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峰的滦河反攻战
由于东北边防军被大量抽调入关,日军和由日本军方扶持的蒙古自治军时时准备侵占东三省。9月18日,日军突然进攻沈阳,举国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蒙古自治军在日军进攻沈阳后不久也准备侵犯通辽、辽源地区,甘珠尔扎布并派人联络当地的暴动农民起而响应。幸亏农民暴动领袖是一名爱国人士,他不愿意被伪蒙军利用,遂暗中将这一情况秘报第40团团长王奇峰。王奇峰得到这个情报后深感吃惊,并立即上报旅长张树森,随后指挥所部在通辽外围埋下伏兵,又派地方乡绅冒充欢迎代表前往迎接,说驻军已经闻风逃跑等语。10月23日,正挥师向通辽开进的甘珠尔扎布在见到种种假象之后果然中计,结果进入骑40团的伏预阵地,几被全歼,甘珠尔扎布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
通辽战斗结束后不久,骑3旅被紧急调到锦州,归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指挥。12月29日,荣臻在锦州召开军事会议,并决定放弃锦州,驻锦各部撤入关内撤退。其中王奇峰所在独骑3旅奉命与独立第19旅、独立第20旅等部在城外大凌河沿岸布防,以掩护公署机关南撤。1932年1月1日,日军第2师团、第20师团各一部对大凌河防线发起进攻。守军虽经顽强抵抗,但面对日军的强大火力损失惨重,独立第19旅在坚持到第二天时溃散,独骑3旅与独20旅被日军分隔包围。张树森见此情况被迫下达突围命令,王奇峰等经死战终于突围至信乎连山,继退榆关整补。当独骑3旅撤抵榆关安民寨时,旅长张树森因对前途悲观失望,便借病辞职,王奇峰因在通辽立功,升任该旅少将旅长(参谋长张守经,第39团团长刘逢宸,第40团团长杨常林,第41团团长徐梁)。担负榆关守备之责的正是独立第9旅旅长何柱国,王奇峰执师礼觐见何氏,这是两人时隔十四年后的首次相遇。当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于同年8月设立临永警备司令部,并任命何柱国为司令统一指挥驻榆各部时,王奇峰即开始在何氏麾下效力达三年之久。
1933年1月1日,日军悍然挑起“榆关事变”,遭到守军独立第9旅官兵的顽强抗击,独骑3旅则奉命在外围销坦盯游击作战。1月3日榆关沦陷,守军第626团第1营全营殉国,何柱国被迫命令所部退守滦河以东,王奇峰的独骑3旅亦退往海阳镇。2月12日,军委会北平分会下令编组第1、第2两个集团军,将前线各独立旅升格为师并合编为军,以便统一指挥,应对战事。独骑3旅升格为骑兵第3师,编入第57军序列,归军长何柱国指挥。王奇峰改任骑3师少将师长,其所属部队建制、番号皆不改变。
骑兵第3师成立后,配合友军在石门寨、界岭口、青山口、海阳镇一线抵御日军。3月21日,又随部退守石河西岸。根据何柱国的部署,骑3师担负王家岭至李庄一线的守备任务,师部设于海阳。4月1日,防守石门寨的第115师遭日军猛攻被迫退守海阳。何柱国为保海阳不失,命王奇锋收拢部队配合第115师守城。3日,日军岩田支队由骑3师左翼郑家沟、李庄、杨厂一线发起进攻,并迅速包围守军骑3师39团,团长刘逢宸指挥所部死战突围,退回海阳。同时,第115师正面阵地亦被日军突破,两师齐集海阳,在坚持到4月4日上午八时,终于被迫放弃海阳。当第115师师长姚东藩将战况上报何柱国时,何氏严命必须收复海阳。于是姚东藩在与王奇峰商议之后,决定乘日军立足未稳的机会,由第115师配属骑3师第40团担负正面进攻,骑3师主力由海阳镇南绕攻。
4月4日上午九时,王奇峰指挥所部冒着炮火突入附庸于日军的伪军阵地,经左冲右突,将伪军阵地突破,并由此突进镇内打乱了日军阵角。此时在正面进攻的第115师亦乘势突入,两师经两个小时接站,终于将海阳收复。捷报传到军部,顿时鼓舞了57军全线抗战部队的士气。日军在丢失海阳之后不亏和甘失败,于当天夜间又调集部队准备反攻海阳,何柱国见第115师和骑兵第3师连日作战消耗过大,且自己正在部署新的反攻计划,便命令两师撤军,海阳又再次沦陷。
4月7日,经过两天休整的骑3师再次投入战斗,于凌晨五时率先向海阳发起进攻,经两小时战斗,第二次收复海阳,此后一路突击,一直打到小旺庄、徐家沟以北高地。当友军接连丢失了冷口和界岭口消息传来后,57军也与日军陷入胶着态势。4月13日,何柱国将骑3师调往汤河,并抽调警备师(师长郑桂林)和铁甲车第6中队,以及友军第53军配属之第112师635团(团长谢税华),统归王奇峰指挥。两天后,友军第32军、第53军防线被日军先后突破,王奇峰奉命留置警备师守汤河,自率所部退守昌黎东北地区布防,并与友军第117师取得联系。
日军在占领滦河以东后将主力撤回各关口,仅留置小部队守备河东。4月22日,军委会北平分会为牵制古北口方向作战之日军进展,命令第57军以小部队实施佯攻。23日夜,王奇峰的骑3师作为佯攻主力对石门镇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日军阵地,并于24日先后收复安山、昌黎。至28日,肃清了残留在留守营地区的日军残部。30日,王奇峰又命令所属第39团在铁甲车第6中队的配合下对北戴河发起进攻,击溃伪军李际春、赵雷两部,并收复该地。此时骑3师已推进至闪水庄、北戴河、杨各庄、西道洼庄一线,并开始构筑阵地。日军受此迷惑,又调集主力改攻滦河,骑3师顽强阻击,一直坚持到5月17日退守胥各庄一线,并负责掩护主力撤过蓟运河。
5月18日,日军占领唐山,并对胥各庄发起进攻。骑3师坚持入夜奉命退守石桥堡、刘道桥一线,至22日再转移至芦台、宁河,并以所属一团对田庄车站、江洼口一线警戒,掩护军主力向白河右岸转移。5月31日,中日两国签定停战协议,王奇峰率部移驻石门(今石家庄)整补。由于王奇峰在滦河反攻期间表现出色,并两次收复海阳,于1935年7月17日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是为该勋章的第38位获得者,也是参加长城抗战诸将中的第19位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