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任何一个青铜器的介绍??
司母戊鼎 商朝时期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炊食器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司(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一九三九年三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型制雄伟,重达八百三十二点八四公斤,高达一百三十三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建国后,于一九五九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商周两代是我国铸造和使用青铜器的鼎盛时期。1939年3月,在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一件司母戊方鼎,形体之大,造型之精,世所罕见,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国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 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空,所有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底。耳外廓饰一对孩纹,虎口相向,中一人头,好象被虎吞噬,耳侧缘饰鱼纹。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作饕餮形,中间隔以短扉棱。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有三组兽面纹,上端为牛首纹,下端为饕餮纹。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 司母戊方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为一次铸造成功,是一个奇迹,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水平。被推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