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最贵的十幅国画?
一、潘天寿最贵的十幅国画?
1、潘天寿 1963年作 无限风光 2.875亿
2、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 2.7945亿
3、潘天寿 鹰石山花图 1.5893亿
4、潘天寿 鹰石图 1.15亿
5、潘天寿 1964年作 劲松 9315.00万
6、潘天寿 1961年作 朝霞 6900.00万
7、潘天寿 秃鹰 5520.00万
8、潘天寿 1959年作 江天新霁 4715.00万
9、潘天寿 1956年作 欲雪 4600.00万
10、潘天寿 西子湖中所见 4025.00万。
二、潘天寿的别称?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三、潘天寿的徒弟
有高冠华等多人。
潘天寿(1879年3月14日一1971年9月5日),字大颐。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波人。主要作品《记写雁荡山花》《露气》《潘天寿画集》等。
潘天寿徒弟中比较出名的有美院教授、书画艺术家高冠华,浙江理工大教授、画家陈冰心,当代书法家颜家龙,著名画鸟画家张立辰等人。
四、潘天寿的故事?
潘天寿是美术界公认的二十世纪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肩而立的“四大家”之一。 潘天寿的生日,是传说中的花节,他喜欢自己是“百花生日生”。所以成名后,他往往在得意之作上盖上“百花生日生”的印章。 母亲给他讲故事,教他背诗文,剪纸人,做灯笼,与父亲相比,潘天寿与母亲有着一种分外温馨的母子之情。但母亲在宁海农村反洋教的运动中,竟因惊吓而在产后去世。这一年潘天寿7岁。幼年的经历催生了他早熟、寡言和独立的性格,列强欺凌带来的家国劫难,埋下了民族自尊的情结让他一生挥之不去。 他从涂鸦到立志做中国画画家,缘于一本书。还在读初小三年级时,他偶然见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园画谱》,这是清代初版的一本中国绘画入门书,懵懂之中的他咬了咬牙,攒了几个月零花钱把它买下。 于是,《画谱》成了潘天寿学画的无言老师。他逐渐懂得了诗文、书法、金石以及画史、画理与绘画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印刷粗糙,他少了细节的临摹;可也少了技法的拘谨。就像他几十年后,担任了美术界最高学府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时,深情地回忆道:当时如同“盲人骑瞎马,奔驰在大沙漠中,无所息止。就这样五个年头,不知走了多少弯路”。 12年后,潘天寿投考有名的浙江第一师范。在政论考试中,潘天寿以母亲遭遇不幸的那场反洋教起义为背景,纵论时局。救国之情真切,忧民之心凿凿,打动了考官,在1200名考生中夺得第一。 浙江一师的校长,是经亨颐,有“一师的蔡元培”之称,是思想文化艺术教育领域里开一代风气的领袖之一。师生一同住校,朝夕相处,一师是南方新文化、新思潮的中心。 在这里,美育有崇高的地位。这样的一所学校竟有三间画室、200台风琴。比潘天寿高一个年级、上海中国画院第一任院长丰子恺这样描绘当时一师的感受:“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有人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 潘天寿上的第一堂图画课是静物写生,写生一枚枫树叶。老师是李叔同。按理说,从小爱画画的潘天寿应是如鱼得水。拿惯了毛笔,从《芥子园画谱》中自学而来的他,第一次捏起木炭,学习西洋的素描课程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富有绘画才华的他是否得到名师的赞赏? 这枚小小叶子,也许就是判定将来潘天寿几十年艺术道路,艺术价值的那座沉重的天平。 (更详细的内容,请看4月12日、19日晚8时30分上视纪实频道《大师》栏目)
五、潘天寿名言?
“立志宜思真品格,建业必须择良木。”这是潘天寿的名言。通过这句话,潘天寿强调了一个人在立志和建业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选择优良人才的能力。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些,才能够顺利地达成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这句话也激励人们注重品德修养,在选择人才或合作伙伴时慎重考虑,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事业和人际关系。
六、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1971年9月5日,潘天寿逝世。
七、潘天寿最后的诗?
最后一首诗是诗存中的一首。
在《诗存》中有一首《丁丑冬避祸建德姜坞,梦醒闻雨感别》七绝,写的就是此时此情:
闲情莫复问芭蕉,别后空山信寂寥。
梦醒一灯青欲炧,不眠如昨雨潇潇。
这是发生在1937丁丑年岁末的旧事,在避难途中,潘天寿因家眷晕车病重,在建德停留了两个月。
八、潘天寿故居特点?
1997年3月,宁海县政府在潘天寿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拨专款30多万元加上潘先生亲属的捐款,将潘天寿故居修缮如初,并正式对外开放。为方便人们瞻仰,还专门修筑了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命名为天寿路),直通冠庄;同时把路旁的广场命名为潘天寿广场;将与潘天寿广场相邻的宁海城关镇城北中学命名为潘天寿中学。
故居内设陈列室,陈列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陈列潘天寿先生作品水墨拓印件40多幅及潘天寿生平照片和他用过的产用。第二部分陈列潘天寿后代、亲属的书画作品。第三部分陈列潘天寿先生以及宁海籍书画名家作品。
九、潘天寿艺术特色?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的潘天寿先生,他的绘画作品博采众长,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十、潘天寿的朱荷赏析?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 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朱荷》画的是“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