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林云怎么死的?

林云怎么死的?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佛教密宗黑教大师林云于美国时间2010年8月11日下午3点半丛闷病逝旧金山,享年79岁。

据报道,由林云一手创办的云林禅寺,证实了这项消息。林云临终前弟子随身在侧,后事将由亲信弟子遵照大师嘱愿办理。又名林石的林云,自6岁起开始学习密宗,不渗宴弯但成功将风水学推广到西方世界,也是藏密本教近百年来唯一受封汉人法王的大师。

林云在一般大众眼中,擅于各类法术、风水等玄学,法国高等研究学院宗教人类学博士许丽玲指出,那其实是林云开“方便法”,以帮助人,背后则是很深奥渊博的学问。研究萨满教的她形容林云“温和、不藏私、不摆架子且富童心”,是位极为令人敬重的祥培长者。

林云国学素养极佳,书画、诗词造诣都好,晚年书画有如行云流水,只是外界无缘得见。

印章艺术欣赏

这篇是读书笔记 ,临时找出书架上的《印章鉴赏与收藏》(顾慧敏 )细读,即便只是面对普通爱好者的小本子,干货依旧满满,分了三次一周时间做笔记。期间特意去了两次上博的印章馆,更多留意制式变化。《峄山碑》重新临写,也把刻刀收拾出来。

1、印章的起源及演变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从爪,从节,爪为力量,节为凭证。清代段玉裁认为通“抑”。

周代称“玺”,随身持佩,装饰或表示身份,不用于钤印,所以印为正文。周代末期用来封检,防止拆阅或作伪,皆为反文。

秦代唯天子可称“玺”;汉承秦制,臣下称印、印章或章。

南北朝简牍废除代以纸,封泥之制也转为濡朱钤印。

隋唐官印尺寸变大,多为九叠文。唐太宗自书“贞观”连珠印,开立了书画鉴藏收藏用印的先例。

武则天因恶“玺”音同死,改玺为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词,沿袭到清代。

宋代“记”、“朱记”、“合同”,元代“押”,明代“关防”、“符”、“契”“信”,清代后都逐渐淘汰,只有“印”“章”,延续至今。

宋末元初赵孟\,倡导篆刻艺术,主张书法宗王,印宗秦汉。用圆润的朱文小篆,矫正流行的九叠篆,并最早采用青田石。

2、印章、篆刻、金石文字

“篆”原指一种刻于玉石上的纹饰,镂金、琢玉、雕芹铅竹、刻骨统称为篆刻;直到印章演变为独立门类,含义才成为专指。

秦李斯书规范小篆,电压规范;此前古籀(ZHOU)称作大篆,古奥诡奇;

秦篆含隶书味自然简约;汉篆带八分味凝练开张;新莽缪篆富有装饰趣味;战汉鸟虫篆流丽灵动。

汉字构成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为“六义”(六文、六书)。

篆书是成熟文字,汇通六义,具内在联系,形神兼备。如不熟六义基础,依样画瓢,不合理伸缩,则丢失气韵甚至错字。

金石学为考古一脉,研究钟鼎彝(YI酒器)器碑版玺印砖瓦上的铭文,于印章鉴赏大有裨益。

3、印章发展史上的两个高潮期 秦汉和明清 也是从实用官印到文人艺术的转变。

秦官印制度完备,天子称玺,用玉,雕螭虎钮,六玺(六枚);皇后也称玺,用金;臣下称印。尊卑有别。

统一书体,“篆印”上承三代古籀,下启两汉篆体,流风余绪,至今不衰。

印文章法质朴自然,浑厚敦朴。多白文,凿多于铸(铜),字形略长,常有界格边栏。

两汉印纽印文形态更趋统一,制度完备。皇帝玉玺螭虎钮,皇后金玺螭虎钮,诸侯金玺驼钮。

列侯以下称印,金印龟钮,银印龟钮,铜印鼻钮。列将军称章。有官印私印系列,按用途分诸多品类。

文字规范,秦篆为法,小篆为宗,介于隶楷的八分书也有所反映,形体端庄。另外缪篆和鸟虫篆也有精彩表现。

章法自然,一任天机,从不故作姿态夸张,也是汉印章法精髓,为后人赞叹效法。

技法成熟,“急就章”意指特殊情况急用,直接刻铜凿成;白文为主,印文铸多余凿。

明清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谱汇辑、唯首核印学理论推波助澜,迎来发展高潮。

明代五大流派:

文彭 苏州人 边框处理借鉴古铜印残剥求古朴,创用双刀法刻行书边款。李流芳等形成吴门派,也称三桥派。

何震 婺源人(原属安徽)刀法劲健,首创单刀边款,程原等,人称雪渔派,后世尊称指掘皖派鼻祖。

苏宣 歙县人 号泗水,得文彭亲炙,同时取法何震,创单刀法、切刀法草书边款,雄浑猛利。有顾奇云等,为泗水派。

朱简 休宁人(安徽) 创碎刀法(短而连续的切刀),具有凿印风格,苍劲险峭。前期皖派代表人物。

汪关 歙县人 首创冲刀法,线条光润,风格含蓄,颇类汉铸。时称和平派,皖派代表人物。

清代流派 歙派、浙派、邓派:

歙派(皖派、徽派、新安派),歙(SHE)中有四君子。

程邃 字朽民,号垢区,又号垢道人、清溪朽民。逗号和顿号使用需要注意。生平嫉恶如仇,朱文喜用大篆,白文深得汉印法。对邓石如影响很大。犹豫是否要列入“字”,想起古人直称姓名不敬,所以行文很多用“字”,所以还是回来补上。笔记学习之用,打字一遍,也是加深记忆。

巴慰祖 字隽堂、晋唐,号予籍、子安、莲舫。善仿青铜器,构思精严,风格秀挺。昨日发头条,tab缩进丢失。

胡唐 字子西,号咏陶、城东居士,婉约清丽,行书小楷边款精绝。于其舅巴慰祖并称“巴胡”。

浙派(西泠派),取代歙派成为印坛主流。

丁敬 字敬身,号钝丁,别号砚林、孤云石叟。借助朴学成果,提炼明人刀法,清淡拙朴,意蕴深长。

蒋仁 字阶平,号山堂、吉罗居子、女床山民。工诗书画,以细碎刀法体现笔力,人品绝高,被赵之谦推为逸品。以前打印过西泠八家几张印谱,翻查却找不到了。

黄易 字大易,号小松、莲宗弟子。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之语,恬淡安详。

陈鸿寿 字子恭、曼声,号老曼、夹谷亭长。有“曼生壶”名世。上追秦汉,下继丁黄。

赵之琛 字次闲,号献甫,别号包月山人,晚年耽于佛学。浙派典型。

邓派 邓石如 原名琰,号完白山人、龙山樵长、风水渔长。四体皆精,国朝第一。提出“刻印白文用汉,朱文用宋”,“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一变故常,笔势与情趣并现。冲刀酣畅,刚中有柔。包世臣、周启泰、胡澍等承其余韵。

4、印文的鉴赏

篆字书法 具备美术性,印章文字可以小篆为标准来掌握,了解笔意和体势变化。印章之所以被知识阶层推崇喜爱,正是由于难能艰涩带来的挑战和诱惑,唾手可得的谈不上鉴赏价值。

章法 是字和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不合理一眼就知底蕴不足。“疏密合宜、轻重适度、增损得法、屈伸自然、挪让有序、承应相合”。

刀法 文彭倡导,佳石受刀如良纸受墨,石屑纷披天然崩裂,古拙苍劲。冲刀行进爽利雄健,齐白石是代表;切刀如涩笔遒劲凝练,浙派典型。钱松连切带削,吴昌硕圆杆钝刀。鉴赏刀法,关键看能否体现笔意、完善章法、增添趣味。

情趣意味 闲章内容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如欧阳修有“六一居士”印,“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叟(自己)一名”。逍遥自在自得其乐。

午后看B站印章欣赏视频,勾起兴趣。儿时少年宫上过几次课,几乎没有记忆,看了下评论,罗列下对初学者的建议。

石 新手推荐青田石或者寿山石(萧红石、浙红石),广西冻石(白皙如玉)下刀更软。搜“篆刻印石批发”。

刀 推荐“永字牌”,5mm或4mm。

砂纸 100-200目、1000-1500目(磨掉练习字迹);砂印泥和蓖麻油;印床可要可不要(熟练了会舍弃掉)。

5、边款的鉴赏

上古印章极少署款,文彭以双刀行书款开了风气,成为印章艺术的组成部分,如同绘画题跋。自书自刻或者不书而刻。不仅是鉴赏,还具有文学性。

6、印谱的鉴赏

道光以前,印谱钤拓只用印泥朱拓印章,并不墨拓款识。直到西泠林云楼以拓碑帖的方式,为赵之谦墨拓印款,置于印谱后面,自此蔚然成风。选用净皮绵宣、单宣或连史纸,朱丹玄墨,赏心悦目,除了观赏,还可临习。

印谱钤拓也就自然分为两步,一般先墨拓印款,有乌金拓和蝉翼拓之分,前者对比强烈,后者素雅清和,“刻六拓四”道出了传拓的重要。然后是印底文字的钤朱,印泥细腻不走油,厚匀具有立体感。同类型的印章集中钤拓,好比专集;不同类型的印章集中钤拓为丛集。冷摊见印谱,多有走油现象;立体感似从未有体会,大概孤陋寡闻,少见精拓精钤。

7、印章钮饰的欣赏 “钮”从金,不从丝。不过有记载“钮又写作㺲,通纽”,看来并非错别字。从金、从玉、从衣。

如同其他雕刻艺术,也可分为圆雕、浮雕和线刻,除了传统的鼻瓦亭坛,多为古兽,表示威严或祥瑞。

元明以前印章,多为金属,印钮以翻砂或拨蜡铸造而成,硬玉用“碾”,即琢磨的玉雕工艺。费时费力,所以大多简单朴实。随着叶蜡石成为主要材料,直接雕刻取代了浇筑和琢磨。分为:相石、构思、凿坯、精雕和磨光。此处为蜡而非腊

商周印钮因需随身佩戴,而顶部穿孔,为鼻钮。进而装饰为瓦钮、桥钮、坛钮、亭钮、塔钮、覆斗钮等。

秦统一后,建立了官印制度,1.2-2.4厘米见方,皇帝用螭虎钮,臣下用龟钮、鼻钮。

汉代完善秦制,皇帝皇后用虎钮,诸侯王用驼钮,其他官吏用龟钮、鼻钮,但民间私印不受限制。

魏晋以来沿袭汉制,官印变大,5厘米见方,钮式雄壮,与当时石雕气脉相通。

明清叶蜡石兴起,印钮才从停滞中走了出来。玉玺用龙钮,肖形瑞兽。清初各种名贵印石涌现,如芙蓉石、田黄、寿山等。以福建寿山为主,代表人物有杨璇(字玉旋,首创巧色)、周彬(字尚均,创深刀法,常嵌入八分书尚均二字)、林清卿(薄意雕)。

印材按材料大致可分为六类:

金属(金、银、铜、铁、锡);

玉石(玉、翠、玛瑙、水晶、绿松石、叶蜡石);

化石(琥珀、木化石);

陶瓷(陶、瓷、紫砂、砖);

动物(象牙、兽骨、犀角、牛角、鹿角、贝壳、珊瑚);

植物(黄杨、紫檀、沉香、茄南、竹根、果核)。

石材分为火成岩、水成岩和变质岩。叶蜡石是一种变质岩,火成岩或水成岩在地层高热高压作用下,改变了本质和矿物成分,重组成纯净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典型特征是轻、软、蜡质感,比重2.7左右,摩氏硬度1.5-2级,耐火度1610-1730度。国产质量首屈一指,产地多。著名的有福建寿山石、浙江昌化石、青田石和内蒙巴林石。

寿山石分为寿山区域的田石、水坑石、都成坑、高山石和月阳山区域的芙蓉石。

田石 高山石矿脉暴露剥落后落入田间,质地温润绵密,有萝卜纹,或红筋红格。

按颜色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

田黄又可细分为桔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等。

因有福(建)、寿(山)、田(黄)之吉祥含义而被尊称为“石中之帝”。

水坑石 产于寿山溪支流畔的坑头洞和水晶洞,晶莹剔透,透明度高。

有黄水晶、红水晶、白水晶、鱼脑冻、天蓝冻、鳝草冻、牛角冻、环冻。精品价值不在田石之下。

都成坑 又称杜灵坑、杜成坑,坚实浓润,品种有黄都成、玛瑙红都成、白都成、葱绿都成,附近也盛产各种佳石。

高山石 蕴藏量丰富,为寿山石主要产区。按质地可分为致密、较致密和较松嫩三种。

芙蓉石 产于月洋山(加良山),结密细润,有白芙蓉(月白、玉白、脂白和藕尖白)。

昌化石 浙江省临安县(原昌化县),和其他叶蜡石相比,质性特别结密凝韧,有的因朱砂渗入而出现红色。

鸡血石 有老坑新坑之分,按地色分为白玉地、荸荠(QI)地、豆青地、藕粉冻地、五彩和全红。

以质地纯净,血色鲜浓,既多且厚,半透明或透明为上品。

昌化夹板晶 临水岩峰中,矿脉薄,无大材,凝腻通透,色白略黄。

昌化白冻、黄冻和红花冻不一而足。

青田石 浙江省青田县,微坚脆,光泽强,色彩丰富,分为浅色(青、黄、白、绿)、深色(红、褐、紫、黑)和花色。

青色青田石 半透明或微透明,刻之清脆。首推灯光冻(灯明石,其次是封门(丰门)所产兰花冻和封门青)。

黄色青田石 也称青田黄,色如枇杷,首推封门产黄金耀,其次塘古黄冻。

紫色有封门的紫罗兰,黑色有封门的牛角冻。

巴林石 内蒙古昭盟地区林西至大板一带,初出茅庐,只有几十年历史。大致分为脆料、棉料(粘料)和中性料。

鸡血石 不如昌化浓艳,略带玫红色,质地也缺老结,优点是润、透、纯。

红霞冻(红花冻) 淡玫瑰红,细润透明,多与藕冻合生。

其余石材

小顺石 浙江省云和县,近似寿山石,色彩绚丽,无大材。

宝华石 浙江省天台县,实质松嫩欠佳,白色底有水墨色云水纹。

大洪石 浙江省仙居县,石质坚脆,色彩灰暗,多紫地或灰地。

东坑石 浙江省安县,近似青田石,较细腻。

楚石 墨晶石、煤精石,湖南洞口、新化等地,细嫩光泽好。

鉴赏印石,质以莹澈、纯净、凝腻、匀密为上,色纯正、鲜浓、亮泽,形方正别致。

在学术方面,是研究历代政治制度、地理名称、文字沿袭的参考资料,也能弥补修正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或失误之处。艺术方面,也是学习和鉴赏的对象,包括印文、边款和印钮。不仅是前人的艺术功力,也有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鉴赏印章中,要把握作者的技法规律和风格特点,如书体字形,布局用刀。积累对岁月痕迹包浆的经验,了解揭穿作伪方法,如深埋、炙烤和上色。名贵印石,需要了解原石和伪石特征。

所谓理性收藏,是说收藏者的学养不断积累和上升,学样才是无形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