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关于太行山的国画(关于太行山的国画名字大全)

一、关于国画的文案?

水墨画被视为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是国画的代表。它最基本的是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

6.中国画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发展到今天艺术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觉得常画常新常见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国味。那么什么是中国画妙不可言的中国味呢?简而言之就是‘土’。

二、关于国画的专业?

中国画专业开设课程有国画、篆书、隶书、楷书、篆刻、行草、古代汉语、中国书法史、创作实践和毕业论文、书画鉴定概论等。

中国画专业简介

中国画专业一般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几个方向,要培养学生有传统文化基础、传统艺术的修养,具有很高品格的审美精神和造型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学校及有关单位从事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篆刻的创作、教学、研究和其它美术工作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画专业就业方向

中国画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不错,就业率较高。毕业生适宜在美术创作部门从事国画创作工作,在各级美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各级艺术馆、文化馆(站)、从事美术创作或美术普及工作,在出版社和报刊杂志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也可在有关部门、厂矿企业从事有关宣传工作。

三、关于国画落款?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一、落款的分类:

1、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2、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一字款 ,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二字款 ,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3、 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加作者斋轩号者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加作者字或别号者 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4、双款,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受者名号 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受者称谓 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敬词 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二、题款

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1、 干支:  

甲子(阏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奋若)  

丙寅(柔兆 摄提格)  

丁卯(强圉 单阏)  

戊辰 (箸雍 执徐)  

已巳(屠维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  

辛未(重光 协洽)  

壬申(玄 难)  

癸酉 (昭阳 作噩)  

申戌(阏逢 阉茂)  

乙亥(旃蒙 大渊献)  

丙子(柔兆 因敦)  

丁丑(强圉 赤奋若)  

戌寅(箸雍 摄提格)  

己卯(屠维 单阏)  

庚辰 (上章 执徐)  

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  

癸未 (昭阳 协洽)  

甲申 (阏逢 君滩)  

乙酉 (旃蒙 作疆)  

丙戌 (柔兆 阉茂)  

丁亥(强圉 大渊献)  

戊子 (箸雍 困敦)  

己丑 (屠维 赤奋若)  

庚寅 (上章 摄提格)  

辛卯(重光 单阏)  

壬辰 (玄 执徐)  

癸巳(昭阳 大荒落)  

甲午(阏逢 敦戕)  

乙未(旃蒙 协洽)  

丙申(柔兆 君滩)  

丁酉(强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阉茂)  

已亥(屠维 大渊献)  

庚子(上章 困敦)  

辛丑(重庄 赤奋若)  

壬寅(玄 摄提格)  

葵卯(昭阳单阏)  

甲辰(阏逢 大荒落)  

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  

丁未(强 协洽)  

戊申(箸雍 滩)  

己酉(屠维 作噩)  

庚戌(上章 阉茂)  

辛亥(重光 大渊献)  

壬子(玄 困敦)  

葵丑(昭阳 赤奋若)  

甲寅(阏逢 摄提格)  

乙卯(旃蒙 单阏)  

丙辰 (柔兆 执徐)  

丁巳(强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维 协洽)  

庚申 (上章 滩)  

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阉茂)  

葵亥(昭阳 )

2、 月令 :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杨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 月,桃月,月,晚春,末春,蚕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风,尖月,樱笋时,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维夏,麦月,槐月,纯阴,乏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清和月,正阳。

五月:仲夏,恶月,郁蒸,中夏,鸣蜩,蒲月,皋月,榴月,蕤宾,午月,端阳,超夏,小刑。

六月:季夏,暮夏,杪夏,暑月,且月,林钟,精阳,伏月,季月,荷月,焦月,溽暑,组暑,未月,极暑。

七月:孟秋,新秋,首秋,兰秋,早秋,初秋,上科,初商,兰月,巧月,瓜月,瓜时,霜时,申月,相月,京月,夷则,肇秋。

八月:仲秋,挂秋,正秋,大清明,壮月,南吕,桂月,酉月,怀月,竹小春,仲商。

九月:季秋,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玄月,咏月,朽月,菊月,季白,青,戌 月,杪商,无射,暮商,霜序,季商。

十月:孟冬,初冬,开冬,吉月,阳月,坤月,良月,亥月,正阳月,小春月,应钟,小阳春。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辜月,葭月,龙潜月,黄钟。

十二月:季冬,末冬,残冬,严冬,杪冬,穷冬,暮冬,腊冬,腊月,涂月,嘉平月,蜡月,严月,冰月,月,丑月,月,穷节,大吕,星回节,除月。

3、季令:  

春:阳春,青春,三春,九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昊天,长嬴,朱明。  

秋:金秋,商秋,素科,三秋,九秋,素商,素节,高商,商节,金天。  

冬:三冬,九冬,寒冬,安宁,玄英。

4、 节令:  

正月初一:元旦,元日,元朔,元正,元春,元辰,正朝,三朝,改旦,三元,岁朝。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霄,元夕,元夜,灯节,上元。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令节,上除。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天,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午日,蒲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宁岁。  

每月初一至十称“上浣”( )。  

每月初一称“朔”,“旦”,“额。”  

每月十五称“望。”  

每月十六称“既望”,“望后。”  

每月末日称“晦”。  

每年清明节前一至二日为“寒食节”

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5、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6、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1)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2) 绘画题款用:  

敬赠,持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仿

(3)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

国画棋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尔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需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叁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一。五公分为适中。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5)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题,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1:画工  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2: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3: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4;装框  

中国画的装裱独具一格,常见的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5: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独欣赏表面功夫,更着重于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的相互关系。

6: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功力。

7: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8:学识  

功力及布局可以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识,对其作品影响很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与众不同,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于画匠之别,学识是条件之一。

9:人品  

西方画家,往往浪漫不羁,游戏人间为乐。而欣赏者只观其画而不理画家的私德。中国人不同,画家或书家如行为不检、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大奸大恶者,即使其书法美术如何精美,亦无人问津。试问谁家高悬秦桧等奸臣作品,而岳飞的"还我河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匾额,就是这个道理。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1: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四、关于国画柿子的文案?

秋天深了,柿子也红了。那一个个挂在枝头的红柿,就像一盏盏红色的灯笼,在万物凋零的大山里,尤其显得分外俏丽可爱。

五、关于太行山的诗句?

1、《初入太行路》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文: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译文:天气寒冷见不到日光,太行山山峰巍峨。听说太行山非常凶险,今天我就要独自去看看。

2、《太行山行》明代诗人石珝

原文: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

汉军已料骑士屈,魏武重叹车轮摧。

译文:太行山多么雄伟啊,在幽深的山谷中狂风呼啸。汉朝将士们早已料到骑兵会屈服于大山之下,魏武看着车轮只能重重叹气。

3、《晓入涿州界看太行山》宋代诗人汪梦斗

原文:

晓风刮骨似严寒,漠漠吹沙塞鼻关。

卧入范阳元不觉,醒来忽见太行山。

译文:风吹在身体上好像刮骨刀一样寒冷,大漠吹来的风沙塞住了鼻子。在范阳的时候睡着了,醒来就看见了太行山。

六、关于秋的国画题款?

秋韵 平湖秋月,秋水伊人

七、关于螃蟹的国画题字?

可以题香橙螃蟹、渔家乐等。 螃蟹多与菊花、黄酒画在一起,可以题秋月黄、菊花黄时蟹正肥、把酒持螯等

八、关于国画的文言文?

宗炳《山水画序》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熟有先焉。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砧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 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 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城能妙写,亦城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九、关于花的国画名称?

中国十大名花分别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水中芙蓉——荷花、花中皇后——月季、繁花似锦——杜鹃、花中娇客——茶花、君子之花——兰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这十种名贵又美丽的地方名花、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被誉为“花中之魁”,其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十、关于国画的简要资料(500字以内)或关于国画描写的优美片段?

《国画的美感与欣赏——国画的神韵》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青少年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