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老代的书画和书法上有那么多的章印?有什么代表的价值吗?
一、为什么古老代的书画和书法上有那么多的章印?有什么代表的价值吗?
一幅书画有首印章和闲章,还有其他的一些印章,其他人的题款,也会盖上印章,更多是的书画是有传承性和流通性,收藏家们会为自己的藏品盖上印记,这就是收藏章,收藏章是鉴定一幅画真伪的依据之一,大收藏家的印章不但为书画的真伪提供了保证,更增加了书画的价值
印章。印章包括书画家本人的印章和鉴藏家的收藏印两类。从内容上分,它包括姓名、字号、斋名、闲文等多样。从印文的内容、字体以及钤盖的方式可看出某些时代与个性的特征,并可从印质和印色上分辨真伪。
古代书画作品的印章其实作用很简单,就是将作者的名,字,号等信息表现出来,大家作品还会起到防伪的作用。作品代代相传,每一次被不同的人收藏,收藏家也会将自己的堂号信息等在作品上表现出来,可以提高作品的收藏价值,也是收藏家的一种自我认知。所以古代书画作品上得印章不都是作者自己印上的。不知道有没有帮到你呢?
印章具有收藏价值,也是判断一副字画真伪的重要证明,印章也是艺术品,一方好章,具有观赏性,价值很高。
每个印章都代表了不同的人,印章越多则说明收藏的人数越多~
应该是作画者和题字者的名字或标志(比如什么居士什么的)
二、收藏书画作品时,如何快速鉴定是原作,还是印刷品?
文・段宏刚
自古以来,优秀的书画作品被比喻为“软黄金”,这个比喻足以说明只要眼光独到,能收藏到优秀的书画作品的话,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方式。从近些年各大拍卖行拍出的书画作品不断刷新拍卖纪录,就完全能感受到书画收藏的意义。
那么,如何快速鉴定一幅书画作品是不是印刷品?
我以自己多年的经验谈谈这个问题,供大家参考,主要从两大方面来鉴定。
第一,看作品整体的气韵、颜色和细节,如果发现有问题,收藏时一定要谨慎。
不论是书法作品还是国画作品,在整体上都会呈现出生动的气韵,优秀的书画作品在气韵上更明显。
气韵是书画家经过长期探索书画艺术,再加上个人文化修养的滋养,在用笔习惯、构图方式、作品格调等方面的综合呈现。
优秀的书画家,在用笔上是活的,主要体现在笔法灵活多变,并且非常娴熟,水墨和色彩用得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画面里的浓淡干湿看起来非常和谐,作品看起来很有质感,能把物象的神韵表现得栩栩如生,气韵如同流水一样川流不息,让作品有一种鲜活的生命气息。
印刷的书画作品毕竟由机器制作而成,再加上一般印刷机是四色印刷,一些高端的喷墨打印机可以用八色或十二色来打印,然而,不论是印刷机还是高端喷墨打印机,对书画作品“原色”的还原程度都有一定的缺陷。
印刷书画作品时,都是先用照相机把原作拍成照片,然后再调图、排版和印刷,即使每项工作做得很仔细,印刷出来后,一部分色彩仍然会失真,跟原作的颜色有差异。
用喷墨打印机打印时,先把书画作品的原作按照同比例进行拍照或扫描,然后由调图师进行调图和制版,最后再用特制纸张打印出来。喷墨打印虽然比印刷在许多细节上提高了不少,但跟原作在细节和色彩上仍然有一定的差异。
印刷和喷墨制作出来的书画复制品,跟原作都有差异,差异表现在,墨韵的层次感不是泾渭分明,笔墨的浓淡干湿在过渡上不是很自然,看起来有生硬感,颜色多多少少有些失真,甚至是模糊一片。
因此,只要认真对比原作和复制品,还是能找出差异。如果对自己的眼光不太放心,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
当然,前提是对自己喜欢的书画家的作品风格非常了解,具备较高的书画知识,才能做到这些。
第二,把书画作品翻过来,从背面来观察,比较容易看出原作和印刷品的区别。
优秀的书画家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才在技艺上达到炉火纯青的。他们在腕力、指力和笔力的掌控上都很熟练,在运笔的轻重缓急上能做到挥洒自如,轻者,如鹅毛浮过水面,重者,力透纸背。
若是印刷品,从背面看的话,很难看出力透纸背的感觉,所有用笔、用墨在力度上看起来感觉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墨和颜色在深浅上有所不同,不论深浅,如同漂浮在纸面上,看不到墨和颜色嵌入纸张的那种质感和力度。
三、印章上是藏书能盖到字画上吗
那是藏书印,不太合适。作为自己收藏标记,盖盖也无妨,只是后人不知是谁的印章,字画经谁收藏,而且可能有人会讥笑不知藏书章与藏书画章的区别。
书画收藏最好还是要盖自己的书画收藏印。
四、书画收藏的基本依据
书画中的真迹精品,笔墨线条一定自然流畅且富于变化,章法结构一定出奇合理且意境深远,内容要饱满,题款要鲜明,印章要清晰。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是最真实、最可靠的,是书画辨伪的最重要依据。
由于不同时代经济发展、文化状况、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生活水平、重大历史事件等的诸多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印记。这种历史背景和印记决定了同时代艺术品创作的总体框架,也反映了当时大部分人的审美取向,是明显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种标识。历史上的“歌舞升平”与“金戈铁马”;“抗日战争”与“文化大革命”,时代特征是截然不同的。纸、绢等书画重要载体中同样储存着大量时代气息,也是断代依据之一。中国古代,丝织物在书画上的运用要比纸早,目前能见到最早的书画作品就是汉代帛画。据有关记载,唐以前有生绢的使用,唐时开始用熟绢,是用热水将绢制成半熟,加粉捶打而成。后代的熟绢,则像造纸一样,用加胶加矾的办法制成。宋代的绢本特点是横竖均为单丝,横丝比竖丝略宽,元代绢丝更细更稀,明代横竖粗细均匀,经纬较密实,到了清代,横竖都变为双丝。绢幅尺寸大小也有随朝代不同的演变过程。绫的出现较绢晚,宋代已有,明代至清初是绫本使用的高峰期,雍正朝以后则很少见了。中国是纸的故乡,唐以前为麻纸,唐时出现树皮纸,韩辍段迮M肌酚玫木褪钦庵制ぶ健1彼慰加兄裰健K卧寐樗恐轿啵缴偌!靶录恪敝降某鱿植辉缬谛禄实郏萍愫徒鸺忝髦衅谝院罂际⑿小@阍蚴⑿杏谇≈衅谥恋拦饽昙洹=执揭彩且谎ü酢⑽母镏泻偷鼻八瞥龅闹揭彩怯星鸬摹J榛榜研沃埔灿忻飨允贝卣鳎嗖嵋澈褪志恚刑谩⒍粤⒄凵绕鹪疵髦衅凇F渌缬≌隆⑻獍系鹊纫捕伎梢园镏洗S≌略谑榛系氖褂糜星逦穆雎纭K我郧埃谑榛髌飞咸饪睿杂《己苌伲未加糜∈笔撬∮∧啵两窆鄄於嘁寻档磺濉:罄闯鱿置塾。圆怀志昧晾觥S陀∈窃诿鞔鱿值模恢毖赜弥两瘛F渲幸恍┢放朴∧嗷褂凶约旱奶氐悖砂镏稹J榛髌分械纳峡钭钤绯鱿衷谠盘蛞缧矶唷T⒚鳌⑶甯髂甏峡畹氖樾葱问胶统坪粢膊幌嗤獍系拇罅砍鱿质窃谠饕院螅獍系哪谌莺吞獍险叩纳矸荻员姹鹗榛嫖笨赡芑崞鸬街匾饔谩K健傲鞔行颉蓖褪谴犹獍稀⑹詹赜〖湍承┲(如《石渠宝笈》、《江村消夏记》等等)而得来的。
而个人风格则突出表现在作品的笔性和墨法上。清人吴熙载在《书概》中说得很深刻:“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又说:“书可观识,笔法字体,彼此取舍各殊,观之,高下存焉矣。”书画家由于出身、经历、学识、修养不同,在书画技艺方面师从和所下工夫不同;也由于执笔、运笔方法不同,即使同一题材作品所表现出的情趣、意境都会有很大差异。就用笔来说,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等;笔势上方圆、疾缓、刚柔、健媚等等,每人各擅其长。对于墨彩,深浅、浓淡、干湿、枯润也各有所好。甚至有些书画家专用某种墨色,如李可染画山水就喜用乾隆御制墨,以追求黑中透紫、紫中闪亮的特殊效果。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具有特定性和唯一性,独特的个性是通过独特的笔墨、章法表现出来的,别人无论如何临仿,要完全一致很难,子女高徒概莫能外。有许多书画伪品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就是个人风格难以复制的例证。当然,要完全掌握一位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也确非易事,因为个人风格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而且有一定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和丰富的。每位书画家的早年、中年、晚年笔性、墨法、作品意境、思想感情都会有所变化,就连署款也会前后不同。齐白石的山水创作主要在早期,传世数量很少,其工笔草虫只作于40―60岁之间,晚年绝大部分是大写意花鸟。这些复杂的情况告诉我们,掌握书画家个人风格,必须了解全过程。关键在于对书画家个人风格的熟知程度,就如我们的亲人和交往的一些朋友,由容貌身材至脾气秉性、到特殊喜好、到思想情感,了解得越深刻,把握就越大,直至有些人能闻其声而知之,见其影而知之。 为了少走弯路,吸收前人经验,充分了解历代主要作伪方法必不可少,有利于辨伪中对号入座,朔本求源,知其所以然。
书画作伪的传统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摹、临、仿、改、造、代六种。通俗简略的讲:摹就是用透明纸、绢蒙在原作上勾写填画;临就是面对原作边看边写边画;仿是并无原本,只凭仿者学某家的功夫靠想象写画某家之作;造是不讲时代特征,也不管个人风格,凭空伪造随意署款;改是采用增、减、裁、刮、拆、配等手法将无款或小名家作品改成风格相近的大家之作;代则是经书画家本人同意,由其亲朋、学生所作的大名家替代品,经常有人把此类作品视同真迹。此外在装裱过程中也有两种作伪方法,即“揭二层”和“转山头”。“揭二层”是利用装裱之机,把书画真迹的字心、画心的表层与“命纸”揭离,利用墨色渗透而成的影像制成另一件作品欺世。但由于条件所限,并不多见。转山头的方法只限于山水画,即沿山峰走势线裁剪,将画和原款分离,用相同底纸添款重新装裱成大名家作品。这种方法只能是纸本,绢本很难,且需要较高装裱技术,所以也不多见。
像其他技术一样,书画作伪也有“与时俱进”的问题。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引入,除上述传统作伪方法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作伪手段。据笔者亲见,已有如下多种,不可不察:1.水印填墨(在木板水印、珂罗版印刷品上填墨,填得好几可乱真);2.底稿填款(在同时代不知
名或小名家的书画底稿、课稿上添加大名家款印);3.照片合成(利用电脑合成把伪作和名家拼制在一张照片上,以使人信以为真);4.电脑(所制的名家印章与真印如出一炉,使核对印章遭遇难题);5.画册复制(用放大尺等工具复制早年出版物上的作品,由于比例合适,迷惑性较大);6赝品出版(或买或盗用书号,将伪品印刷出版,为伪品戴上著录光环);7.名家题跋(利用当代著名鉴定家的真跋或伪跋,为伪品骗取信任);8.专业画家联合作伪(往往是过世名家亲属、学生互相分工合作,以巨幅作品为多)。9书画作品材质做旧造假,如纸、绢,墨色、印泥、装裱等等。如此不一而足。新手段与传统方法结合,无疑为辨伪增加了难度。
除了作伪的方法、手段之外,人们还总结了作伪的地域性特点,对我们同样具有参考意义。从历史上作伪最盛的明代开始,由远及近,依次是松江造(明末至康熙年间,上海地区以伪造董其昌和明以前书画家为主)、苏州片(明末清初,主要伪造唐、宋、元大家和明文征明、仇英一路青绿山水)、河南货(明末清初,开封地区专造唐宋元名家书法)、扬州片(康熙至道光年间,长沙地区冒充明末清初节烈名人,如杨继盛、史可法等人作品)、广东造(清末至民国,多伪造历史上大名家,如吴道子、周P、宋徽宗等人,以绢本重设色为主),后门造(晚清民国间,北京皇城后宫门一带,专门伪造“臣”字款书画,并仿制清宫印鉴和题跋),这些分类为古代书画辨伪提供了参照,同时也为我们总结当代书画作伪的地域特点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