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笔法有哪些(国画笔法有哪些变化)

一、国画笔法?

国画的笔法最主要的就是以线造型,包括下笔、行笔和收笔,具体分纳为中锋、侧锋、逆锋、拖锋、折钗股与屋漏痕、飞白锋。

中锋:

在毛笔的运笔过程中,笔尖始终在中心位置,突出画的表现力,注重外柔内刚,内涵比较丰富。

侧锋:

主要用到毛笔的侧锋,用笔方法是下笔的时候笔管倾斜。笔尖在墨线的一侧,出现飞白效果。

逆锋:

是在顺手位置逆行反方向的运笔方法。笔力比较刚硬,缺少柔劲,在作画的过程中不适合常用,逆锋的运笔阻力比较大,松紧的变化和顺笔大不相同。

拖锋:

是毛笔在运笔的过程中将毛笔倒在纸面上拖拉。比较适合人物画,在快慢的转换上比较自然,但是用笔不深刻,比较浮躁。

折钗股与屋漏痕:

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是根据自然现象追求的用笔方法。

飞白锋:

有苍茫的表现感觉,用笔看似轻,实则刚劲有力,比较松散确是很有精神。

国画的用笔是用艺术的手段表现人物以及事物的状态,最能体现画家对于自然事物以及人物的概括能力,也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国画的九种笔法?

国画有以下九种画法:

1、白描:用细线勾画出物象轮廓及其细部,整个画面纯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细:如花草画得粗,但绕花飞动的小虫、蝴蝶、或蜻蜓等则画得很细;

3、界画: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韦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齐精致的家具陈设等。

4、没骨法:一般不用墨线勾轮廓;

5、泼墨法:是没骨法的扩展,用大块墨色,再运用自然形成的浓淡,加上较细的笔道,有的地方还露出飞白,这样才见精神;

6、工笔:勾勒细腻精巧的叫工笔,工即工整工细之意,敷色也层也渲染,显得浑厚浓重;

7、写意:只写物象的大意,用笔简练流畅,笔墨自然,不用色的写意画,又称“水墨画” ;

8、勾勒着色:亦称“单线平涂”。它用笔先勾出物象边线,中间用墨或用色平涂;

9、粗细相间:亦称“兼工带写”。它比工笔要粗,比写意要工;

三、史家笔法与小说家笔法的差异有哪些?

笔法本质是一种描述人事物的语言艺术。

史家笔法是接近事实的描述,是婉而成章的唯一,是秉笔直书的清白,是微言大义的浩然。

小说笔法是根据作者思维,细数作者情感,用尽形象比喻、突出夸张、寄托象征、突出对比、赋予拟人、侧面衬托、欲扬先抑、讽刺批判等手段完善小说,使普通大众更易接受故事。

比如: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演义》。

陈寿《三国志》是正史,是国家史记,是严格根据史料,尽可能的还原人物事件真相。在文中描述极尽春秋手法,暗含褒贬,书文中虽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斟酌词汇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罗贯中《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顾名思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甚至大量篡改历史以达到阐述自己观点,加强小说可读性,用猎奇的心理去吸引普通百姓的眼球的目的。

四、笔法有几种?

有10种:

1.藏锋

所谓藏锋,就是指的书写时把毛笔的锋尖藏到点画之中,是一种追求点画浑厚圆润的笔法。汉蔡邕《笔论》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耳。唐徐浩《论书》云“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藏锋笔法一般用于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善于使用。

2.露锋

是指起笔时,毛笔的锋尖露在点画外面。这是一种强调笔势的笔法。露锋笔法,起笔时不必在空中做逆入,直接顺势入笔就可以。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讲“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用笔之难,难在遒劲有力。以露锋为主的一般是王羲之父子的行草书,楷书等。楷书用露锋的大家有欧阳询,赵孟頫等人。

3.中锋

所谓中锋是“常使笔尖画中行”是也。中锋乃是用笔之大法,千古不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比喻都是针对的中锋用笔。要想达到中锋用笔的效果,比喻熟练掌握执笔和运腕的技巧。宋姜夔《续书谱》云“中锋取骨,侧锋取妍。”清刘熙载《艺概》云“中锋画圆,侧锋画扁。书用中锋,如师直为壮。”

4.偏锋

所谓偏锋是指用笔的时候,笔尖偏在一侧,写出来的点画一边整齐,一边锯齿状。例如写横的时候比较在笔画上边行走,写竖笔时笔尖在笔画的左边行走。一般书家认为偏锋是书法的病笔,其实不然,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好了能给作品润色不少。姜夔《续书谱》说“中锋取骨,偏锋取妍”是也。

5.极与涩

所谓“极”指的是速度快,一般用于用于永字八法中的“啄法”,“磔法”,“趯法”。然而疾不是一般的快速运笔,仍然要起伏行笔。“涩”指的是笔毫行墨要留的住,不是停滞不前,须紧而快地相前推进。例如“磔法”,一波三折。汉蔡邕《九势》云“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趟之内,涩势在于紧驶战行之法。”

6.方笔与圆笔

所谓方笔和圆笔是书法常用的笔法,方笔指的是下笔时切锋直入,强调雄强刚劲气,圆笔也是下笔时藏锋逆入,强调含蓄浑圆之气。在赞成书法作品时要方圆兼施,才是上乘。

7.牵丝

所谓的牵丝指的是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纤细痕迹,一般称为“牵丝引带”或者“游丝”等,行草书中常见。宋姜夔《续书谱》云“自唐以前多是行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历来书家都明白“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乃无形之牵丝。”

8.浓与淡

所谓浓与淡指的是用笔的深浅和墨色的浓淡,能使字的点画丰满而有神韵。陈绎曾《翰林要诀》云“捺满,提飞。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出捺满,险处提飞。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

9.八锋

所谓八锋,古人讲笔有八面锋是也。清刘熙载《书概》云“笔锋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八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用锋之说,吾闻之矣,或曰正锋,或曰中锋,或曰藏锋,或曰出锋,或曰侧锋,或曰偏锋。”

10.衄挫

所谓的衄挫,是指顿笔后,略微提起笔锋在点画之中拉拽整理笔锋。有很多学习欧阳询楷书的朋友不会写钩,和不会使用衄挫笔法有很大关系,欧楷挑钩的时候就要提前整理笔锋,然后侧锋挑钩。清朱履真《书学捷要》云“书有衄挫之法,折锋方笔也,法出于指。”唐张怀瓘《玉堂禁经》云“一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衄挫要有分寸,过分则脱离笔画,不及则笔锋不正。

五、国画有哪些作品?

国画大师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溥儒、谢稚柳...当代国画大师:何家英、田黎明、刘大为、范曾、王明明、 王西京 、刘大为.......

著名作品有:《清明上河图》、《老人与小孩》、《洛神赋图》、《和平鸽》等

其中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最为著名》

六、国画市场有哪些?

国画市场有文化市场、画廊、展会、拍卖会等一系列。

七、篆籀笔法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篆籀笔法是一种汉字书法的传统技艺,训练方法如下:

1. 临帖练习:查阅篆刻书法的经典作品,进行临帖训练,追求字形、结构、笔画等方面的准确和美感。

2. 查阅相关书籍:了解篆籀书法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包括节录和整理篆刻典籍的书籍,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其精髓。

3. 示范讲解教学:聘请有经验的篆籀书法老师进行示范讲解教学,从技法、用笔、用墨、发力等方面深入讲解篆籀书法的基本要领和技巧。

4. 反复练习:反复练习篆籀笔法,刻意模仿和钻研篆刻的各种文体、构造特点和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反复练习来熟练掌握篆籀笔法,提高书法水平。

5. 几何形状练习:训练篆籀笔法需要对几何形状和比例有深刻的理解,例如点、线、面、圆、曲线等等,可以通过练习这些图形来提高篆籀笔法的准确性和美感。

以上是篆籀笔法的训练方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专业书法机构或者书法社团中寻求帮助和指导。

八、国画的分类有哪些?

中国画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

九、国画山水有哪些画法?

国画山水也有刺绣的哦,一涵汴绣刺绣山水画,《云海奇峰》《旭日东升》《鸿运当头》《千里江山》《富春山居》《源远流长》《五行昌隆》《江山多娇》《泰山日出》《启动山水》

手工汴绣国画山水更是有内涵,作品表达了中国的大好山河。

十、国画葡萄题款有哪些?

国画葡萄题款根据画面构图,可题短款,也可题长款,短则2-7字不等,长则可题绝句,也可题律诗。

举例: 1.紫驼弄影照高秋。

2.高藤骊珠入画屏。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