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南田画跋原文及翻译(南田画跋全文翻译)

一、《画松》古诗原文及翻译?

画松

[ 唐 ] 徐夤

原文

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

曾当月照还无影,若许风吹合有声。

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

天台道士频来见,说似株株倚赤城。

二、《终南别业》古诗原文及翻译?

终南别业【唐】王维作品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chuí)。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sǒu),谈笑无还期。作品注释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作品译文  中年以后厌倦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地就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三、《寒菊 / 画菊》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

寒菊 / 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四、《汉南春望》古诗原文及翻译?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五、《过南邻花园》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雍陶

莫怪频过有酒家,多情长是惜年华。春风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

六、《南歌子(林钟商)》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春宵曲》、《风蝶令》、《望秦川》、《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恨春宵》。《金奁集》入“仙吕宫”,廿六字,三平韵。例用对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谓之“双调”。

首二句对偶,与平起五律颈联相同。唐人另有《南歌子词》,单调廿字,平韵,即五绝,与此调不同。

词牌来源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于小曲。

调名本自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此调首创于温庭筠。

词牌格律

定格

格律对照词:张泌《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画堂开处晚风凉, 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

双调

格律对照词:苏轼《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淡云斜照着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典范词作

1。

【唐】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单调23字平韵)

2。【近代】张大烈《南歌子·蛾眉羞自画》(双调50字平韵)

3。【近代】张大烈《南歌子·艾符云鬓飐》(双调51字平韵)

4。

【五代】毛熙震《南歌子·惹恨还添恨》(双调52字平韵)

5。【宋】石孝友《南歌子·春浅梅红小》(双调52字仄韵)

6。【宋】周邦彦《南歌子·腻颈凝酥白》(双调54字平韵)

7。

【宋】秦观《南歌子·霭霭迷春态》(双调55字平韵)

8。【宋】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双调52字平韵)

9。【宋】秦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双调52字平韵)

10。

【宋】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双调52字平韵)

11。【宋】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双调52字平韵)

12。【宋】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双调52字平韵)

13。

【宋】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双调52字平韵)

14。【清】王鸿《南歌子·咏鲤鱼溪》(双调52字平韵)。

七、南亭偶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亭偶题》是晚唐诗人许浑的作品:

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

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

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

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灰”部的五律,平仄严合,仅有第七句“南轩自流涕”使用了“锦鲤翻波”,中二联对仗工巧,格律精当。

首联“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城下的水萦绕迂回,潮水袭来,带着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小船。

颔联“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山果落下,惊飞野鸟,乌龟游动,挤开绿色的浮萍露出水面。

颈联“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饱读诗书,奈何红颜老去,对酒当歌,朱颜碧树,恍如昨日。

尾联“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一般认为许浑在最后一句是加重自己得不到当朝者重用的伤感,因而苦闷地流泪。

个人理解的是,许浑是因为颈联中反映出来的时空困顿,对光阴飞逝,生命短促的高一层次的生命哲学感动而流泪,因此才会在尾句中特意加重、注明“不是望燕台”——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在这里感叹仕途混沌啊,我是真正地在伤春悲秋啊。

八、十三跋原文?

兰亭十三跋原文:

第一跋:

兰亭帖 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 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 名淳朋,天台人。

第二跋:

兰亭帖 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 始难别矣。王顺伯,尤延之 诸公,其精识 之尤者。於墨色、纸zhǐ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 朱晦翁 跋兰亭谓:"不独 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然传刻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chán损,肥瘦得中。与王子庆 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宝应 重题。子昂。

第三跋:

兰亭诚不可忽。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其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十八日 清河舟中。

第四跋:

河声如吼,终日屏bǐng息。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盖日 数十舒卷。所得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题。

第五跋: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顷闻吴中北禅主,僧(名正吾,号东屏)有定武兰亭,是其师 晦岩照法师所藏。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 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

第六跋: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县。廿六日早饭罢题。

第七跋: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

第八跋:

廿九日至济州,遇周景远 新除 行台监察御史,自都下来,酌酒于驿亭。人以纸素求书于 景远 者甚众,而乞余书者坌集bèn jí,殊不可当。急登舟解缆,乃得休。是晚,至济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题。

第九跋:

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第十跋:

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麁cū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故兰亭难辨。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十月二安山北寿张书。

第十一跋:

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pō,待放闸书。

第十二跋:

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七日书。

第十三跋:

兰亭与丙舍帖 绝相似。

以上就是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原文。

九、《南歌子_天上星河转》古诗原文及翻译?

  

1、《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在生活变迁的痛切情绪,以旧时衣物反衬非旧时情怀,悲怆已极。  

2、原文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3、译文  天空中银河不断转动、星移斗转,人世间的帘幕却一动不动的低低下垂。枕席变凉,泪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湿滋滋。和衣而睡,醒来脱去绸缎外衣,随即问道:“夜已到何时?”  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每逢秋凉,还总是还上这件罗衣。唯独人的心情不像从前舒畅适时。  

4、简析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写闺怨,上片由景及事,下片睹物感怀,真切细致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特定环境的感受、对生活变迁的痛切情绪。全词有锻炼精巧之语句,而以寻常言语入词则为其最感人之处。

十、东坡画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⑤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⑥,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⑦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⑧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⑨随意作行书草圣⑩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⑪府门,而好事者⑫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⑬。遂尽偿所逋⑭,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出自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六 东坡事实·写画白团扇》

注释

①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任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公元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生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

② 陈诉:状告。

③ 负:拖欠

④ 某:我。

⑤ 适:适值,恰好碰上。

⑥ 不售:卖不出去。

⑦ 姑:姑且,暂且。

⑧ 发市:开张。谓做生意来了顾客。

⑨ 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⑩ 草圣:草书。

⑪ 逾:走出。

⑫ 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人。

⑬ 去:离开。

⑭逋(bū):拖欠。

译文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