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十八描记忆方法? 白描技法基础入门十八描?

一、十八描记忆方法?

传统人物十八描指中国画家以线条勾画物象时所使用的描线方法。常用于描绘衣纹、云、水。古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画家所形成的表现方法不同,因而其线条的用笔力度、笔迹形态也各具特点。明清以来,有人总结不同勾线方法,归纳为十八种,称为“十八描”。如明代邹德中在其所作《绘事指蒙》中所述为(1)高古游丝描(2)琴弦描(3)铁线描(4)曹衣描(5)兰(柳)叶描(6)蚂蝗描(7)枣核描(8)竹叶描(9)折芦描(10)战笔水纹描(11)行云流水描(12)钉头鼠尾描(13)橛头丁描(14)枯柴描(柴笔描)(15)减笔描(16)蚯蚓描(17)橄榄描(18)混描。此后各家所载均大同小异。随着中国画的发展,现代画家还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描法。

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以线描为主,所谓“十八描”即是不同线型的程式化线描,它们大都是中锋用笔。中国画平面性极强,只有线,没有明暗体积,很容易导致单薄之弊。传统用笔之所以采用中锋,在于中锋线坚韧浑厚,有助于弥补平面性造型的单薄之力,这是中国画工具材料特殊性能决定的一套合理的艺术形式与成功的技法。“十八描”绝大部分用于工笔画,写意人物画以减笔描之类宽线条为多,用笔有时会用到偏锋侧锋,并将之扩大为块面,如不讲究笔力,易显扁薄。现代水墨人物画,有时也有此瑕。黄宾虹山水浑厚华滋,首先得益于中锋用笔。汲取其长,用于写意人物画,就是由原来浙派点线面结合的画法中蜕出,强化中锋线条,婀娜刚健、变化多端,讲究笔力、笔势、笔趣和笔法。线的加强,为“写”的自由度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因为书写是以线条为主的运动,吴昌硕、黄宾虹的写意极致,全在于线条的高质量大魅力。写意人物画要挥写自如,也必须强化线条的地位与质量,能逐步“写”到极致。

一、高古游丝描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亦称“春蚕吐丝描”。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代表作品: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图卷》

二、白描技法基础入门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中的十八描,主要是指人物画的线条用笔技巧。具体如下:

       一、高古游丝描。这是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线条提按轻重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线头呈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这种线条比高古游丝描稍粗,多为直线,有些写意的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与琴弦描相比,又粗一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多用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六、钉头鼠尾描。这是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这是秃笔线描,也属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此笔法,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八、蚂蝗描。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没有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很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十、 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这是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三、白描十八描的艺术特点?

十八描多用中锋用笔,注重线条的流畅性,书写性以及用笔时的轻重缓急,虚实变化等

四、十八描和白描什么关系?

白描包括十八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自身的“白描”系统,一直以来,源远流长的中国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山水画,都缺不了依靠白描线条去创作。中国画的线条丰富多姿,完全是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轻重来塑造形象,传情达意。古代画家把这种线条的画法概括成十八种绘画技法,简称为“十八描”,这是一种高度、简括的笔法,白描线条的笔法是丰富无穷的,运用起来神韵高逸、抑扬顿挫、游丝袅袅、转折飘逸,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中国画的魅力淋漓尽致、充分地表现出来。

十八描包括:

【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行云流水描】、【混描】、【橛头钉描】、【蓸衣描】、【折芦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橄榄描】、【枣核描】

五、中国画线描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画的线描有十八种,著名的作品有很多,但是没有最著名的,其中最常知道的有《八十七神仙卷》,还有李公麟的作品,也常用线描。

线描种类:

1、高古游丝描

2、琴弦描

3、铁线描

4、混描

5、曹衣描

6、钉头鼠尾描

7、橛头钉描

8、马蝗描

9、折芦描

10、橄榄描

11、枣核描

12、柳叶描

13、竹叶描

14、战笔水纹描

15、减笔描

16、枯柴描

17、蚯蚓描

18、行云流水描

六、中国画的流变是线描什么和写意?

中国绘画的历史是用线穿起来的,中国画的线累积了中国历史文化,这些都是中国画线条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中国传统的绘画强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形传神”等等为审美要求,呈现出浓重的写意性。

中国画的线条发展自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它最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明中出现,《鹳鱼石斧图》是彩陶时期最为著名的作品,就在此时,已经开始孕育着中国画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线描和没骨。

到了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选择在轻薄的帛上作画,在这一时期,我国现存最早与线条相关的画作《人物龙凤图》和《从物御龙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画作已经进入了线条造型的时期。

在魏晋,中国绘画开始系统地理论化,出现了大量的绘画理论,顾恺之的线条风格被称为“春蚕吐丝”, 这一绘画风格把绘画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賦图》代表魏晋时期人物绘画的发展动态。

到了隋唐时期,线条的功能不断拓展,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的画家善于展现出长裙飘舞,款款而行的动感。最为著名的就是画圣吴道子。

宋代之后,中国画线条从原有技法程式中解脱出来,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18种基本勾线方法,即“十八描”。

从线条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可以窥见中国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中国画的线条已不仅仅是界定物与物的形态的单一定位, 而是经过画家的心智洗练过的一种精神的产物。

七、中国画的线描、工笔、写意什么意思?

  工笔-就是细致的写实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有时略敷淡墨作为渲染。源于古代的“白画”。   线描-是素描的一种,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   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著名的工笔画家有张萱、王维、赵佶等等。   工笔画的技法有,描,分,染,罩,   所谓描指的是白描,画者分别用浓磨,淡磨瞄出底稿,分是指用磨色上色,用清水分蕴开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染和分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用的不再是磨色,而用彩色来分蕴画面,罩色指的是整体上色,比如整片叶子上的绿色。   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古画上,都有着细腻而厚重的色彩,颜色的质地很细。其实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颜色。所以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随着岩彩画的兴起,有些画家追求色彩的厚画法,向油画一样的做肌理,这又是另一种手法,但是这仅限于岩彩画使用较多。在今天大部分绘画中,还应该是厚薄结合比较好,在我的画中就是尽力在尝试厚涂与薄画结合使用。   关于用白的问题:   在国画中,特别是工笔画中,白色使用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它并不是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于画领口、袖口;衣服上的图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颜色混合出的肤色等等……   厚重感在前面已经提到,它是多层叠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加白达到的,国画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锌钛白(锡管装的)中的胶性很大,一旦画上就不好去掉,所以要十分慎重。特别是蛤粉(粉末状),这种颜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稳定。在加胶时,只要蛤粉一湿立刻变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颜色完全干透以后又显得特别的白,在染时要全凭经验十分不易。因为白色是覆盖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时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线贴着线的边缘完成涂色,要做到色不压线、色不离线。在画一些工笔的白花时,有时需要用薄涂法淡淡的罩几遍白色,然后在用曙红或豆绿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洁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学合成的颜色会有许多杂渣,大家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调开,过几分后倒上面的颜色用,这样颜料中的渣就没有了。画工笔时最好少调色,几种色调在一起,颜色也会灰,尽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时最好加点墨,可以去火气。画白色时,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过期的,要不费用太高〕,这样的白色很白,有光泽。   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需要说明的是:   1、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2、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金箔有四个品种:   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1、画黑的颜色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达到黑的效果为止。画时注意,要是想达到黑色偏暖的话就用油烟墨;想要发冷的黑的话用松烟墨。另一种是厚涂法,用国画色(上海马利牌颜料)中的黑色,涂几遍就能达到很黑的效果。在绢上尤其明显。(这可是秘密噢)   2、现在许多画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与墨或花青调好后会形成沉淀,几乎每一种赭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是颜色的问题,而是对颜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矿物质还是较多的,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无法调和的,两者不容;同理,赭石与墨也就不可能调和了,这不是颜料的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颜色分开使用就会自然调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干了往上叠加其他的颜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出渣子”的现象了。   3、从我的经验上看,水彩颜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较稳定的水彩颜色,比如日本的、英国的,如果怕在装裱时“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胶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用丙烯颜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胶性较大,如果颜色画错了,颜色干后就无法洗掉了。   天雅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   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兑上胶液即可作画。   (一)胶的溶化:胶的溶化是“岩彩”画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浓和淡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你的画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胶的溶化方法:将所需用量的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   ※因明胶是由动物生皮熬制而成,未去掉其骨胶原以外的蛋白质椭?菊庑┏煞荩??栽诘褪椅伦刺?率褂檬被岢鱿指泶瘢?丛?讶芑?说慕阂杭尤取?br>   ※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一至二星期。 ※另一种颗粒状的“骨胶”比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 ※绘画用的日本鹿胶分三千本胶、干燥鹿胶、软韧鹿胶、特殊鹿胶。它们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它们是专门为绘画而研制的胶,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体的瓶装鹿胶随取随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体鹿胶需熬制。   (2)固体鹿胶的溶化方法:将三千本胶一根掰成几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干燥鹿胶或软韧鹿胶,放置半小时。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胶粒的目的是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一)单勾: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二)复勾:先以浓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叫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   在中国绘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白描),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用线和空白还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线的协奏曲。中国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创造,他们用千姿百态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   元代《朝元图》就是很好的代表   以上从中寻得

八、芥子园画谱中哪里有十八描?

十八描

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大尺幅白描必须掌握。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用十分尖毫如曹衣纹,练笔撇捺衣褶,苍老紧穿,古人都为之,最宜以淡墨作白描,颇多情趣。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琴弦描(略粗些);用笔以正锋,腕中无怒降,须一气到底,心手相应,如琴弦然,乱而不断,即书中之一笔书也。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铁线描(又粗些);用正锋下笔宜瘦劲,如以锥划石面,古称为书中之楷,又如画山水之披麻皴,为学者之初步阶级。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混描;此描宜勾勒纯熟,以大笔淡墨挥洒成衣纹,再以浓墨破之,但要有骨有气。

(五)曹衣描:西域画家曹仲达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曹衣描(有两说,一指曹仲达用之,一指曹不兴用之);用尖毫下笔瘦劲,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之秀润。

(六)钉头鼠尾描: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钉头鼠尾描;任伯最常用此描法,用正锋下笔如钉头,扫笔细长而为鼠尾,以一气贯通为妙。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撅,一作橛,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以秃笔藏锋而为钉头,一气到底,疾若奔马。

(八)马蝗描: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用正锋尖毫,顿挫波折而成圭角,如蚂蟥系然。

(九)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柳叶描(吴道子用之);用尖大笔为之,下笔落笔俱忌钉头怒降,宜心气静定乃笔笔如柳叶之秀。

(十)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橄榄描;以尖大笔为衣褶,下笔顿挫,撇捺如橄榄,落笔须藏锋而忌惹笔鼠尾。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枣核描(尖的大笔);用尖大笔成藏锋而顿挫圆浑如枣核,转折忌成圭角,又称观音描。

(十二)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折芦描(尖笔细长,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用尖大之笔,下笔撇捺而转折处细长仿佛芦叶之折。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一般用中锋来表现,压力于线中。适用于人物较紧身的短打衣、裤。竹叶描;以大笔横卧作衣褶,下笔肥短,撇捺如竹叶之状。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唐寅仕女图多用。战笔水纹描(粗大减笔);用正锋下笔犹宜藏锋,衣纹重叠似水纹,而顿挫疾如摆波。

(十五)减笔描: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减笔(马远、梁楷大写意用之);此描法,衣褶宜减而不觉少,用笔亦要苍劲古秀。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柴笔描(另一种粗大减笔);宜用大笔紫毫逆锋横卧,顿挫如书篆隶,苍古雄劲,又谓古柴描。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蚯蚓描。用正锋惹成藏锋,首尾忌顿挫怒降,用墨宜秀润肥壮而似蚯蚓。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其状如云舒卷,转折不滞,连绵不断。

因线条较长,故运气要长而连贯,避免产生断笔,注意线条的特征圆滑流畅。行云流水描;以正锋雄毫下笔首尾一气,衣纹翻折而如云章,穿插而似水纹,疏而不散,密而不乱,风生笔底,故用之以画佛像最为合宜。

九、中国画五种描法三种墨法?

白描、十八描(铁线描、兰叶描、减笔描三类?);积墨、破墨、泼墨。

十、蒙泰描边怎么描?

关于这个问题,蒙泰描边是一种绘画技法,主要用于描绘轮廓线条,使图像更加清晰明确。具体描边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画笔和颜料,准备好画纸或画布。

2. 确定轮廓线条:先用浅色颜料或铅笔勾勒出整个图像的轮廓线条,确保线条的位置正确。

3. 描绘轮廓线条:使用较粗的画笔,在轮廓线条的外侧描绘一条与轮廓线条相平行的线条,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描绘,使得轮廓线条更加鲜明。

4. 补充细节:根据需要,可以在轮廓线条内部和外部进行细节的描绘,使得整个图像更加生动。在描绘细节时要注意掌握好画笔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 完成作品:在描绘完轮廓线条和细节后,用干净的画笔或橡皮将原先勾勒轮廓线条的部分擦去,使得整个图像更加干净整洁。最后可以在作品上签名并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