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读音? 工笔重彩的颜色?
一、工笔重彩读音?
工笔重彩的读音是gōng bǐ zhòng cǎi
二、工笔重彩的颜色?
中国画可分为工、写两大类,即工笔画与写意画。工笔中有淡着色与重着色两种画法,分别叫做工笔淡彩与工笔重彩。 1、重彩画指粉质不透明颜料的画法,强调用色重、渲染方式重、画面效果重。 2、淡彩分为水彩淡彩画和国画蛋彩画。水彩淡彩画法:就是先用铅笔等工具画出对象的轮廓或画出明暗,然后再画上薄而透明的水彩。 中国画技法,是工笔画的一种,只能用国画里的植物颜色作画,禁用矿物质颜料。 即先墨彩的方法把对象画到八九分,然后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的叫淡彩。淡彩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离色,既能融合一体,又能显示墨的韵味,才能产生一种淡雅、朴素的效果。 淡彩强调淡雅、单纯、朴素、纯净之美,所以基本上以墨为主加透明颜料以描绘虚幻、朦胧的意境。
三、工笔重彩用什么纸?
工具需要:
1、毛笔
2、砚台和墨锭
3、熟宣(清水书画,高丽纸,蝉衣,云母,等等都可以)
4、水胶带或白乳胶(用来粘贴宣纸的四边)
5、画板和毛毡,明胶和矾(熟宣漏矾了可以调胶矾水做熟,同时可以调和重彩颜料作画)
6、国画颜料(有锡管颜料,块状颜料,粉末状重彩颜料,高温结晶色等等)
总的来说重彩是一门相当注重技术步骤和材料使用的画种,最好是找老师学习,再辅以材料自学。
而画完后的托裱直接找托裱师傅,不需要自己亲历亲为。因为托裱更是一门专业技术,需要工具和环境。不过如果你是行家,对工笔各门技术比较了解,那么小张画作可以自己在家托裱,准备鬃刷、糨糊和画板即可。
四、最早的工笔重彩帛画?
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 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浩瀚的世界艺术史中也是当之无愧的瑰宝。下面主编就言简意赅的从几个主题来叙述下工笔画的前世与今生。
工笔画的起源
工笔画的发展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可以说是工笔重彩画的早期代表作。唐朝是工笔画的鼎盛时期,当时画作的线描已非常精湛,之后在隋唐五代得以发展,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到明、清时期工笔画逐渐被水墨画所取代。
工笔画又称“细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顾名思义亦是指严谨工细的绘画风格。它讲究严紧细致、造型准确、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从观赏角度看,雅俗共赏,通俗易懂。
工笔画从表现内容上可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类。从表现技法上可分为: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四类。从技法上相对写意画而言较为复杂。但从阅历上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写意画对于人生的阅历及笔墨的文化修养要几十年的锤炼,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而工笔如果有良好的造型训练和独特的艺术思维,画面很容易形成面貌和风格。这样,工笔画就同笔法简练、讲究意趣的写意画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派,长期地在画坛上交相辉映,代代相传。
工笔画的代表作品
说到工笔画,不得不提的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中国传世工笔名画。作者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宏中。画作内容是南唐贵族韩熙载在家中日夜宴饮,纵情声色的场景,画中有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也可称为工笔人物画。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除了惟妙惟肖的人物,这幅图卷最令人叹赏的还有绚丽而清雅的色彩。敷色丰富、和谐,整体色调艳而不俗,绚中出素。色调错综变幻中还烘托出了夜宴欢场上的放纵忘情与颓废之美。
再来介绍下此画背后的历史背景:韩熙载,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对于韩熙载,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便命顾宏中夜间去府上窥探,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原由。
画面上,在一片欢愉场景中,韩熙载那张郁闷不展的愁容却传达出一个清醒灵魂的痛苦、无奈与自我放纵。有谁能明白他的心情呢?“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宋元时期的鼎盛
工笔画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之所以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不得不提到一位功不可没的重要人物:就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的宋徽宗赵佶” 。他是个不太靠谱的皇帝,但却是个非常靠谱的艺术家!他未做皇帝之前,就笃好丹青,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对御画院分外照顾。
他将画院列在琴书棋玉之上,成为文艺之首,并用科举办法选拔画家,赐以高官厚禄。值得赞扬的是赵佶不光是靠谱的画家,还是极靠谱的诗人和书法家!由于帝王的至尊至上,宋代绘画的社会地位可谓登峰造极!
明清时期的没落
到了明清时期工笔画逐渐被水墨写意画所取代,只在宫廷画院还有一部分画家仍然沿着工整艳丽的工笔画之路探索发展。 清代是写意花鸟画最为发达的时期,继元、明以来的趋势,画家更加追求笔情墨趣,在风格技巧上争奇斗艳。 清代中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从而也出现了新的艺术潮流,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革新的面貌出现于画坛。而这个时期的宫廷画由于西方传教士郎世宁供奉内廷,带来了西洋绘画中的明暗,并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画风。
近代新工笔的重生
直到现代近些年,又涌现了“新工笔”。其主要受渐次流入中国的后现代艺术理论影响。新工笔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伴随着中国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考。新工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思想法,二是视觉。艺术家们重新定义他们的构思和想法,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在原有基础上附加了更多的观念。“新”中包含着变化,虽由传统演绎而来,但却是新的绘画方法;另一方面,是从视觉上的变化,传统工笔装饰的感觉很多,而新工笔传统的技法加上当代的观念,则比较含蓄、背离、迷幻,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
从战国到明清乃至当代,从前世到今生,工笔画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去发扬传承。它必然会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烁烁生辉、历久弥新。
五、什么是国画重彩?
“重彩”是国画重要画法之一,其属于写意画,但在色彩上更加夸张,表现力更加突出。国画写意原则是传统国画艺术的本质特点。
关于“写意”,其实在美术史上,任何写实观念其实都是通过写意形式来实现的。国画艺术对于写实,从来都是注重画家主观表现,更加发挥绘画本身艺术语言的独立审美价值,从而使国画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同时“写意”也建立了国画独特的审美体系,写意观念的确可以说是国画的精髓和灵魂。
一般来说,国画审美精神是写意的,其所追求的是一种具象而又单纯、现实而又浪漫、细微而又生动的审美意境。
国画无论是豪放风格还是工细风格,关键是要“写”出“意”来。国画无论怎样改革和演变,都不能丢掉写意的精神实质,追求国画本质的审美意境,也就是写意的精神。
重彩和写意一般都要一概而谈的,国画一直是重视色彩的。当然,国画有其独特的色彩观念,但绝不是只重视黑白的“水墨”技法。所以,要发扬国画中讲究色彩的传统,使国画在色彩上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这就是国画重彩画法。
重彩写意画概括来讲,就是在延续国画传统色彩观的基础上,以更丰富多彩的色彩观念,继承和发扬国画写意精神,创造出一种新样式的国画画法。这种画在总体面貌上是新颖的,但在其骨子里却透露出国画的传统精神。
国画重彩写意既是传统又是创新,重彩写意在色彩运用上对视觉冲击更加强烈。重彩写意表现力更强,尤其是对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重彩写意画赋予了作品很多生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于传统写意更加夸张,给予作品更多创作空间。
六、重彩葡萄国画画法?
国画葡萄是按品种分类有绿葡萄和紫葡萄之分,今画枝藤再用浓淡墨色画叶,根据构图需要在其藤叶下面画葡萄,画绿葡萄用黄色加蓝色n21两笔法画出,左旋半圆,然后右旋半圆,中间留出高光白点,这样一托一托的画好。
画紫葡萄用红色加蓝色按前面步骤画出。
七、工笔国画,如何上色?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 与“写意画”对称。 在工笔画中, 不论是人物还是花鸟,都力求于形似, “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不同的是, 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 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 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一、双钩 工笔画中,尤其是工笔重彩画, 双勾设色是最为明显的画种特征。 “双勾”就是物体的体现是靠“线条勾勒”而出的意思。 如下图所示竹叶即为双钩描绘。 不管是竹叶还是竹竿, 都是沿着外缘勾线塑造形体而成。
二、平涂 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填涂某一种没有浓度变化的色彩, 称为平涂。 如下图所示竹子的正叶即为平涂淡翠绿色, 反叶是平涂淡汁绿色。 基本没有任何浓淡变化, 色彩也不能超出物体的轮廓墨线以外。 色块要求匀净整齐
三、统染 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 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 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 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下图所示竹叶目前就是用淡花青进行了统染, 主要就是根部往尖部大面积统染, 根部的主筋附近没有留水线, 统染其实就是一种大范围色调的渲染。
四、分染 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 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 再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 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为了和统染有所区别, 我们通常将小面积、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渲染称为分染。 下图所示竹叶部分进行了分染, 这一步已经留出左右的水线, 每片竹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 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五、提染 分染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 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如下图所示, 竹叶的根部局部加深, 底层竹叶用墨青色小面积浓色加重, 就是提染的画法。
六、罩染 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 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下图所示竹叶最后表层的翠绿大面积平涂, 到达叶尖部分以后,淡淡染开, 就是罩染的处理手法。
七、醒染 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 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 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下图所示竹叶在罩染翠绿以后, 底层叶面暗处略微发闷, 此时可用中墨略略提染最暗处, 引出底层的墨青色,此步骤就是醒染。
八、烘染 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 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下图所示竹叶的周围用淡绿色大面积烘染, 让物体不会显得过于孤立, 增强物体和背景的联系。 也可称之为“衬染”或者“托染”。
九、复勒 设色完成以后, 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下图所示竹叶的反叶和枝梗部分 用淡胭脂再次勾勒,透出淡淡的红晕, 线条部分也会显得滋润许多, 即为复勒的功效。 而正叶中间短主筋的浓胭脂提勒, 则起到提神的作用。
十、水线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 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 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 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 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 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下图所示牡丹叶片上 紧贴主筋的那条亮的色带就是水线, 描绘适宜能带来很好的装饰美感 并能增加叶片的厚重感。
十一、渍染 一种见笔触的湿染法, 色笔较干,略带皴擦, 然后用水笔趁湿点染,破开原有的色彩, 常见于破碎叶片边缘的处理。 下图所示临宋画《枯树八哥图》的叶片边缘 因为破碎, 采用渍染法的手法来处理就较为合适。
十二、斡染 水笔在色块的四周旋转, 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 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 工笔牡丹的绘制中尤其是反瓣根部的着色 也时常会采用此法。 下图所示最上层的几片牡丹反瓣的曙红色 就是集中在花瓣中间, 由中间往四周逐渐淡去, 就是采用了斡染的笔法。
十三、点染 用接近写意的笔法, 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 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 下图所示的坡地和杂草即为点染法所绘。 此法妙在生动自然, 带有一定的写意笔法在其内, 能让画面显得活泼不呆板。
十四、接染 用两支或两支以上的笔蘸不同的颜色 画出物体不同的深浅色相, 然后用水笔或者另外的色笔 趁湿润的时候将颜色接染融合在一起。 常见于没骨画法或背景上比较虚一些物体的处理。 下图所示的远景荷叶 即用淡褐色和花青以及墨绿色接染而成。 此法如运用适宜,画面湿润自然,气韵生动。
十五、立粉法 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长锋笔饱蘸粉黄,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 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将滴欲滴的感觉最合适), 同时竖立笔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 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 等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 很有立体感。 下图所示梅花的花蕊即为立粉法为之, 花蕊的体积感和视觉效果都很好。 而仅仅单纯用普通粉黄色平平的点一下 是无法显示这种效果的。
十六、冲彩法 现代工笔常用肌理手法。 在熟宣上先涂上某种颜色, 在底色还没有干的时候 趁湿润冲入别的色彩或清水或胶矾等。 利用水和色的交融, 产生一种斑驳无序的自然肌理美感。 绘制老干、坡石等处常用。 “撞粉法”、“洒盐法”所运用的原理 皆和冲彩法类似。 下图所示老干部分,就是先平涂赭石, 在色彩未干时冲入四绿、重墨、头青等色, 再滴入清水, 这种色彩斑斓的效果就是冲彩手法所致。
十七、丝毛法 工笔禽鸟羽毛处理常用手法。 用长锋勾线蘸墨或色或白粉等 依照鸟类的羽毛走向逐根一笔一笔的画出。 此法严谨细腻,真实自然, 是工笔鸟类画法的基础技巧之一。 下图所示麻雀的羽毛部分即为丝毛法为之, 也称“单笔丝毛法”。
十八、批毛法 工笔禽鸟羽毛处理常用手法。 将硬毫毛笔笔锋捏扁, 呈扁平刷子形状, 笔尖蘸水分适合的墨色, 依照鸟的羽毛生长结构走向一组组画出, 此法适合绘制中等体型禽鸟。 下图所示八哥的头背部及腰部、胸腹等 都是批毛法为之,也称“劈毛法”。 线条亦是工笔画的骨架,也是灵魂。 线条的提高也没有什么捷径,主要是靠多加练习。 对初学工笔画的人来说, 最起码要能做到:粗细均匀、线条流畅、转折自如、八方行笔无碍。 到了后期, 线条还要讲究弹性、力度、节奏、空间、虚实、质感等方面的变化。
八、付落红,工笔重彩人物技法?
一、起稿
用木碳条将腹稿画在图画纸上,画错的地方用软布打掉,重新再画。起稿时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定稿时,先用软布将碳条线上的粉末打掉,再用重墨线钩勒木炭稿中准备保留的线条。定稿后,用重墨钩线将画稿拷贝在拷贝纸上。经过拷贝这道工序后,就可以往熟宣或者熟绢上落墨了。
二、落墨
落墨也叫钩线或过稿,就是把宣纸或熟绢蒙在线条清晰的拷贝纸稿上,用毛笔将拷贝稿过到宣纸或熟绢上,形成白描稿。钩线要注意运用各种线描技法表现出脸部各部位的质感,比如皮肤和五官要用淡墨,头发要用中墨。注意用笔要稳,行笔要慢,线条要流畅。
三、设色
设色也称着色、上色、施色、敷色、染色。设色是在白描稿上进行。一般常用于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染色法有:分染、罩染,窄染(窄小范围的分染)、宽染(大范围的分染)、接染(两种颜色的自然衔接)、叠染(传统技法也称作“三矾九染”产生“薄中见厚”的效果)、掏染(小范围染背景底色)、旋染(主要用于染儿童或妇女面颊,著色时旋转用笔,使颜色逐渐变淡变无,又不留笔痕)等等。分染是为了表现面部的凹凸起伏变化,具体方法是:先在暗部分染底色,面部底色可用淡赭分染,方法是手握两支笔,一只笔蘸淡赭石色,一只笔蘸清水,先用淡赭笔局部染色,随即用清水笔推开。人物的面颊,也可先用朱磦分染。
头发的设色:画头发应先钩后染。首先按发髻线和发型的结构画,用中墨细细地钩出发丝,钩发丝的线条要注意虚起虚收。发丝钩好后,再用中墨分染,不要一次染足,如一次染得很黑,染出来的效果板滞,要层层晕染,逐步加深。一般需要五至八遍。在分染的过程中,如果感觉所钩发丝被覆盖,还要再提一遍。染头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花青调墨,把整个头发罩染一遍,这样会使头发感觉乌黑发亮。
脸部的设色:先用赭石(或胭脂、朱磦)把眼窝、鼻梁沟、脖子、耳朵窝等处的暗部渲染1至2遍,以增加立体感,仕女画不宜过分强调脸上的结构,以柔和为美。再染腮红,腮红一般用曙红在面颊处渲染1至2遍,让人觉得人物健康有血色。曙红色要染的适当,切忌过重,色太轻会显不健康,太重又会让人觉得格调不高。
四、罩染
在著色和渲染之后,要对脸部罩染一次皮肤色,皮肤色的配色:赭石+曙红+藤黄+花青+白粉调成薄薄的肉色,罩染脸部、耳部、脖子等所有皮肤。
五、开脸
人物画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已经被罩染模糊了的五官提出来,刻画清晰,传统技法中称作“开脸”。
九、工笔重彩画与工笔淡彩画的区别在于?
中国画可分为工、写两大类,即工笔与写意;工笔中有淡着色与重着色两种画法,分别叫做工笔淡彩与工笔重彩。
重彩画指粉质不透明颜料的画法,淡彩指透明颜料和墨色为主的画法。淡彩强调淡雅、单纯、朴素、纯净之美,所以基本上以墨为主加透明颜料以描绘虚幻、朦胧的意境。
十、国画重彩画颜料如何配制?
花青...藤黄...胭脂...淡墨....浓茶水....调淡,一遍一遍的刷,要匀.不能着急 或者,用焦茶色(有卖的)先在纸上刷一遍,在根据临本的颜色施以胭脂花青之类.切忌,不可急躁,否则颜色拥堵就失败了... 慢慢试一试,刚开始不容易掌握. 用个大刷子...不能太硬。。一遍干透才能刷第二遍 (只是用于熟宣纸,熟绢...其他的纸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