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真国学与假国学?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于是这些学者就进而以不同方式进行了不同影响的宣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突出国学热,或者说是传统文化热、儒学热,与之相伴随的还有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修家谱热等。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的记忆,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殊事异,事异备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有科学的态度。当前,国学热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需要我们保持警惕。
国学是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个很深的话题。大家都在谈国学,但国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应该学些什么?国学应该怎么学?我觉得应该把这几个基本问题梳理一下。
什么是国学?
国学之名,始于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或“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或“国学”。国学有三个概念:广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的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先秦诸子的思想从各个不同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有深远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而一般提到的国学,则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而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概念,先秦诸子思想和学说都是国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总结一下吧:
第一,国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都应自觉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对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
第二,国学是一种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做学问来学习,都是在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受到其熏陶。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譬如,遇上家庭中“红杏出墙”之类的变故,为骑士精神所哺育的普希金,会用决斗的方式与情敌做了断;而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很可能会拜托黑社会老大去把情敌做掉。
最后,“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
总之,要清醒地认识国学。要知道,无论是祭孔还是穿长袍马褂,都只是形式——甚至可以说是消极与怪诞的形式,不容否定,国学的核心还是精神。
怎样弘扬“国学”
对这个问题,学术界与社会上也是说法多样、意见纷纭。我个人认为,在传承与弘扬“国学”方面,宜提倡“三纲九目”:
第一,要强调“三个回归”,即回归文本,回归主流,回归核心。
第二,要完成“三个沟通”,即沟通古今,沟通中外,沟通知行。
第三,要实现“三个超越”,即超越文本,超越兵学,超越国界。
为什么要学国学?
国学可以充实人的思想。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人和万物的根本区别,那就是人有思想。中国古话也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的“情”,不仅是指感情,也包括了思想。有了思想,一个人才有安身立命的根基。一个人最初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的。那么应该学习什么东西呢?当然是好的东西。墨子形容一个人最初的思想就如同没有染过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与其一开始让孩子接受浅薄、无聊的思想,不如让他们接受博大、深邃的思想。
国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国学既然包涵了博大深邃的思想,有了这碗老酒垫底,一个人的气质就能得到升华。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不能给人富贵,但它能让人在富贵以后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至于膨胀,不至于为富不仁;它不能帮人脱贫,但它能使人在清贫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至于出卖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绅士精神”、“贵族精神”,也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国学可以帮助人学好语文。这是浅层次的,但也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国学的实质是思想和文化,其外在表现形式则是语言。一个人要传达他的思想,首先必须要用优美的语言来打动别人,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因此,诸子百家文章的语言都很优美。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多次否定和破坏,中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也受到冲击,现在相当一部分读书人的语文水平实在不值得恭维,其中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如何解决?需要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去寻找源头活水,取一瓢饮!
国学要入门应该学什么内容?
上文说过,不论广义还是狭义的国学概念,都包括先秦诸子,那么,先秦诸子如老子、庄子、孔子、荀子、孟子、韩非子、孙子的著作无疑是国学入门应该学习的内容。同时,中国古代讲究文史不分家,一些好的历史著作,如《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书从思想、知识、语言角度也都应该学习了解。此外,唐诗、宋词、元曲和历代文章大家的散文歌赋作为汉语言文学的精华,也是国学研究的主流。
国学特别是广义的国学里面有些东西是不容易学或没必要学的,如音乐、易学、中医、建筑,那就不必去碰它,或者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下就行了。这对我们不构成什么危害,但是要学呢,很可能穷毕生精力也研究不透。广义的国学里还有一些东西是糟粕,如术数、星相,那就更没必要深入研究了。
但目前还有还有一种伪国学,打着国学的旗号流传甚广,但思想陈旧,内容浅薄,语句生硬,其代表就是“千百三弟”:《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百家姓》本来是以前的识字读物,没有什么深意,用它来识字就够了,实在没有深入钻研的必要;而《三字经》和《弟子规》更等而下之,割裂封建迷信思想借国学热死灰复燃。
我们要警惕封建迷信思想借国学热死灰复燃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分不清其中的精华与糟粕,经常误把封建迷信思想也当作国学。在国学热中,一些原本已经销声匿迹的封建迷信思想在有的地方又借机死灰复燃。它们打着国学的名号,实际上是招摇撞骗,诈骗钱财,不但耽误孩子的学业,也造成家长的钱财损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歪曲和践踏,更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提倡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背道而驰。
我们还要警惕国学热中对传统文化的粗暴利用。我国历史悠久,每一省市都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现在许多地方都很重视传统文化,各种各样的艺术节、文化节、名人纪念活动此起彼伏。但许多文化活动直接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甚至实现经济利益成了唯一目的,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毫无关系。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粗暴利用。再如,现在一些高校或研究机构开办了各种各样费用高昂的企业国学班,学国学成了高消费。于是,孔子、老子、孙子等都与企业经营管理挂上了钩,而他们思想的精华往往被忽视了。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粗暴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