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绘画史谁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
一、在中国古代绘画史谁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
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见《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其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二、古人的书法摹本在摹时墨不会渗到原迹上去吗?
如果你的毛笔上墨汁太多,会渗到原迹上去,你得控制好用墨,如果用的是不渗墨的纸,这种纸垫在原迹上,透过纸可以看见原迹,但是效果不好
三、中国书法的基本原理 是哪个朝代建立的
中国书法的微观与社会文化艺术的宏观是对立统—的关系,宏观的书法艺术性与微观的书法实用性也是对立统—的关系;它们都在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中螺旋向上运动变化发展。只有先懂得社会文化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才能知道社会文化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只有先懂得中国书法的从前和现在,才能知道中国书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四、我想要看看工笔画家李晓明李老师的资料,问问大家怎样才能找得到,我想拜他当老师。
画家简介:
李晓明,笔名知不足斋主人。1972年出生于安徽无为,专攻工笔花鸟画,尤擅工笔牡丹的绘制。先后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和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职业画家。
1992年,作品《高瞻远瞩》获“安徽省建材职工书画展”一等奖。
1993年,作品《牡丹白鸽》获“安徽省企业艺术节美展”一等奖。
1994年,作品《孔雀牡丹》获“安徽省建材职工寿春杯美展”一等奖。
1994年,作品《富贵长寿》获“安徽省职工书画展”二等奖。
1994年,作品《碧蔓银羽》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5年,作品《和平之春》获“安徽省企业艺术节书画展”一等奖。
1995年,作品《荷塘月色》获“安徽省建设职工书画展”二等奖。
1999年,作品《和平之春》入编大型画集《安徽美术50年》。
2005年,作品《墨洒金》等作品入编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笔系列从书《中国工笔名家精品系列》(牡丹卷)。
2007年,作品《独舞花间》等12幅工笔牡丹由中国礼品网购买版权印制真
丝织锦国宾礼品。
2007年,编著《工笔牡丹画法》一书,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想拜名师为师,不是人人都有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