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牡丹老杆的皴法? 山水画皴法解析?

一、国画牡丹老杆的皴法?

牡丹老干为木本,大多数时候干上有老皮曲翘并带有疤节。因此老干适合用类似山石画法的勾皴笔法表现。在一些特殊场合,也可采用单纯的勾染法或者点彩法甚至没骨点写法来表现。

皴擦染处理手法

色彩变调处理

带有写意笔法的点写染处理

冲彩法处理

勾染法处理

二、山水画皴法解析?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画的重要类别,皴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技法之一。下面是山水画皴法的解析:

1. 皴法的基本知识:山水画中用到最多的是粗细明暗、润干与浓淡的重点,皴法也就应运而生。皴法是一种特殊的画法,它是通过用毛笔沾墨,按照不同的方向在纸上行动产生的一种手势,在国画中被广泛地应用。

2. 皴法的注意事项:皴法中,毛笔是主体,所使用的墨要以浓为好。在进行皴法时,需注意毛笔的运用和手的动作协调。在画皴时,要注意笔锋的增减,调整在笔根的水、墨比例,更要注意笔画与墨的浓淡、水的多少之间的协调关系。

3. 皴法的分级:皴法分为紧皴、散皴、淋皴等几种。紧皴多用于画人物,散皴多用于画自然与动物世界,淋皴则多用于山水画格局之大者。在画山水中,多以散皴与淋皴为主,淋皴最为常用,其技法相较于其他两种更为独立,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4. 皴法的画法:山水画皴法巧妙地运用明暗对比,通过皴法变化达到增强造型感和表现力的作用,使画面更加生动。在画山石时,可以用弱、中、强三个档次来互相对比,表现出山石的形状和纹理。而在画水中,可以通过皴法来表现水的流动情况,使水的流向更加清晰,立体感更为明显。

总之,山水画皴法是山水画的重要技法之一,在实践中需要多加练习,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皴法风格,运用皴法技巧创作出具有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三、临摹山水画皴法心得?

皴法是中国画技法中的一种笔法,用来表现山石、树皮的纹理。各种皴法是随着山水画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的。皴的功能除表现物体表面的粗皱纹理以外,还可以辅助勾线时未能完成的效果。进一步体现物体的体积、明暗、质感和距离感。

如近处皴成凹凸,中远渐稀,远景则可以略而无皴,这就是“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

过去皴法只限于画山水,现代人物画也用皴法来表现衣纹的皱褶、形体隆起处,甚至老人的胡须也用皴笔。

四、工笔山水画山石皴法?

山石皴法,长短披麻皴,勾皴线川中锋,作人字交叉、要有条理,有变化、一般先勾(轮廊)后皴,长披麻皴,也可连勾带皴,落笔肯定,一气呵成,由淡到浓,也可从浓到淡,层层加皴,显出山石之阴阳向背,董源、巨然首创此皴法。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

五、倪瓒的山水画皴法特点?

一、折带皴是“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喜欢的画法,他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倪瓒擅长画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多采用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

二、中国画的折带皴画法: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为名。这种皴法最适合表现某种岩石的结构。

三、倪瓒擅长画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多采用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

四、他的作品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五、他画作的艺术特点: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代表作品:《秋林野兴图》、《六君子图》、《岸南双树图》、《枫落吴江图》等。

六、山水画皴法口诀十要?

口诀如下:

1、山为勾皴点,树为彩墨染。画前需定形,先从树起跟。勾出树枝干,稍点树梢墨。颜色要细调,红绿要纯清。

2、染在树梢顶,树头浓墨分。松要摆大气,枝干壮山魂。

3、近松叶要明,远松稍点清。叶用深绿染,干要株黄清。

4、杂树枝要细,点叶要分明。不可太浓厚,不要太稀匀。

5、山涧多树长,层次要分明。大小照远近,浓淡要看形。

6、山石虽大气,莫忘暗与明。有光一方照,此方须淡澄。无光一方照,明暗下笔沉。画好一磅石,远近多关心。与树相连处,层次要高明。

7、无光山顶树,树下一片黑。有光山顶树,用色要沉稳。落山脚处时, 染色几次分。

8、山脚可点树, 但要雾和云。山脚不作树, 需要染纯清。远山写云海,墨色相染成。近山有雾气,只在山脚形。高低多层次,写云几次成。浓墨下脚处,浓淡要细明。

9、檫点明暗处,用笔要细稳。檫点一山成,远近常关心。山涧紧相连,浓淡要辩清。

10、画半要细看,似乎可以成。若是不合意,寻找顺势形。该改侧大胆,不改须细心。画前须静想,画时耐心稳。多在墙面画,才好看得正。

画好需回味,多看否改进。细看多难处,记得下次稳。此为画中意, 意境难悟成。悟到深思处,好画自然成。

七、国画山石皴法及详解勾线规律?

国华的山是效法有很多种。如有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折带皴等

国画的勾线规律注重线的轻重缓急。虚实刚劲柔弱

八、国画山水构图?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幅画的成与败。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山水画画面的构图规律如下所述:

构图要运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所谓的“构图”,不只是大家平时理解的章法布局,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要素,那就是“开合之道”。只有明白了开合之道,构图才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如果明白了开合之道,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根本不需要绞尽脑汁来安排山石林木的位置,你就会真正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笔随心运,落笔即成,妙趣横生。

山水画如何“构图”才更显大气?

山水画的构图,其实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关键要让自己内心具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只有内心充实了,有道义、有东西,在创作时,就会笔下生辉,干脆利落。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和充实,在创作时,落笔就会躲闪漂浮,犹豫不决,哪怕你的“构图”再完美大气,同样还是打动不了人,也是失败的作品。

九、国画山水技法?

1、局部模写法

适合初学者,临摹未到熟练程度,真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此时切忌贪大求全。

2、详记法

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适合初步熟练的学者,此时即当强调感受之真实,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实"。

3、记异法

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时用。

4、放大法

选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并作较详尽表现,常可有意外收获。

5、象重叠法

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十、中国画皴法种类及创造者?

1.折带皴

又称“侧纵”。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一种表现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瓒融合各家皴法以写太湖山石创用之。画法是先横拖一长笔,然后以90°的方向偃折而下,用几组这样的笔法重叠堆砌,像带子折叠在一处。多长方形忌雷同,大小相间,须有宾主环抱气脉,浑厚圆润,用笔有力,线条简淡、精审。

倪瓒《容器斋图》

2.牛毛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一种横向的细曲皴法,用笔柔劲披离,形如牛毛,故名。元代的赵孟頫、王蒙都擅用“牛毛皴”作山水。王蒙《溪山高逸图》以繁密的牛毛皴见胜,干湿相济,秀润中见厚重浑穆。

代表作品:元·王蒙《青卞隐居图》

3.乱柴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一堆乱柴,表现山石变化的无穷无尽和重感。用笔可点、线、面结合,中、侧、顺、逆锋并用。墨应有干湿、浓淡之变化,一气呵成为妙。

4.披麻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以侧偏的笔势,顺着山石的弧势皴下,如散麻下披,故名。是一种最常见的山石皴法,善于表现坡势比较平缓的山石。皴时宜上轻下重,以此表示山石的阴暗。披麻皴是表现江南山水的传统手法。五代江南山水画的开拓者董源就以披麻皴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象,如《潇湘图》卷。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元代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卷,也是以此种皴法塑造圆浑的江南山势。

代表作品: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5.解索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元代的王蒙在董、巨披麻皴的基础上创造了解索皴。将笔势较整齐的披麻皴,改变为灵活、交叉的线条,形似解开的绳索,故名。历史上运用解索皴取得突出成就的山水画家是王蒙。他创作的《惠麓小隐图》等,以解索皴塑造了形势奇幻的山谷峰崖。

6.卷云皴

也称“云头皴”。最早形成的皴法之一。笔法像云一样绵软、轻盈、舒展自如。晚唐时已出现相似的笔法,李成总结前辈的方法,又结合所处地区的山川特点,完善了这一画法,并使之进入空前水准,成为该画派的渊源。

代表作品:北宋·郭熙《早春图》

7.雨点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或称之为芝麻皴,如雨点小粒,聚点成皴,宛如聚沙成山,后人因其形似而名。用笔似“小斧劈皴”。雨点皴也按山石的阴阳向背加坡,以表示石纹和土壤,或称之为雨淋墙头皴。

代表作品: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8.小斧劈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雨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侧锋“听”出,落笔时头重尾轻。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小斧劈皴运用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

9.大斧劈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尤其马远、夏圭)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10.荷叶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长期冲刷後,形成的景观特色。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11.骷髅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髅时应画出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丑、 漏、绉、透、瘦”,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太湖石等。

12.米点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米芾、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点子皴”而成米点皴,描写江南云山烟雨,加上水份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画米点宜卧笔而点,注重浓淡交织表现,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皴上者。

米点皴

13.其余皴法

中国画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二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皴、点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等多种。

鬼面皴法

14.点苔

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于光滑干净,苔点象征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后来逐渐趋向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渐使用点苔,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頫的“立苔 ”,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