎没有接触过素描,若循规蹈矩来画,他不可能画出逼真的老虎造型。

因此,他采用文学的方式,故意把老虎画出“似是而非”的“病猫”样子,不求形似只求神韵,给观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