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山中 对‘诗中有画’的理解是什么
我是这样理解的,其实王维的很多诗读起来看似很简单,因为都是些简单易懂的词语,可是细细品味起来却别有一番味道(如松下问童子那段),在看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个个画面从我们脑海中飘过,正是那种诗中的质朴吸引了我们,他是信佛的,所以在他的诗中有一些禅的味道,那种悟的境界,一个个简单的画面却又透露着念人信服的味道,(写的比较乱,主要的是看他的诗可以很清楚的一个个画面的出现,飘过,户籍是这样的,有种维美的味道)
王维山水诗歌的意象的分类总结
空山
鸟鸣-----《鸟鸣涧》《春中田园作》等
落花-----《辛夷坞》《鸟鸣涧》等
孤塞(孤寂的塞外)-------《使至塞上》《从军行》《燕支行》等
清涧
幽人
我只概括了这些,应该包括了王维诗歌绝大部分意象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什么意思?
草明年又将绿了,王孙你回来还是不回来?
1:
原文: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百王孙归不归?。——《送别度》王维.唐
2: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3:
个别翻译:
(版1)掩:关闭。柴扉:柴门。
(2)明年:一作“年年”。
(3)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4: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汉族,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王维参禅权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5:
赏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鹿柴 王维 诗歌前两局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中描绘了怎么的图景?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沓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