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国画中的天空与云彩
传统水墨山水画很少有画云的,一般表达云的状态也是附加在山脉,但是水墨山水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拘泥于这些啊,你可以完全以云为主题进行。云和天没有明显的区别,全靠画面的感觉定,有时候天空就是一大片留白,有时候天空可以一把笔泼墨,也就是云了,仅代表个人观点
关于国画你知道多少?
中国山水,人物画是通过其笔墨语言,点、线、面、色调等,现代增加了更多表现形式如器皿泼墨,泼彩、以其肌理效果特殊技法的表现,使现代作品更丰富多彩。在平面(宣纸,绢,帛)上,带有浓厚的主观倾向,这些具有主观倾向的图形和文字,印章,诗词(意)的结合形成了东方艺术的特征,而笔墨语言强调了表现形式的美感。
中国画是一独特的画种,在理念上、技法上、材料上有别于西画。
中闰画特别强调韵味,也就作者的风格和节秦感,强调对比;国画重笔为,重线的律动和点线面的组合。可以说笔墨中国画的灵魂。
因此中国画讲书画冋源,书法悬中国画的基础的基础,写不好书法难以画好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概莫能外。
东西方绘画差异明显,为何说国画的意境更胜一筹?
这是值得回答的一个问题。但提问者显然带着一定的成见,潜台词是中国画优于西画。
意境是中国文化系统中专有的词汇,也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一个追求,其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物我融通。不过,在人们通俗的理解中,往往被简单化了,看到那些画得有吸引力的作品,就说意境好。其实意境关乎中国画在客观对象中进行主观认知和情感传达的问题,山水画讲意境,花鸟、人物也同样要讲意境。意来源于意象,其原理东晋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说得最精确,意象之意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周易,是孔子所说“圣人立象以尽意”的“意”。
而在西方绘画中,意境根本不是一个要追求的内容。国内艺术评论强用中国画的“意境”来评价油画,实际上是牵强附会。站在自我的立场上评判与他者的优劣,显然更是不客观的。当然,没有对西方文化的认知,脑子里只有一个评价系统,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另外,还要区分古典与现代。意境是中国古典绘画的理念,在现代中国绘画的创作和评价体系中,却不一定是多么重要或必不可少的。这个话题很大,可以另当别论。
感谢邀请!
大家都知道,东西方绘画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特别是近代中国绘画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自己的民族特色。由于许多人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存在偏颇,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画需要“与国际接轨”、“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等等。当下不少画家仍然是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势必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本文试从“中西绘画差异” 出发,浅析“当代素描国画”,画家或许能进行一些反思。
关键词:中西绘画;中国画;素描国画;
一、中西绘画差异有哪些?
1、中西绘画相同之处。
中西绘画都是东西方各自人文历史的沉淀与见证,是文化艺术的传承媒介。中西早期的绘画都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功效,服务于统治阶级。绘画题材往往选取的多是宗教题材,如隋唐的宗教壁画,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一屠夫看了之后,感到背脊发凉,第二天就放下屠刀,再也不敢杀生了。西方绘画在文艺复兴前后,也同样是具有服务于宗教和皇室权贵的这一特性,这是中西方绘画的历史共通性。
石涛(清初四僧)《山水图册-7》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2、中西绘画不同之处。
中西山水画和绘画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美学原则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两者在创作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上的区别是:
中国绘画的创作原则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为此,要求山水画家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对大自然的观赏、认识和感受,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认识相融合,酝酿为胸中意象,抒发为画面情景。所以,中国绘画更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移入和在绘制形象的笔法中的彰显。
西方绘画的创作原则是通过创造如实的、完美的物象,使观者在一种如临其境的审美经验中,获得对某种精神内容或情感理想的体验。为此西方绘画以符合视觉真实的写实手法为创作的基本手段,视具有特定时空真实感的风景美为象征精神意义的基础。所以,西方绘画相对更重视对自然物象的形象逼真再现。
石涛(清初四僧)《山水图册-2》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绘画在表现方法方面,对物象的描绘不过分拘于细节,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针对性的选用自然物象来抒发作者价值观和艺术理念。如所画的苍松古柏,往往是寄托自己正人君子形象,体现自己不畏困难挫折的洁身的道德操守。
中国绘画透视关系处理上,讲究“以小观大”,以游动视点的方式巧妙地组织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的关系,因而多有长卷式作品。中国绘画的水平高低往往是通过笔墨来呈现的,非常讲究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
西方风景油画
西方绘画表现方法方面,对描绘对象既强调整体把握,又讲究细节真实,特别注意对象的具体时空特点的把握和表现。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采用焦点透视法,追求再现特定视点、时间、空间中的光感、色彩感的真实性。表现手法早期以细腻平滑为主,色调统一,色彩和谐,18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向重视笔触、肌理、色彩的鲜明个性化发展,并日益加强了主观的表现性。
西方风景油画2
应当看到,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即中国古典艺术中的表现性,是基本不出主客和谐圈子的偏于主观的表现性,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性,则是一种鲜明的强调个性、强调反叛精神,甚至追求完全摆脱客观现实(如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观艺术表现性,这其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差异是根本性的。
石涛(清初四僧)《山水图册-6》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二、为何说国画的意境更胜一筹?
这是因为中国绘画要求画家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对大自然的观赏、认识和感受,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认识相融合,酝酿为胸中意象,抒发为画面情景。对物象的描绘不过分拘于细节,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针对性的选用自然物象来抒发作者价值观和艺术理念。如所画的苍松古柏,往往是寄托自己正人君子形象,体现自己不畏困难挫折的洁身的道德操守。绘画透视关系处理上,讲究“以小观大”,以游动视点的方式巧妙地组织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的关系,因而多有长卷式作品。中国绘画的水平高低往往是通过笔墨来呈现的,非常讲究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
中国绘画讲究写心中感受,往往选取感受最深的那些形象来表现,主要是寄托自己艺术理念和人生主张。在绘画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坐究四荒,心游万仞。”西方绘画,主要是写实,追求物象的逼真,与自然争功。在空间处处理上追求焦点透视,追求瞬间艺术,当然在意境上就会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