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国画(张大千于1968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国画)
一、张大千的绢本设色国画是什么?
我国知名画家张大千于1968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国画长江万里图,总长近20米。
《长江万里图》是现代画家张大千于1968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国画,现收藏于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
该画中的长江,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充分再现了祖国山河之壮美,歌颂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作者钟情于长江山水的情感。
该画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在技法上,这是一幅泼墨泼彩画、他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又融会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
二、张大千绢本设色绢本特征?
用笔精细,设色清润,泉流溪水勾勒一丝不苟,夹叶树枝笔笔精到。 大千此图云仿巨然,首先是指自己运用了巨然擅长的长披麻笔法。中侧锋相结合的拖泥带水法皴写,墨法以湿润见长,而巨然的长披麻皴(多画绢本)虽亦以清润为尚,但却以中锋直为主。
三、国画的创作意图
国画创作意图就是要表现什么意义,作品是用于参展,还是送人等。
四、国画毕业创作的创作背景怎么写?
主要是记录自己创作的意图,是如何选题,如何构思如何绘制的过程,内心的想法。
五、什么是国画创作?
1、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2、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3、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六、国画创作说明引言?
1、创作的动机:为什么要画?出于什么想法、灵感想要创作这幅国画。
2、创作的重点:想表现什么?这幅画想表达作者的哪些创意。
3、创作的方法: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从笔墨技法、构图方法、用色角度解释
4、创作后总结:得失各有哪些?创作完这幅画,画师收获到什么,有什么感悟。
扩展资料: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
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七、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什么要用绢本设色?东晋有没有纸?
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但随着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
由上可判断,东晋有纸。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要用绢本设色,可能是纸不太普及或质量不够好,相对而言,绢本设色更好。
那个时候用纸的话,可能就保存不到现在了
八、中国画中的设色中泼彩技法图例?
,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国画不拘泥于物体外形的相似性,而更注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讲究“形神兼备”,追求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绝似而非像者之通”。
国画是重视设色的,所以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的颜色。《晋书》说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杜甫赠画马名家曹霸的诗,题名为《丹青引》,可见“丹青”之名已为人们习用。设色是古代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所以谢赫把“随类赋彩”列为“六法”之一。宋代以前的山水画对设色都是十分讲究的,文人画兴起后,提倡“意足不求颜色似”。
九、国画毕业创作选题依据?
国画毕业创作选题的依据可以以现实为主义为创作题材,也可以以传统的绘画形式为题材。
十、国画人物创作思路?
画出一个正派和积极向上的人物,比如助人为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