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气韵生动骨法怎么用笔?

一、气韵生动骨法怎么用笔?

南朝齐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最早提出“六法”其中之二: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意谓艺术作品体现宇宙万物的气势和人的精神气质、风致韵度,达到自然生动,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美学境界。气韵生动就是“神态生动”。骨法用笔指绘画用笔追求骨气,骨力,达到遒劲有力,不拖泥带水。

二、书法里,骨法用笔是什么意思?

《骨法用笔》 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

“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在汉、魏很流行。

魏、晋的人物品藻,除了“风韵”一类词外,常用的就是“骨”、“风骨”一类评语。“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

书论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等,指的是力量、笔力。绘画评论中出现“骨”始于顾恺之,如评《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评《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等。

这里的“骨法”、“天骨”诸词,还和人物品藻、相学有较多的联系,指所画人物形象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

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

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

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

这可以由“用笔骨梗”、“动笔新奇”、“笔迹困弱”、“笔迹超越”诸论述中看出。

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

三、国画用笔,什么牌子的好呢?

国画就是毛笔了,毛笔的挑选四字诀:尖、圆、齐、健。

现在很多品牌的毛笔也不错,比如双喜牌,双羊牌,湖州松鹤糊笔厂生产的松鹤牌,苏州湖笔厂的金鼎牌,金殿牌等。

各种选料档次都有。

一般国画对笔的要求没有书法对笔的要求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购。

按锋长,毛笔可分为短锋,中锋,长锋;按选料,可分为羊毫,狼毫,鼠毫等,再细分,品种就更多了,这里不多举。

特殊用笔,如勾线笔,店里也都有的。

四、兰花花瓣国画画法用笔?

用笔勿选过硬的狼毫笔,兼毫或白云为上。水分勿多,多则容易出现墨溢、肥腻现象,也不可太少,少则干枯,无兰花清润之味。墨色一般为淡墨,体现兰花润透、雅逸之特性。等墨快干时点蕊,蕊的点法尤如草书之中“上”“下”字等。

花托起到调节画面的作用,画兰时根据疏密需要安排,可有可无。用笔之间注意虚虚实实,勿平均用力,防止死板无轻盈感。

五、画雪景国画用笔有要求吗?

有,和传统雪景画对用笔要求有所不同,经常使用的毛笔应该具有一定硬度并富有弹性的短,特殊情况也可用长锋笔,通常以狼毫笔为最佳。

因为它能适合冰雪山水画的特殊用笔-----倒锋用笔的“按”、“滚”、“提”、“画”四个连续的动作要求。而没有弹性的长锋笔,在绘画过程中易于流淌,不能做到得心应手。

有时,我也羊毫笔来画雪时,运笔更加随意,同时画出的雪迹较用狼毫笔柔软、蓬松感强,因此也可用羊毫笔来画雪块和雪团。

六、用笔十法原文?

01、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

02、阴阳相得: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

03、鳞羽参差:谓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

04、峰峦起伏:谓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落笔亦须存结。

05、真草偏枯:谓两字成三字,不得真草合成一字,谓之偏枯,须求映带,字势雄媚。

06、邪真失则:谓落笔结字分寸点画之法,须依位次。

07、迟涩飞动:谓勒锋磔笔,字须飞动,无凝滞之势,是得法。

08、射空玲珑:谓烟感识字,行草用笔,不依前后。

09、尺寸规度:谓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引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

10、随字变转:谓如《兰亭》“岁”字一笔,作垂露;其上“年”字,则变悬针;又其间一十八个“之”字,各别有体。

七、国画金箔贴法?

有多种方法,但总的来说是将金箔贴在画作上以达到装饰或突出画作主题的效果。贴金箔有干贴法和湿贴法两种。湿贴法分为水泡法和糊贴法两种。其中,干贴法指的是将金箔直接贴在画作上,通常需要将金箔压平、锤打或用手捶打让其附着;湿贴法则是将金箔浸泡在水中或加工艺术用胶水配上一些添加剂,拿毛笔蘸取,再涂于画上,这样金箔就可以贴在画上。总的来说,需要注意的是金箔的粘贴程度要适中,不能过于密集,否则会影响画面的美感。

八、国画晕染法?

平涂技法:用调制均匀的颜料平平整整的涂在画面中,但是要记住最后收笔要带走多余的水分,平涂技法不能在画面上留下多余的水渍

撞粉技法:顾名思义用一种颜色撞入钛白粉或蛤粉,水分要充足才能撞开。

分染技法:即先用色笔在画面中画出后,接着用清水笔将颜色自然的过渡开,清水笔的水分要少,否则会将原本的颜色冲淡

撞水技法:和撞粉技法一样,将钛白粉换成清水,通常用于花鸟画中叶子的画法,在叶片的暗部用清水将晕染好的颜色冲淡越往边缘越淡。

罩染技法:在工笔画中,分染完后通常会根据画面要求进行罩染,罩染即在原有画面中罩上一层淡淡的其他颜色,使颜色更加鲜活。

衬托技法:在绘画时我们在画纸正面上完色后可以在背面再上一层,这就叫衬托,这种技法可以让画面更加鲜亮,颜色更加丰富而不会弄脏画面。

九、中国画有骨画法?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称之为没骨法。用没骨法创作的画作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

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从技法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没骨渲染是指不勾轮廓线或先用炭条、铅笔、淡墨勾出轮廓线,然后用色将其覆盖,或着色后再将铅笔、炭条的痕迹擦掉,最终让人看不到墨线,运用层染或混染法,通过多次着色来塑造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

没骨点染是指先在笔上调好墨或色的浓淡,然后一笔或几笔点出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没骨点染有粗细之分,细致的在工笔花鸟中常用来表现草虫、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较粗的则是兼工带写。介于写意和工笔之间的一种画法,既可以画在生宣纸上,也可以画在熟宣纸上。

从历代关于没骨画的论述及流传的作品来看,没骨画最根本的特点是“直以彩色图之”,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和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技法体系之一。

十、学习中国画山水画用笔技法?

1、所谓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 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

2、杨弘岳山水画用笔技法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3、中锋运笔,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

4、杨弘岳山水画用笔技法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

5、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