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高远 平远 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透视法,它出自古代那本画论?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观点,说山有三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国画著名的“三远法”是指什么?

“三远”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1、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反映的是一种平视的境界,塑造的是“山随平视远”的那种艺术效果。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使用的便是平远法。
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卷》,使用的便是平远法。作品高仅24.9厘米,横达120.5厘米,场景开展,描绘了沙渚村舍、渔舟出没、丘陵长堤、岸柳塘苇的江南清旷平远景象。
2、高远,就是“自山下仰山巅”,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艺术特色,除了用笔雄强、坚实之外,还善于以仰视的手法,表现山峰的高远,正如赵孟頫所评:“山势逼人。”
3、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王蒙作《青卞隐居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作品纵141厘米,横42.2厘米。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
王蒙以三远法加以夸张,为了突出一个“隐”字,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重山复岭、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
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青卞隐居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扩展资料: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就是一种时空观,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中国古代山水画所追求的就是“远”字。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远法

钱松岩的《常熟田》绘画意义

《常熟田》是钱松喦的系列代表作品之一,作于20世纪60年代,作者自题曰:“常熟县境,平畴万顷,岁岁丰收,真乃名实相符。”作者用鸟瞰式的构图方式,夸大水田面积,几乎撑满画面,有一马平川、咫尺千里之势。画家活用传统山水画之平远法表现水乡田野,把看似简单而又规整的稻田画得丰富而有情调。它看似写生,又不是写生,并具有清纯的中国画的素质,开拓了中国画的一个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