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才情与性情

才情与性情

      日前在启程兄店里看到一枚他新近收得的印章,印文为“惯迟作答爱书来 ”,一股文人气息扑面而来,静穆可观。此朱文印线条流畅布局合理,根据边款而知制印者为汤安,我依稀感觉在哪本书中看到过此人,但一时却想不起来,便也就没与启程兄多说。

      后陈鹏举老师看到此印,便解说印文“惯迟作答爱书来 ”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梅村的诗句。而制印者汤安应是民国时期上海书画界著名的造假集团谭敬集团的骨干人员。不禁深深佩服陈先生的博学,同时也记起几年前看过郑重先生写的《海上收藏世家》,其中专门有一章写了谭敬、汤安书画造假的情况。

      谭敬、汤安是师兄弟,都是近代岭南六大家之一潘飞声的徒弟,书画诗文俱佳。谭敬家境富裕,舅舅是民国著名大茶商唐季珊。谭敬因与张葱玉自幼相识,交往甚密,因此也对古书画的收藏颇有兴趣。有张葱玉为其掌眼,谭敬收藏的书画品味高,质量精。而张葱玉嗜赌,经常将一些古书画抵押给谭敬,往往又还不了,因此许多原先张葱玉的收藏后来都转到了谭敬处。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谭敬曾趾高气扬地说:“上海之收藏宋元书画一门,谁与我敌!”狂士性情可见一斑。

      谭敬富于收藏,又喜利。因此为趋利而走上了造假道路。而他的师兄汤安善篆刻,工书画,尤擅长于仿古,为谭敬作假提供了可能。从留存的汤安作品来看,宋元气息浓厚。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记》中写道汤安造假的情况:汤安住所天井里挂满了文天祥条幅、史可法对联、祝枝山书法,日晒雨淋都不完整,汤安称破损不堪方能修修补补,使人信之。由此可见汤安之才情也。

      谭敬、汤安所造书画多买与外国人,而谭敬自己所收藏的宋元书画后也都散落海外,因此有些“谭敬造”书画和原件会被外国不同的博物馆收藏。如赵孟\《双松平远图》,原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而谭敬仿作藏于美国辛辛那提博物馆。

      再次回看汤安所刻“惯迟作答爱书来”此印文,更加感觉到当时民国人物恃才傲物的性情,以及诗书画印中的大才气。

中国古代造假技术厉害到什么程度?

我只能说强到爆了,毕竟古代又没有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很多东西只是缺乏一个方向,只要有实物出现,想要盗版仿制就很容易。当然像那种缺少材料,材料太过珍惜而找不到材料仿制的,这种就不说了。这个不是因为不能仿,而是因为条件束缚了。

这些造假的出现也不是因为有人教,而是因为生活或者名利所迫。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创新,但是这些人的技术手段又不低,他们就属于那种技术高超,但是缺乏灵感,每天只能干着重复劳动的那种,加上古代物质不够发展,人们对某些东西的需求不是特别高。所以像这种匠人,一般收入都不是特别高。特别是古代人是想比较纯粹,制造的东西一般都是经久耐用的。如果你造的东西不经久耐用,反而没人找你。

而现代人就不一样了,像我了解到,施工地上的装水泥的塑料桶一样,质量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它的那个拼接地方就在耳朵,这个节点就非常容易坏,很多桶就是因为耳朵坏了而要换新的。这个东西那些商家也不是不清楚,但是却并没有把耳朵做结实,还是采用易坏设计,为的是什么?为了就是促进销售。

而古代的不一样,他们造一个东西要用很多年。所以造成这些手段高明的匠人,其实收入并不是很多。特别是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总有人想做一些暗搓搓的事。就会求到这些匠人这里,收入可观,这些匠人也会做。造假的有很多,造假铜钱这个技术含量都比较低了,像仿制玉玺,仿制笔迹这种让人无法分辨的,现代人甚至都很难做到的,古代人都能做到。现在是借助机器来仿制笔迹,古代是直接动手写,不得不感叹他们的技术高超。

还有一些造假属于文物方面的,像把一些假的残片,然后接到一个新制器物上,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然后像书画之类的,因为古代的宣纸比较厚。只要细致小心,可以一层一层的把宣纸给掀开,然后就可以经过加工制造出和正品一模一样的好几幅真迹。而且这种造假造出来的和真迹基本上一样的,只是后面的比较淡,即使本人来看,有可能也区分不出来。

造假方面,古人说第一没人说第二,请不要低估古人的想象力

古代虽然有假货,但应该没有现在多。一个是技术水平的限制,假货难以成规模生产;再一个是古时候户籍制度管理得比较严格,你要是想搬到外地或者旅游什么的还要官府开出路引,大多数人都是在一个地方呆上一辈子,如果你做生意用假货坑害乡里乡亲的,名声臭了大街,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

但除了东西之外,古代的人也能造假。

那时候没有照相技术,更没有指纹采集,一个陌生人到你面前,他说他是谁,那就是谁,你总不至于为了验明正身特,在古代冒名顶替是个难度不大的事,哪怕你是真的,如果大家都说你是假的,也是黄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这些还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没有记载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冤沉海底了。意条长路远地去他家乡求证。

可以说造假技术自古以来就有,至于厉害到什么程度,就要看人们对造假的鉴别能力了,还有所造之物的价值程度,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自古造假仿造就比比皆是,字画一揭两幅,陶瓷人工仿制,印章篆刻很多方面做到难辨真假,也就是说假的技术不一定比真的差!

中国古代对名人书画的造假十分厉害。有些人的手笔几乎能够达到以假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