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绘画的特点
2、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copy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zhidao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古代国画花鸟最厉害的人
黄筌(约903-965),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黄筌多画宫中异卉珍禽,徐熙多写汀花水鸟,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谚,对后世花鸟画影响极大。又因黄筌及其子居宝、居寀,弟惟亮等画格调富丽,遂成为北宋初翰林图画院优劣取舍标准,被称为“院体”。2、五代后蜀 黄居寀黄居寀(933-993以后),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之子。善画花鸟山水。黄筌父子之画艺,在北宋初期尚成为图画院评定优劣之标准。五代后蜀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台北故宫藏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而具有图案意味的布局,有著装饰的效果,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五代后蜀 黄居寀 花鸟五代后蜀 黄居寀(款)玉堂富贵图3、五代南唐 徐熙徐熙,五代南唐画家。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独创“落墨”法,一变黄筌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大师谢稚柳的落墨山水就出自徐熙的“落墨”法。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五代 徐熙 玉堂富贵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堂富贵》此图是一幅竖轴画,画中牡丹、玉兰、海棠布满全幅,花丛间有两只杜鹃,图的下方,湖石边绘了一只羽毛华丽的野禽。枝叶与花鸟,先用墨笔勾出轮廓,然后再敷以色彩。玉兰、牡丹、海棠,白的淡雅,粉的娇媚,在石青铺地儿的映衬下,更现端庄秀丽之气韵。这种满纸点染,不留空隙的画法,显然是受了佛教艺术的影响。4、北宋 崔白崔白,北宋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赡,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一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筌父子的浓艳细密的画风。宋 崔白 双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布置生动,而秋风飒飒竹树摇撼,山草皆靡,风势甚烈。整幅画面诗意之浓郁,有声有色,真堪称一幅“西风颂”了。而体物之精,笔势欲动,诚如黄庭坚称崔白之画为“盗造物机”,大得自然野趣,偶然着笔,巧夺天工。北宋 崔白 雄鸡傲睨图作品描绘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作者在构图上把雀群分为三部分:左侧三雀,已经憩息安眠,处于静态;右侧二雀,乍来迟到,处于动态;而中间四雀,作为本幅重心,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由动至静,使之浑然一体。鸟雀的灵动在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被表现得维妙维肖。树干在形骨轻秀的鸟雀衬托下,显得格外浑穆恬澹,苍寒野逸。此图树干的用笔落墨都很重,且烘、染、勾、皴,浑然不分,造型纯以墨法,笔踪难寻。虽施于画上的赭石都已褪落,但丝毫未损害它的神采,野逸之趣盈溢于绢素之外,有师法徐熙的用笔特点。北宋 崔白 秋浦蓉宾 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宋 崔白 沙渚凫雏图册页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5、宋徽宗赵佶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研。宋徽宗赵佶 芙蓉锦鸡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芙蓉锦鸡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名画中的精品,风格殊异、妙笔纷呈。《芙蓉锦鸡图》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天赋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使用笔和设色这两大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元素达到完美的统一,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所描绘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使其作品栩栩如生、流传千古。宋徽宗赵佶 五色鹦鹉图宋徽宗赵佶 腊梅双禽图页宋徽宗赵佶 梅花绣眼图6、明初 边文进边文进,即边景昭(约1356-约1428),为明初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画风延续北宋黄筌画派工笔重彩传统,并融合南宋院画风格。明 边文进 三友百禽图边文进的这幅《三友百禽》最能体现他的绘画特色。画中近百只禽鸟,品种各异,而且都能找到真鸟的原型,生物学家皆能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百鸟皆各具姿态,有飞有翔、有立有起、有跃有跳,或露或藏,或高瞻远瞩,或转首探望,或啄或叫,或自理羽毛,或追逐嬉斗,无一重复,非具有高度的观察能力和精绝技巧者不能达。《三友百禽》鸟的画法不但继承了南宋的传统,更上追到五代黄筌的画法,勾勒后着色,着色后再加勾,色与墨皆比黄筌画得厚,但比南宋画秀雅,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的气息和边氏自己的风格。明 边文进 四喜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 边文进 花竹聚禽图 上海博物馆明 边文进 双鹤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7、明代 吕纪明代的吕纪(活动于1439-1505),以花鸟画著称,他的花鸟设色鲜艳,生气奕奕,被称为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吕纪绘画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水墨为主略淡彩,用笔较为豪纵,另一类则是设色浓丽,用和工致,具有富丽的宫廷装饰趣味。明 吕纪 杏花孔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以一姿态优雅的盛开杏花树圈围出一对姿态各异的孔雀,周围红白牡丹盛开,树梢麻雀跳跃,画面用色华丽且细致,整体呈现一既优雅又不失热闹的景象。杏花为春天的象徵,孔雀与牡丹意指富贵,而「雀」与「爵」谐音,则暗示高官禄位,为原本富丽堂皇的表现更添吉祥寓意。明 吕纪 秋诸水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烟岚迷漫的秋夜,明月半悬。芙蓉、芦苇坡地栖息豆雁四只,三已入眠,一对月长鸣。幅中画花鸟的笔法工细而不刻板,画坡石则写意。不但表现雁群夜间栖息时,由一雁警戒守夜的习性,也画出秋夜的凄清,并寄托著借时、借景抒发情怀的心境,是表现吕纪结合工写,擅于掌握情境气氛特色的代表作。明 吕纪 毛鸡图明 吕纪 秋诸水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萧疏雪景,江天如墨。群凫畏寒相依,多已入眠,衰柳上栖息著冻雀寒鸠。作者充分掌握真实情境的氛围,令人体现冬日的寒意。笔墨色泽展现吕纪浑厚的风味,但更为朴实简洁,和其别的作品相比较,更添一层古朴的趣味。8、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 荷石水禽图 旅顺博物馆藏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 野塘双雁图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 巨石苍鹰9、清 郎世宁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清代宫廷画家。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清 郎世宁 锦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 郎世宁 仙萼长春图册10、清 沈铨沈铨(1682-约1760),清代画家。沈铨以花卉、翎毛见长,亦擅仕女。其花鸟画远宗“黄家富贵”,师法吕纪,从明代院体脱颖而出,笔墨工致,设色艳雅,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达到了一般画家难以企及的“有声有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