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登高望远结尾? 登高望远诗?

一、登高望远结尾?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不是王维的。最后一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二、登高望远诗?

1、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二》

2、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3、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九日》

4、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三、登高望远句子?

  秋高气爽的季节,适合登高望远,以下是关于登高望远的的诗句大全,有些非常励志,值得收藏:

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3、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四、登高望远霸气诗句?

关于登高望远霸气诗句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

2.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出自宋代寇准的《咏华山》

五、登高望远对仗词?

登高对仗:对酒,作赋,访旧,送远

望远对仗:凭高,感时,怀人,凭危

远,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uǎ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远的基本含义为走路走得长,如远行无急步;远的引申含义为时间长,如远古。

在现代汉语中,“远”还有深奥的含义,如言近旨远。

六、苏轼诗词,登高望远?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七、除夕登高望远诗词?

新岁登高极目远,

花峰台顶树临天。

翠林深处闻涛声,

白云浅端抒豪言。

八、登高望远的句子?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5,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李贺

九、登高望远赋原文?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十、登高望远,的古诗?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羊士谔《寄裴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