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技巧和方法(国画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一、临摹放大国画确定比例方法和技巧?
欲作点景,首先要确定比例。点景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山水画中起点缀和衬托主景的作用。因此,其位置和比例的确定,必须与山石树木统一考虑。就点景所处位置而言,点景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所以,这就要求其所在的位置要恰到好处,比例大小也要恰如其分。
山水画创作中,点景比例关系的确定相对比较简单:一是参考现实生活中点景与主景、点景与其周围对象的现实比例关系;二是参照古人画论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经验总结;三是根据立意表现的需要,对点景的比例予以适当地增大或缩小。
二、中国画的步骤和技巧?
色与水相调和的方法
1.用水勺或毛笔从笔洗中取适量的清水,滴在调色盘中。
2.用毛笔笔尖蘸取适量的浓色。
3.在调色盘中用笔调和颜色与清水,色彩的深浅浓淡取决于颜色与水相调和时的比例。中国画的用色一般以清薄透明为主。
渐变色的调和
1.在调色盘中先调淡色。
2.再用笔尖蘸一些浓色,在调色盘内略调,这时笔上的颜色就有了从浓到淡的变化。
3.用这样的笔即可在纸上画出渐变色。
混合色的调和
1.用毛笔从笔洗中蘸取适量的清水,滴在调色盘中。调色量比较大时可以用白瓷盘作为调色盘。
滴入清水
2.用毛笔按照先浅后深的顺序蘸色。
先蘸浅色
再蘸深色
3.在调色盘中将两种颜色进行适当混合,产生第三种颜色。需要注意的是两种颜色的混合不要过于充分,在调出来的新颜色中最好还保留一些原来颜色的成分,这样的颜色感觉比较鲜活、丰富。
三、国画拓印的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一般的国画拓印方法和步骤:
材料和工具:
待拓印的国画作品
拓纸或透明纸
铅笔或炭笔
硬质垫板(如木板或塑料板)
毛笔或细线笔
裁纸刀
步骤:
准备好待拓印的国画作品和拓纸或透明纸。如果使用拓纸,需要将其先用水浸泡,使其柔软。
将拓纸或透明纸放在待拓印的国画作品上方,并用硬质垫板将其固定在画作表面。
使用铅笔或炭笔在拓纸或透明纸上描绘待拓印的国画图案。描绘时,需要细心观察原画的线条和构图,并将其精确地复制到拓纸或透明纸上。
描绘完成后,将拓纸或透明纸从原画上取下,并用裁纸刀将其裁剪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
将拓纸或透明纸放在新的纸张或其他材料上,并用毛笔或细线笔在拓纸或透明纸上的线条上填色,即可完成拓印作品。
四、国画晕染的技巧?
平涂技法:用调制均匀的颜料平平整整的涂在画面中,但是要记住最后收笔要带走多余的水分,平涂技法不能在画面上留下多余的水渍
撞粉技法:顾名思义用一种颜色撞入钛白粉或蛤粉,水分要充足才能撞开。
分染技法:即先用色笔在画面中画出后,接着用清水笔将颜色自然的过渡开,清水笔的水分要少,否则会将原本的颜色冲淡
撞水技法:和撞粉技法一样,将钛白粉换成清水,通常用于花鸟画中叶子的画法,在叶片的暗部用清水将晕染好的颜色冲淡越往边缘越淡。
罩染技法:在工笔画中,分染完后通常会根据画面要求进行罩染,罩染即在原有画面中罩上一层淡淡的其他颜色,使颜色更加鲜活。
衬托技法:在绘画时我们在画纸正面上完色后可以在背面再上一层,这就叫衬托,这种技法可以让画面更加鲜亮,颜色更加丰富而不会弄脏画面。
五、国画墙绘技巧?
一、搭设专门的画架。由于中国画的材料为宣纸和笔墨,在画纸后均需要铺吸水的画毡,因此,将宣纸固定到墙上画画时,需要搭设专门的立式画架。画架底层辅设画毡,然后将宣纸固定在画毡上,就可以进行绘画了。
二、立式画架根据画家需要不同而设置不同。将画固定在墙上的立式画架,一般均为竖幅较大的作品,在绘制时,平铺无法在画桌上铺下,所以才需要搭设专门墙式画架,将宣纸固定在墙上进行作画。根据画作的大小、房间的大小,立式画架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三、有了立式画架,画架上铺设有画毡,再固定宣纸就容易了。可以用图钉固定宣纸,但容易留下孔洞,且画纸浸墨打湿后,图钉容易撕坏宣纸。画架也可以用一般讲课用的白板做底,上面再铺画毡,白板可以吸附磁片,然后就可以用磁片固定宣纸了。
六、冷色国画调色技巧?
一:笔中调色法: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笔落纸上产生相互自然过渡融合的变化色彩效果,而且避免了几个原色混合使彩色度低的混浊色彩。比如画 嫩叶可以同时蘸两种颜色产生对比过渡色画出娇嫩的感觉。
二:色碟调色法:笔头蘸颜料后在碟中把颜料混匀再画,可一色或多色如此画出的色彩效果会显得均匀或由深到浅的渐变效果。
三:纸中调色法: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发现色彩太淡,太浮,太艳,太薄,可以多次罩色,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用罩染的颜色最好用透明的植物性颜料。
七、国画调色技巧口诀?
国画调色口诀是灰绿色是三绿+墨、绛红色是胭脂+朱膘+墨、老绿色是草绿+胭脂、墨青色是花青+墨、墨绿色是草绿+墨、褐色是赭石+墨、蓝灰色是花青+白粉+三青、檀香色是藤黄+朱膘+三绿、胭脂水是胭脂+水、朱红色是朱膘+曙红、粉黄色是藤黄+白色、土红色是朱膘+胭脂,
八、国画鱼水墨技巧?
第一步用笔尖沾淡墨涂抹出鱼的头部和身体部分;接着再用淡墨勾勒出鱼头部的骨骼纹路,注意留白和明暗关系!
第二步:用笔尖沾中墨勾勒出鱼的眼睛、鱼的鱼鳍的纹路,注意鱼鳍的分布自然和谐,鱼鳍纹路的排列合理!
第三步:用笔尖沾浓墨勾画出鱼的鱼鳞和鱼鳞的纹路,注意鱼鳞纹路的排列,切记要有明暗关系度和协调自然分布!
九、国画用纸的种类和选择方法?
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轻脆」,即其特性。 蜀��: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谢公��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以师厚创��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薛涛��」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蜡��,今天已很少见,冷光��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纸的选择方法 质地柔韧厚密: 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 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涩适中: 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 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 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回答完毕
十、国画宣纸使用技巧,水分把握技巧?
我谈谈我的体会吧:
我只画写意画,一直是只用生宣,至于什么生宣,如棉料,净皮等我随便.但是一般是一买就是一刀,新用宣一刀刚开始两张有点不适应,画两张就好了.用了这么多一般只要不是一刀的宣纸,他的渗透性一般都是会有点区别的.
说到对水分的把握,我想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先明白宣纸的渗透扩张的特点和基本的控制方法,然后多练,只有练出了手感你才能游刃有余.
至于宣纸的渗透和基本的控制方法:
我把随便想到的说出来,想到那里说那里.
生宣越厚单位面积里吸水越多,越不易扩张.
墨色越浓越不易扩张
行笔越快,单位面积里吸水就越少,越不易扩张
下笔后发现水分太多,用废宣纸或餐巾纸盖住吸去一部分水,是抑制继续扩张的常用方法.
宣纸在半干时,或未完全干透时越容易扩张,这也有点类似于墨破水
浓墨破淡墨时,浓墨笔头水分要比较干才行,否则容易不见笔,甚至板色死墨
淡墨破浓墨,原笔迹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