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色彩和笔墨的关系?

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发展,在各个时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中国画最早采用的表现形式是色彩和线条。

早在新石器时期,彩陶就采用了这两种形式。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漩涡纹彩陶瓮、舞蹈纹彩陶盆上面绘制的鱼、蛙、鹿、鸟、舞乐、人面以及各种纹饰。

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坯上,用、黑、白和天然矿物质颜料赭石进行描绘。古朴的色彩,豪放的纹样,大小不一的点线面的装饰美,显现了色彩与线条相辅相成关系的雏形。

可以说,用笔工具是形成中国画艺术表现方式的前提条件。彩陶上各种各样的生动灵动的线条美,是形成中国画用笔技法的源头,而天然矿物质颜料,可以说是今天中国画颜料的鼻祖。

笔墨”是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绕不开的传统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和核心。中国画的意境营造和气韵的生动性要依赖“笔墨”来呈现。

笔墨之美:力度美,节奏美,韵律美,动态美,气势美。

色彩之美:清新淡雅,造型艺术中的色彩搭配完美。水墨与颜色相比,可收到多姿多彩的墨趣,其层次之多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色彩所难以奏效的。很难想象,没有坚实的笔墨基本功,而单凭色彩会成一个好的中国画家。

中国画的核心理念?

近日,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国际学术论坛。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馆长雷诺·沃康摩尔作为学术主持和主旨发言人,邀请了来自列支敦士登、德国、奥地利、新西兰和中国的多位艺术家、评论家,在线上共同探讨抽象艺术在跨文化语境下的美学和诗学体验。在以“诗意的表达与中国文化”为主题的演讲中,艺术家李磊讲述了他的艺术理念。


有人认为中国的绘画从唐宋开始就形成了基本的绘画形态,此后就没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山水画,在唐宋之后几乎没有变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不了解中国的绘画。就像有些人到了欧洲,觉得欧洲的绘画似乎也几百年没变过,画得都差不多。其实,每个时代的绘画艺术都在变化,但是有一点不变,就是绘画的核心理念不变,核心的方法没有变。


诗意的表达是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画家画的山水,实际上不是画那个作为客观对象的山水,而是画自己的内心。纸上山水是画家内心的表达。当我带着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感,就会画出不同的山水。


1000多年前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范宽的名作,这幅画有一种恢宏的气象。700多年前的倪瓒,他画的不是那种满满的山水,而是简远萧瑟的景象。明朝后期的董其昌,是中国绘画的集大成者,他的绘画和书法都非常有特点。郑板桥画竹是一绝。他有一首著名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他画竹子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境界,要做一个像竹子一样的人,遇风能弯,但是不能折倒。近70年前,齐白石有一幅作品叫《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上的小蝌蚪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这些联想包括音乐性的联想和文学性的联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书法、绘画是融合而统一的,不仅是思想境界上统一,在视觉表达上也是融合的。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一直在寻找视觉的诗性表达。这种诗性的表达被一些西方艺术家认为是中国式的抽象,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是一种新的抽象。这种新的抽象注入了更多的文学性和音乐性,更注重情感表达。我曾经用一年的时间用木头刻了3000个骷髅,表达对于生命的一种追问。我还做大型的写实雕塑,比如系列雕塑《被缚的天使》表现绳索对破碎生命的捆绑以及跨越时空的穿越。在《醉湖》《步行十里去看桃花》等作品中,我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联。我希望用幻想把时空打开,采用时空穿越复合的方法进行创作,但是不管作品的表现方式多么复杂,核心都是以诗意贯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