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意国画梅桩画法? 国画兰花赞语?
一、大写意国画梅桩画法?
画梅桩时可正侧锋并用,也可适当勾线、点苔,用笔须遒劲有力,注意顿挫,宜曲不宜直,宜苍不宜润。
画出枝时应以中锋为主,枝枝相随,行笔不要停顿,做到一气呵成。出枝的过程中,要注意粗细、长短、纵横、曲直、穿插、相交相搭、近繁远简、整体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切忌杂乱、平行、并头等毛病。
完成出枝后,可在枝干处适当点苔,以体现梅干之苍劲浑厚的质感。
花干以连勾带皴法画出,表现了古梅雪压霜欺,久历岁寒的虬干柯枝之铁骨苍莽之精神。画时,先用中锋勾出梅干的凹凸转折,然后在阴暗部略加皴擦点染,并注意留出节痛快以示苍老。
二、国画兰花赞语?
1、兰花的一脉脉绿茎上长出了一个个花骨朵,鲜嫩嫩油亮亮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点点繁星,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
2、白玉兰花开了,开的如此的幽然美好。那是纯洁的花朵,恬静地开放,抹过一丁忽远忽近的淡淡的香。
3、晨曦中,兰花披上一袭轻纱,霞光轻抹,五彩缤纷,好似天上飘下的云彩。
4、远远望去,那皎洁无暇的玉兰花仿佛就是一只只落在树上停息的白蝴蝶。突然,迎面吹来了一阵柔和的春风,雪白雪白的蝴蝶就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5、一进门,就看见小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有七仙女、荷花素、大软剑、铁骨素心、跳舞兰等等,真像到了兰花的海洋,眼睛应接不暇。
三、国画兰花的特征?
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花的神韵与秉性特征。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四、国画兰花题字短句?
国画兰花,清新淡雅,飘逸出尘。在题字时,可选取简洁而意蕴深远的短句,以增添画作的文化气息。
比如:“幽兰生谷香满径”,这句短句既描绘了兰花生于山谷间的自然之美,又暗喻其芬芳四溢,令人陶醉。
又如:“空谷幽兰独自芳”,此句表达了兰花在寂静的山谷中独自绽放的孤傲与美丽。
这些短句不仅与兰花的形象相得益彰,更能引发观者的无限遐想,使画作更具深意。
五、国画兰花什么颜色?
国画兰花的颜色也不限一种,因为兰草开的花也有不同的颜色,有淡黄色,白色、淡兰色,蛋黄白,朱红、紫色等等,因此,画家画兰花的花也可用不同的颜色。当然尽管画家可以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但为了画面需求也不尽用一种色调。一般来说,画兰花普遍用淡兰淡黄色较多。画兰叶以墨绿居多。
六、最适合画国画的大写意的宣纸是?
大写意国画一般都使用生宣,主要使用生宣中的净皮或者特皮,这两种生宣所含青檀皮料成分比较多,纸张的弹性和韧性都较好,经得起反复皴擦,纸张不易起毛不易破损。也有不用宣纸的,使用温州皮纸或者安徽桑皮纸的,这些纸张以桑树皮为主要原料的。
七、国画中的大写意和小写意应怎样区分?
二者的联系是都是写意,区别在于:1.墨。用墨洒脱自由,不拘一格的就是大写意;墨色相对柔和统一的是小写意。2.笔。运笔挥洒自如的一般为大写意;运笔相对细腻的为小写意。3.水。在写意画中水的运用是很重要的,掺水较多的一般为大写意,否则就是小写意。
八、国画玉兰花诗词?
《玉兰》: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题玉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雪中玉兰花盛开》: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九、兰花国画怎么评价?
在画家笔下,兰花显得自由而又淡雅,要比真正的兰花更有灵动的艺术气息,郑晓京老师使用了写意画法,让我们在观画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始终感觉有一股幽幽的兰香萦绕在我们的左右。郑晓京老师通过国画的形式,带给我们的是其他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心灵震撼,这种感觉也让我们深深的沉浸在一片幽然的自然意境之中。
十、国画兰花的画法步骤?
国画兰花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用浓墨(略加少许水分)中锋画叶,行笔流畅而不飘浮,用提按圆转的笔法表现兰叶的粗细、方向的变化。
步骤二:加画其他兰叶,注意留出兰花的位置,勾画兰叶时注意线条在长短、疏密、方向、宽窄、空白分割等方面的变化。
步骤三:点画兰花,调整完成。
扩展资料
兰花是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兰属植物通称。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