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兰亭集序神龙本的历代收藏者都是谁

一、兰亭集序神龙本的历代收藏者都是谁

你好!你讲的应该是唐冯承素摹本。卷前隔水有“唐摹兰亭”四字标题,引首乾隆题“晋唐心印”四字。后纸有宋至明20家题跋、观款,钤鉴藏印180余方。其流传经过,根据各题跋、印记和记载,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内府、驸马都尉杨镇,元郭天锡,明内府、王济、项元汴,清陈定、季寓庸、乾隆内府。历代著录有:明汪砢玉《珊瑚网书录》、吴其贞《书画记》,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阮元《石渠随笔》、《石渠宝笈·续编》等书。刻入“兰亭八柱”,列第三。

二、石上有芳姿,此君无俗气,其中佳趣多,容我自来去是什么意思

回到世界中,与世界缱绻往复,从容优游,没有物我的分别,没有主奴的角色,没有机心,如流水澹然去,孤舟随意还。这是一种深层的契合。沈周的题画诗非常细致地表现了这样的境界。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卷五载有沈周一诗画册页,所题小诗清新可玩,如:

石丈有芳姿,此君无俗气。其中佳趣多,容我自来去。

扁舟不可泊,任意随水流。东西与南北,人物两悠悠。

山木半落叶,西风方满林。无人到此地,野意自萧瑟。

青山闲碧溪,人净秋亦净。虚亭藏白云,野鹤度幽径。

这组小诗荡尽了人间风烟,一任心灵随世界优游盘桓,将中国哲学平和淡荡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人心净,秋也净,天也净;因为无心,所以山花自烂漫,野意自萧瑟。没有外在于世界的人,没有被征服的物,物与人都从对象化、互为奴役化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在自由的境界存在。无心随去鸟,有意从水流,世界上的一切,就像一叶扁舟,在水中闲渡,像一朵小花,在山间自由开放。“东西与南北,人物两悠悠”,这联诗最是传神地写出了他的感觉。

三、《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全画可分为三段: 首段写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其间人物往来。 中段以“上土桥”为中心,另画汴河及两岸风光。中间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为水陆交通的汇合点。桥上车马来往如梭,商贩密集,行人熙攘。桥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过桥孔,梢工们的紧张工作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 后段描写的是市区街道,城内商店鳞次栉比,大店门首还札结着彩楼欢门,小店铺只是一个敞棚。此外还有公廨寺观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车轿夫、作坊工人、说书艺人、理发匠、医生、看相算命者、贵家妇女、行脚僧人、顽皮儿童,甚至还有乞丐。他们的身份不同,衣冠各异,同在街上,而忙闲不一,苦乐不均。城中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 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再现了汴京城街市的繁荣景象。高大的城门楼名东角子门,位于汴京内城东南。 全卷画面内容丰富生动,集中概括地再现了12世纪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清河书画舫》、《庚子消夏记》、《式古堂书画记》等书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