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许多国画中画的梅花都只是局部?
这是国画历来的审美情趣,“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一种趣味,试想如果他把梅花整个的画出来,干毕竟大于枝。那么整幅画梅花就不再是主体。那样的画只可能是风景写意,不可能会是画梅花。
摄影拍局部你会怎样构图?
突出主体,模糊周围。具体点是距离远,大景深,如果是逆光、大光圈,层次感会更好。
摄影拍局部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主题思想和作者所想要的影像最佳效果。我认为构图应从这几个方面思考。
一.突出主题,虚化背景。比如人物写实,加强人物的主题表达,虚化周围环境的衬托,更好的体现人物的思想表达。
二.实物特写,重点拍摄所要表达主题。比如拍摄清明上河图,主题在图,那么在构图上就要重点放在图的主题拍摄,人物只是衬托图的表达。因此前后层次一定拉开。
三.半隐半显,画面给人更大想像空间,让人睹物遐思,充分利用影像的光感,色差,虚实,制造份围,给人想象。
总之,构图是为了更好表达主题。
近处拍摄高山应如何构图取景?
谢谢邀请。
近处拍摄高山,用视平线上方的仰摄,能简化紊乱的背景,对突出主体有利,可表现出高山雄奇巍峨之势,把山顶上的兰天白云摄入镜头,更有了高耸入云的突出雄奇巍峨之感。
我很高兴回答‘近处拍摄高山应如何构图取景,这个提问。下面是我的回答。
近处拍摄高山的构图取景,在绘画的构图意境中就有,人在高处望远山则称为深远,人在平处望远山则称为平远,人在高山脚下望高山称为高远的绘画理论,这个理论在摄影中同样可以加以运用,以下我就从深远,平远,高远构图取景中加以说明,(只讨论构图取景,不讨论拍摄技术)。
1,深远构图取景,要求摄影爱好者应站在最高的山巅上,向下俯视拍摄,取其势,这样拍出的照片气势磅礴,有一觅群山不见边的意境,如有朝,夕阳衬托就更理想。
2,平远构图取景,要求摄景者站在与群山相对略高的地方,平视拍摄,取其远,这样拍出的照片有一种,由近到远山峦重叠的效果,山峦之间如有一层薄雾缭绕就更好,其照片效果可以与国画比美。
3,高远构图取景,要求摄影者站在高山脚下,向山顶上拍摄,取其高,这样拍出的照片,有一种高深莫测的高大雄伟气势,给人一种力压群山的感觉,如山腰之间有耶稣光出现那就绵上添花了。
下面我用三张照片加以说明,第一張为深远构图取景,第二张为平远构图取景,第三张为高远构图取景的实例。借用头条平台,与大家分享,
以上就是我对近处拍摄高山应如何构图取景的回答,回答完毕,谢谢!
赏析油画作品和国画作品,两者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吗?
作为一名国画创作者,我认为两者同为绘画艺术,从艺术感染力上来说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画面传递的气息不一样,或许大不相同。
油画和国画的绘制材料,创作技法完全不同,表现的思想情感却是一致,看似一对矛盾体,具体分析:绘制油画的颜料是油性、可反复覆盖的油彩颜料,善于重复堆积表现对象的体积感和光感,人们赏析油画,首先是被它光鲜亮丽的色彩所吸引,通过画面光感虚实的传达,牢牢控制住观众的眼睛,油画的赏析结果是震撼的、强烈的感受。
国画的用材是宣纸、墨汁,宣纸对水有天然的氤氲功效,而绘制国画的墨汁刚好是水研稀释的墨水,墨色的浓淡干湿,造就国画变幻莫测的天然画面,效果是自然的,赏析的结果是温润如玉的感受。
油画具坚实的写实功能,善于表达现实主义绘画题材;国画具充沛的写意功效,善于表现浪漫主义绘画题材,这应该就是两者间的不同体验吧。但艺术共同具有传播美、感染人的效力,油画和国画同为绘画艺术,二者又都有此共同点。
国画是散点透视,油画是单点透视,透视规则同样遵从近大远小。但是与西方绘画不同的是,西方绘画注重画面中的一个观察角度的空间纵深,通常只有一个消失点,而中国画中的空间纵深处理往往具有多个消失点,同时也自然具有多个观察角度。下左莫奈的这幅《海滩上的特鲁维尔》,画家放佛就站在原地,描绘眼前的静物;我们再看看中国绘画。来看下右这幅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虽然也有近大远小的特征,却不是严格按照光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