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古蓝颜色怎么调? 房的古义?
一、国画古蓝颜色怎么调?
根据色环可以普蓝加绿,普兰是偏绿或者说黄的蓝色,三原色根据温莎歌文的排列是:柠檬黄,永固玫瑰红,群青。6色混色系统:柠檬黄(偏绿),浅镉黄(偏橙),镉红(偏橙),永固玫瑰红(偏紫),群青(偏紫),普鲁士蓝(偏绿),发现原色之间过度的是补色,得出结论黄加蓝是绿色。
那么天蓝是种偏绿或说偏黄色的蓝,我们知道的温莎给我们的基础蓝是:群青和普鲁士蓝,但是群青是偏紫的蓝,紫色和黄色是补色会降低饱和度,所以群青加上黄不会得到饱和度很高的蓝色,所以我们用普鲁士蓝因为它是偏绿色的蓝然后我们再加上黄蓝中间的过渡色绿和墨就能调出古蓝色。
二、房的古义?
房
ㄈㄤˊ fáng
名
1.一所居室的全体。
如:「楼房」、「平房」。
也称为「房子」。
2.居室中的一间。
如:「书房」、「卧房」、「闺房」、「客房」。
3.构造或作用像房子的物体。
如:「蜂房」、「莲房」、「花房」。
4.家族的分支。
如:「大房」、「二房」、「远房」。
5.妻室、妻子。
如:「正房」、「偏房」、「填房」。
《晋书·卷三三·石苞传》:「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
6.量词:➊ 计算妻妾的单位。《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只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你若愿意,我撺掇多把几贯钱钞与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➋ 计算亲戚家数的单位。如:「有三房亲戚」、「五房兄弟」。
7.姓。如唐代有房玄龄、房琯。
三、古房外貌如何描写?
1、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2、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3、园内,那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馆水廊,还有大假山古戏台玉玲珑等古代园林的杰作,都使我留恋往返。特别是那饶着围墙屋脊建造的雕龙,鳞爪张舞,双须飞动,好像要腾空而去似的,更令人感动不已。
4、古典开朗两相宜,尖塔形斜顶,抹灰木架与柱式装饰,自然建筑材料与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经典而不落时尚。
四、古房金丝楠木怎么区分?
金丝楠木旧料、老料和阴沉木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般人还真分不清,我上次去斯楠堂看家具的时候,一位老师傅教了我不少。
具体分法:旧料是五六十年代的木材,木质较粗糙,没有水波纹,金丝为单一的横纹或竖纹,浅黄色而且发白,因为风水雨淋,颜色深浅也会有差异,很多是老房子老家具拆下来的木料。
老料是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木材,金丝不会横平竖直那么呆板,多有水波纹,颜色多为赤黄,基本和古代房屋、古代家具有关。
阴沉木是长时间埋在土里水下的木材,外表黑褐色或黄褐色,切面多为黄褐色,或带绿色,有水波纹和淡淡的清香气味,也叫乌木,这种乌木是最贵的,我当时在斯楠堂看到一整套乌木金丝楠家具,确实很漂亮,就是买不起哎。
五、古房房脊头叫什么?
古代房屋的脊头通常被称为"脊饰"或"脊兽"。脊饰是指位于房屋屋脊顶端的装饰物,常常采用动物或神兽的形象,如龙、凤、狮子等。脊饰的设计和材质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也具有象征意义。
脊兽则是指房屋屋脊上的石雕或陶瓷雕塑,常常具有保护房屋和驱邪的作用。
这些脊头装饰物不仅增添了房屋的美观,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和崇拜。
六、国画小说为什么叫国画?
小说为什么叫国画,是出于我国传统文化和国画的特点,虚虚实实很适合官场,小说也正是一部国画,有虚有实描写官场一些状态。所以取国画之名。
七、100年的古房有补贴吗?
100年的古房应该有补贴。古房不但是属于自己家的,也是属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国家会根据相关政策进行补贴,以用于古房的维护和修缮,不过每个地方规定的补助标准有可能不一致,你应该去相关部门打听一下,建议去城市管理局打听。
八、国画月亮?
我们看以往中国画里的夜景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气氛渲染,注重景物的描绘,因而夜色不浓。如用西洋的画法,则正好相反,夜色的味道虽浓,但不易看出景物。
所以,王维宝先生很好的处理了这两者间的矛盾,同时又吸收了装饰设计和木刻创作的特点,层次分明,极富笔墨情趣,并让画面直达“月是故乡明”主题,而又不失意境。
九、国画规则?
1.气韵生动
所谓气韵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所说的“神”。
气韵生动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要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气韵,即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与其他五法分不开。气韵生动也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就成为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2.骨法用笔
所谓骨法指的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后泛指一些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因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仅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地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3.应物象形
所谓应物象形指的是画家在描绘对象过程中,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不能随意地主观臆造。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
4.随类赋彩
所谓随类赋彩指的是色彩的应用,即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5.经营位置
所谓经营位置指的是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度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6.传移摹写
所谓传移摹写指的是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十、国画宣纸?
国画用宣纸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其制作方法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2年安徽宣城泾县被国家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
一、按宣纸的加工方法可分为三类:生宣,熟宣、半生熟宣
1.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达到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2.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3.半生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二、按宣纸的原料配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
1.一般来说,棉料宣纸是指原材料以稻草为主,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纸性绵软、手感柔润、润墨性强、适用一般绘画和书法,但纸薄,不宜用力过重。
2.净皮宣纸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另辅之以少量稻草精制而成,纸性坚韧,柔软,宜书宜画。
3.特种净皮宣纸(简称特净)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安徽产特种净皮单宣在1979年获国家金质奖。它吃墨均匀、托墨色、下笔见痕。画大写意层次分明、着色鲜亮;画小写意容易控制笔墨;用于书法则墨色鲜亮、经久不退。总的来说,特皮的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因此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良好的润墨效果,更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绘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
三,、按宣纸的规格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尺等多种
四、按宣纸的厚薄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夹宣等
五、按宣纸的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白鹿等;此外还有生熟之分,如矾宣、蝉衣、彩色洒金、仿古色宣、水印瓦当等,共约六十多种。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