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由《虾》看“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似与不似,这是中国艺术的一条美学原则,尤其是绘画作品,意思是说绘画作品不能不逼真,画什么东西不像什么东西,这是对观者的欺骗。但又不能拘泥于物象外在的形象,而应该抓住物象特有的内在本质,发挥艺术想象,或突出或夸张,融入作者的情趣思考,体现于不同其它特象的独有特点。
在“是这一物象又不完全只是这一物象”之间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在齐白石诞生14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来回味和欣赏他的书画作品,重新来回味这句名言的真义。除了表达对一代大师的崇敬之外,还将对代表国粹的中国画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解读到书画之外的自然和人生之理。
不愧是不朽的艺术大师。齐白石用一句简单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解决了多少年来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艺术创作的基本问题。在他看来,太似则媚俗,写生不是绘“标本”,如果这样艺术家就成为了自然的奴隶,放弃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概括提炼,是对艺术创作的不负责任。太不似则欺世,艺术也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反映,太不似则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歪曲,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失去了艺术“真”的根本,是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观赏者共鸣的。齐白石的成功之处就是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巧妙连接,为中国画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齐白石无疑是最有人民性的一位画家,这基于他对自然和生活细微观察,对普通劳动者的热爱。他把传统“文人画”从象牙高塔带入了民间。他善于从极其平凡的生活与自然中提炼出深刻的美学理念与情趣。一颗普通常见的白菜,通过齐白石的处理成了“菜中王”,他写其肥厚丰满,且赋予“清白”的寓意。一群普通的虾子,通过齐白石的笔墨处理,一个个变得晶莹透亮,生动可人。通过齐白石巧妙的空白处理,不着一笔而将虾群置于水中。以至他的虾子成为以后任何一个中国画研习者的经典和必修课,也成为普通老百姓认识中国画认识齐白石的着眼点。

乍一看觉得相似,仔细看又不那么相似,再看又觉得有点相似……就在那似与不似之间最值得玩味!就象“花未全开是最美”的感觉。个中境界还要你慢慢品味……
本来想自己写来着,结果有现成的。送你了(楼下的别抄我的原创啊。如果抄也注明啊,看我,抄上面的就写出处,可以下几句是原创)

原创:
我的看法基本上是:一、基于现实,超于现实。即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 二、画的高妙之处,神采意境为上,形质表象次之,二者兼之方称为妙品

中原第一牛国画大师张勇

张勇,字羽翔,1971年出生于河南省桐柏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任中国世纪大采风书法美术创作院副院长。善画动物,尤善画牛,以牛闻名,有“中原第一牛”之称。代表作品长卷《百牛图》《奋蹄》《孺子牛》《耕者归来》《千手观音》等,多幅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多家媒体进行采访报道。1997年至今多幅作品被美国、德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友人收藏。

有做国画的吗?希望能介绍些比较受欢迎的作品,想送给经理表示感谢。

这个还是要自己找,不同的人欣赏的眼光也不同,不过可以给你个参考,看看何家英、方国兴的作品也行,方国兴老师的国画《牡丹翠竹》还收入泰国《当代世界名人集》了,作品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