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中国画,弹琴,钟子期,联想成语?
一、知音,中国画,弹琴,钟子期,联想成语?
高山流水
解释: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乐曲高妙。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二、弹琴的拼音?
唱歌changge
弹琴tanqin
跳舞tiaowu
三、弹琴的笔顺?
弹:横折横竖折折钩点撇竖横折横横横竖
琴:横横竖横横横竖横撇捺点横撇/横钩
弹
[dàn]
1.弹子:~丸︱泥~。
2.枪弹;炮弹;炸弹。
[tán]
1.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掉。
2.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吉他。~钢琴。
3.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簧。~射。
4.抨击;检举:~劾。讥~。
琴
[qín]
1.某些乐器的统称。如胡琴、提琴、钢琴等。
2.古琴。拨弦乐器。周朝已有。琴身木制。琴面张弦七根,一边有十三徽。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弹。发音清幽。多用于独奏。
四、弹琴的指法?
弹琴指法是:弹钢琴的正确手法是手指放到钢琴上,手掌要拱起来,并五指分开,手指一定是要自然下垂,整个手像握一个鸡蛋一样自然,成一个半圆形状。
大拇指处外,手两只手的四指指尖去触碰一键,千万不要是指肚,拇指是用指尖的侧面去碰琴键的。
五、听弹琴的诗人是如何听弹琴的?
开头用“泠泠”来形容琴弦弹奏时声音清越、悠扬,这是初听。继而当诗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静听”之后,便觉琴音逐渐转为清幽、凄清,有如天风入松之势。
六、成语接龙:对牛弹琴-( )-( )-( )-( )-对牛弹琴?
1、对牛弹琴 → 琴瑟之好 → 好大喜功 → 功堕垂成 → 成双作对 → 对牛弹琴 2、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虎类狗 → 狗胆包天 → 天生一对 → 对牛弹琴3、对牛弹琴 → 琴瑟和同 → 同时并举 → 举一反三 → 三夫之对 → 对牛弹琴
七、弹琴脱险为爱弹琴的神话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有“吕布弹琴脱险”的故事,说:吕布投在袁绍手下,打败张燕后居功自傲,袁绍对他敬而远之。
吕布想另谋高就,袁绍派了30武士假护送实欲趁机杀他。
吕布察觉到四面埋伏,自设一计:先自己弹琴,由于布琴艺精良,武士听得入迷。
吕布又换了歌女假扮自己继续弹琴,趁机逃跑了。是音乐救了吕布一命,我这才知道,吕布也熟谙音乐。懂音乐就是有文化了,他就不单纯是一鲁莽的武夫了。
八、对牛弹琴”的故事里弹琴之人是谁?
成语“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这一成语的出处见汉牟融《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说的是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公明仪的音乐家,是个音乐全才,既能作曲又能演奏,尤其是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加上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因此很受人敬重。由于痴迷于音乐,他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着琴到郊外弹奏。一年春暖花开时节,他来到郊外,看见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起,信心膨胀,摆上琴,拨动琴弦,给这头牛弹起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保留节目乐曲 “清角之操”,但老黄牛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公明仪一琢磨,心想这支曲子是不是太高雅了,于是换了个曲调,弹起了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继续变招使出浑身解数,老黄牛仍然不为所动,只是偶尔甩甩尾巴,驱赶着牛虻,照样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公明仪觉得大伤面子,变得十分沮丧。旁边的人劝他说:“您不要生气了!不是您弹的曲子不好听,是您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公明仪如梦方醒,叹口气,怅然而归。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九、如何弹琴?
01熟悉钢琴键盘。要弹钢琴就要先熟悉钢琴的键盘,不然拿到琴谱都不知道怎么下手,那就尴尬了。
02熟悉琴谱。要把琴谱研究得很透,熟悉了琴谱才可以弹出优美的曲子,这也是学习钢琴的基础。
03听老师指导。学钢琴需要有老师指导才能学得快,老师讲的重点要记在心里,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习和练习可以事半功倍。
04勤加练习。学习钢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精通的,需要勤加练习,不断地努力,这样才能把钢琴学好。
十、《弹琴》赏析?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