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笔法? 10种常用笔法?

一、国画笔法?

国画的笔法最主要的就是以线造型,包括下笔、行笔和收笔,具体分纳为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折钗股与屋漏痕、飞白锋。

中锋:

在毛笔的运笔过程中,笔尖始终在中心位置,突出画的表现力,注重外柔内刚,内涵比较丰富。

侧锋:

主要用到毛笔的侧锋,用笔方法是下笔的时候笔管倾斜。笔尖在墨线的一侧,出现飞白效果。

逆锋:

是在顺手位置逆行反方向的运笔方法。笔力比较刚硬,缺少柔劲,在作画的过程中不适合常用,逆锋的运笔阻力比较大,松紧的变化和顺笔大不相同。

拖锋:

是毛笔在运笔的过程中将毛笔倒在纸面上拖拉。比较适合人物画,在快慢的转换上比较自然,但是用笔不深刻,比较浮躁。

折钗股与屋漏痕:

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是根据自然现象追求的用笔方法。

飞白锋:

有苍茫的表现感觉,用笔看似轻,实则刚劲有力,比较松散确是很有精神。

国画的用笔是用艺术的手段表现人物以及事物的状态,最能体现画家对于自然事物以及人物的概括能力,也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10种常用笔法?

1.藏锋

所谓藏锋,就是指的书写时把毛笔的锋尖藏到点画之中,是一种追求点画浑厚圆润的笔法。汉蔡邕《笔论》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耳。唐徐浩《论书》云“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藏锋笔法一般用于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善于使用。

2.露锋

是指起笔时,毛笔的锋尖露在点画外面。这是一种强调笔势的笔法。露锋笔法,起笔时不必在空中做逆入,直接顺势入笔就可以。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讲“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用笔之难,难在遒劲有力。以露锋为主的一般是王羲之父子的行草书,楷书等。楷书用露锋的大家有欧阳询,赵孟頫等人。

3.中锋

所谓中锋是“常使笔尖画中行”是也。中锋乃是用笔之大法,千古不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比喻都是针对的中锋用笔。要想达到中锋用笔的效果,比喻熟练掌握执笔和运腕的技巧。宋姜夔《续书谱》云“中锋取骨,侧锋取妍。”清刘熙载《艺概》云“中锋画圆,侧锋画扁。书用中锋,如师直为壮。”

4.偏锋

所谓偏锋是指用笔的时候,笔尖偏在一侧,写出来的点画一边整齐,一边锯齿状。例如写横的时候比较在笔画上边行走,写竖笔时笔尖在笔画的左边行走。一般书家认为偏锋是书法的病笔,其实不然,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好了能给作品润色不少。姜夔《续书谱》说“中锋取骨,偏锋取妍”是也。

5.极与涩

所谓“极”指的是速度快,一般用于用于永字八法中的“啄法”,“磔法”,“趯法”。然而疾不是一般的快速运笔,仍然要起伏行笔。“涩”指的是笔毫行墨要留的住,不是停滞不前,须紧而快地相前推进。例如“磔法”,一波三折。汉蔡邕《九势》云“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趟之内,涩势在于紧驶战行之法。”

6.方笔与圆笔

所谓方笔和圆笔是书法常用的笔法,方笔指的是下笔时切锋直入,强调雄强刚劲气,圆笔也是下笔时藏锋逆入,强调含蓄浑圆之气。在赞成书法作品时要方圆兼施,才是上乘。

7.牵丝

所谓的牵丝指的是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纤细痕迹,一般称为“牵丝引带”或者“游丝”等,行草书中常见。宋姜夔《续书谱》云“自唐以前多是行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历来书家都明白“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乃无形之牵丝。”

8.浓与淡

所谓浓与淡指的是用笔的深浅和墨色的浓淡,能使字的点画丰满而有神韵。陈绎曾《翰林要诀》云“捺满,提飞。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出捺满,险处提飞。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

9.八锋

所谓八锋,古人讲笔有八面锋是也。清刘熙载《书概》云“笔锋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八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用锋之说,吾闻之矣,或曰正锋,或曰中锋,或曰藏锋,或曰出锋,或曰侧锋,或曰偏锋。”

10.衄挫

所谓的衄挫,是指顿笔后,略微提起笔锋在点画之中拉拽整理笔锋。有很多学习欧阳询楷书的朋友不会写钩,和不会使用衄挫笔法有很大关系,欧楷挑钩的时候就要提前整理笔锋,然后侧锋挑钩。清朱履真《书学捷要》云“书有衄挫之法,折锋方笔也,法出于指。”唐张怀瓘《玉堂禁经》云“一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衄挫要有分寸,过分则脱离笔画,不及则笔锋不正。

三、国画的九种笔法?

国画有以下九种画法:

1、白描:用细线勾画出物象轮廓及其细部,整个画面纯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细:如花草画得粗,但绕花飞动的小虫、蝴蝶、或蜻蜓等则画得很细;

3、界画: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韦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齐精致的家具陈设等。

4、没骨法:一般不用墨线勾轮廓;

5、泼墨法:是没骨法的扩展,用大块墨色,再运用自然形成的浓淡,加上较细的笔道,有的地方还露出飞白,这样才见精神;

6、工笔:勾勒细腻精巧的叫工笔,工即工整工细之意,敷色也层也渲染,显得浑厚浓重;

7、写意:只写物象的大意,用笔简练流畅,笔墨自然,不用色的写意画,又称“水墨画” ;

8、勾勒着色:亦称“单线平涂”。它用笔先勾出物象边线,中间用墨或用色平涂;

9、粗细相间:亦称“兼工带写”。它比工笔要粗,比写意要工;

四、虞世南楷书用笔和笔法特点?

虞世南书法继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从《夫子庙堂碑》可看出,用笔取远势,即执笔高一些,用较少的笔毫写字,人家用三分之二写字,他可能用三分之一。

五、请问国画中的笔法:勾,勒,点,染,擦,皴具体指怎样用笔?

勾是用来描绘物象轮廓的 皴是表现山石的类别、质感、阴阳的短线和长线

点染 用毛笔蘸墨或颜色直接点染而成 落笔成形

勾是勾勒描绘对象的轮廓 多用狼毫小笔的笔尖

皴法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用旧毛笔效果好

六、卫夫人六种用笔法解读?

从遗留下来的书法方面的资料来看,最早的书法教育家应首推蔡邕,一是因为他培养了女儿蔡琰和蔡琰的妹妹,使其笔法一直流传不息,造就了卫氏家族,羊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的书法;

二是他的书法理论著作 《篆势》、《笔论》、《九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书法教育的教材。特别是《九势》可以说是一篇讲解书法用笔和章法的书法教育文章,蔡邕认为“势”是一种写字效果,但是这种效果的获得必须依靠作者有意识地驾驭用笔法才能获得。

因而他在总结自己书法学习经验时提出八种用笔的方法:一转笔、二藏锋、三藏头、四护尾、五疾势、六掠笔、七涩势、八提鳞。这种书法的用笔法后来一直是书法学习者遵奉的经典。

而文章中的“凡落笔结字……使其形势映带,无使势背”,却是告诉习书者如何安排章法。虽然蔡邕的书法教育方法只限于篆书、隶书和飞白书,但他却在书法理论史上和书法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七、国画用笔,什么牌子的好呢?

国画就是毛笔了,毛笔的挑选四字诀:尖、圆、齐、健。

现在很多品牌的毛笔也不错,比如双喜牌,双羊牌,湖州松鹤糊笔厂生产的松鹤牌,苏州湖笔厂的金鼎牌,金殿牌等。

各种选料档次都有。

一般国画对笔的要求没有书法对笔的要求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购。

按锋长,毛笔可分为短锋,中锋,长锋;按选料,可分为羊毫,狼毫,鼠毫等,再细分,品种就更多了,这里不多举。

特殊用笔,如勾线笔,店里也都有的。

八、用笔法之驻笔是什么意思?

应为住笔。驻笔,书法用笔法之一,一般用于勒(竖)划起止处,或平捺曲处。按笔的力度小于“顿笔”、“ 蹲锋”,即“稍停”,力到纸即行笔。

九、兰花花瓣国画画法用笔?

用笔勿选过硬的狼毫笔,兼毫或白云为上。水分勿多,多则容易出现墨溢、肥腻现象,也不可太少,少则干枯,无兰花清润之味。墨色一般为淡墨,体现兰花润透、雅逸之特性。等墨快干时点蕊,蕊的点法尤如草书之中“上”“下”字等。

花托起到调节画面的作用,画兰时根据疏密需要安排,可有可无。用笔之间注意虚虚实实,勿平均用力,防止死板无轻盈感。

十、画雪景国画用笔有要求吗?

有,和传统雪景画对用笔要求有所不同,经常使用的毛笔应该具有一定硬度并富有弹性的短,特殊情况也可用长锋笔,通常以狼毫笔为最佳。

因为它能适合冰雪山水画的特殊用笔-----倒锋用笔的“按”、“滚”、“提”、“画”四个连续的动作要求。而没有弹性的长锋笔,在绘画过程中易于流淌,不能做到得心应手。

有时,我也羊毫笔来画雪时,运笔更加随意,同时画出的雪迹较用狼毫笔柔软、蓬松感强,因此也可用羊毫笔来画雪块和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