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山水画皴法(国画山水画皴法教学视频)

一、临摹山水画皴法心得?

皴法是中国画技法中的一种笔法,用来表现山石、树皮的纹理。各种皴法是随着山水画的发展,逐渐丰富起来的。皴的功能除表现物体表面的粗皱纹理以外,还可以辅助勾线时未能完成的效果。进一步体现物体的体积、明暗、质感和距离感。

如近处皴成凹凸,中远渐稀,远景则可以略而无皴,这就是“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

过去皴法只限于画山水,现代人物画也用皴法来表现衣纹的皱褶、形体隆起处,甚至老人的胡须也用皴笔。

二、国画牡丹老杆的皴法?

牡丹老干为木本,大多数时候干上有老皮曲翘并带有疤节。因此老干适合用类似山石画法的勾皴笔法表现。在一些特殊场合,也可采用单纯的勾染法或者点彩法甚至没骨点写法来表现。

皴擦染处理手法

色彩变调处理

带有写意笔法的点写染处理

冲彩法处理

勾染法处理

三、倪瓒的山水画皴法特点?

一、折带皴是“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喜欢的画法,他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倪瓒擅长画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多采用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

二、中国画的折带皴画法: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为名。这种皴法最适合表现某种岩石的结构。

三、倪瓒擅长画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多采用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

四、他的作品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五、他画作的艺术特点: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代表作品:《秋林野兴图》、《六君子图》、《岸南双树图》、《枫落吴江图》等。

四、山水画皴法分为两大系统?

大致可以分为3类:一类为点子皴。如落茄点皴、雨点皴、芝麻皴、米点皴等,其特点是笔性或刚或柔,笔形或大或小,或方或圆,除米点皴侧锋横卧之外,一般都是中锋用笔,从空垂直落下,稍作顿挫成形。

第二类为线皴。以披麻皴为主,又分为长披麻、短披麻等,这种皴纹呈线形,一般是中锋用笔,但有轻重、快慢、粗细变化。其他如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等,都是由披麻皴演化而来的,因其线形组织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命名。

第三类为面皴。以斧劈皴为主,又分为小斧劈皴和大斧劈皴。面皴特点是以侧锋为主,不作旋转回环,直落而下,形成苍劲而方硬的面形皴纹,而据面形大小、粗细、长短、组织不同分别命名。

五、中国画皴法种类及创造者?

1.折带皴

又称“侧纵”。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一种表现方折山石的皴法。元代倪瓒融合各家皴法以写太湖山石创用之。画法是先横拖一长笔,然后以90°的方向偃折而下,用几组这样的笔法重叠堆砌,像带子折叠在一处。多长方形忌雷同,大小相间,须有宾主环抱气脉,浑厚圆润,用笔有力,线条简淡、精审。

倪瓒《容器斋图》

2.牛毛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一种横向的细曲皴法,用笔柔劲披离,形如牛毛,故名。元代的赵孟頫、王蒙都擅用“牛毛皴”作山水。王蒙《溪山高逸图》以繁密的牛毛皴见胜,干湿相济,秀润中见厚重浑穆。

代表作品:元·王蒙《青卞隐居图》

3.乱柴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一堆乱柴,表现山石变化的无穷无尽和重感。用笔可点、线、面结合,中、侧、顺、逆锋并用。墨应有干湿、浓淡之变化,一气呵成为妙。

4.披麻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以侧偏的笔势,顺着山石的弧势皴下,如散麻下披,故名。是一种最常见的山石皴法,善于表现坡势比较平缓的山石。皴时宜上轻下重,以此表示山石的阴暗。披麻皴是表现江南山水的传统手法。五代江南山水画的开拓者董源就以披麻皴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象,如《潇湘图》卷。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元代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卷,也是以此种皴法塑造圆浑的江南山势。

代表作品: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5.解索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是披麻皴的变体。元代的王蒙在董、巨披麻皴的基础上创造了解索皴。将笔势较整齐的披麻皴,改变为灵活、交叉的线条,形似解开的绳索,故名。历史上运用解索皴取得突出成就的山水画家是王蒙。他创作的《惠麓小隐图》等,以解索皴塑造了形势奇幻的山谷峰崖。

6.卷云皴

也称“云头皴”。最早形成的皴法之一。笔法像云一样绵软、轻盈、舒展自如。晚唐时已出现相似的笔法,李成总结前辈的方法,又结合所处地区的山川特点,完善了这一画法,并使之进入空前水准,成为该画派的渊源。

代表作品:北宋·郭熙《早春图》

7.雨点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或称之为芝麻皴,如雨点小粒,聚点成皴,宛如聚沙成山,后人因其形似而名。用笔似“小斧劈皴”。雨点皴也按山石的阴阳向背加坡,以表示石纹和土壤,或称之为雨淋墙头皴。

代表作品: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8.小斧劈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如雨点皴一般,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用笔方向侧锋“听”出,落笔时头重尾轻。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小斧劈皴运用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

9.大斧劈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从小斧劈皴演变成,整个南宋(尤其马远、夏圭)及明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画时将笔侧卧如斧之砍劈,形状是平头尖尾,下笔重而收笔快,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

10.荷叶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是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长期冲刷後,形成的景观特色。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主,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

11.骷髅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画骷髅时应画出恶形丑怪为佳,正如古人所揭的石之五德“丑、 漏、绉、透、瘦”,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太湖石等。

12.米点皴

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中皴法的一种。米芾、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点子皴”而成米点皴,描写江南云山烟雨,加上水份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画米点宜卧笔而点,注重浓淡交织表现,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皴上者。

米点皴

13.其余皴法

中国画皴法的名目繁多,除了上述十二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皴、点子皴、豆瓣皴、直擦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等多种。

鬼面皴法

14.点苔

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于光滑干净,苔点象征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后来逐渐趋向写意写趣。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渐使用点苔,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頫的“立苔 ”,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

六、‍倪瓒的山水画皴法特点是?

艺术特点是: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七、范宽山水画皴法的特点是?

雨点皴是由所创造的一种山水画技巧,而范宽是将其运用的最成功的的一位画家,他的皴法被人称为“枪笔”,就是在绘画之时运笔短促且有力,像雨点洒落在纸上,同时又加上了墨色的润泽,使得画作带有湿润的气韵和细腻的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峭壁之下,将北方大山的质感和磅礴的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八、‌倪瓒的山水画皴法特点是?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

倪瓒的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他的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倪瓒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画中题咏很多。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

九、五代到明清山水画的皴法?

从隋唐以前山水画中所表现的“空勾无皴”到五代时期山水画的“皴染俱备”,皴法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成为与中国山水画同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皴法定型和发展的顶峰时期。

从荆浩的“斧劈皴”(原型)、董源的“披麻皴”,到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李唐的“斧劈皴”、“马牙皴”,马远和夏圭的“大斧劈皴”等,到了元代又出现了王蒙的“解索皴”“牛毛皴”、倪瓒的“折带皴”等。

之后明、清两代山水画中的皴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创造。

十、山水画和国画区别?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包括山水画,比如还有人物、纪实、神佛等等。山水画只是国画里的其中一种。

山水画也叫“山水”,主要以山川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是我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普遍追求平远,高远以及深远的抒写意境,通过散点透视方法创造出理想的作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