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妇好墓的发掘(妇好墓的发掘地点)

一、妇好墓的介绍?

妇好墓原称“母辛宗",是武丁为纪念高祖王亥所建,并追供商汤所铸司母甲鼎及高祖亥为商汤所铸司母戊鼎二先帝鼎,并自铸司母辛鼎以供高祖,形成三鼎齐备的三帝宗庙,故曰“母辛宗",甲骨文有“取三帝”卜辞可以次证。

二、妇好墓历史价值?

妇好墓是殷王室墓中保存完好、资料完整的墓葬,对于探索殷后期,尤其是武丁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殷墟布局都有重大价值。

三、唐伯虎的墓发掘了吗?

继雷峰塔发掘工作顺利展开之后,又一重大考古项目——唐伯虎墓葬发掘工作近日全面展开。今天,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并引起了世界考古界的强烈震动。   考古工作者在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玉器,瓷器,钱币等陪葬品,最令工作者惊喜的是,在棺木内发现一批保存十分完好的书画作品,在一幅名为“忧郁仕女图”的国画中,落款为“唐寅挥毫赠友达芬奇”,其中的仕女神情,相貌与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中的女子十分相似!据考古界知名人士曼宁博士透露,根据发掘的情况来看,不能排除当年唐伯虎将此画赠送给自己的外国朋友达芬奇,而达芬奇又经过自己的创意,将服饰,外貌重新加工,加入西方特色,也就是成为今天我们所知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同时曼宁也扼腕叹息,如果此画被早日发掘,也许今天“忧郁仕女图”已进入世界名画之列。    号称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墓葬群是于今年2月30日,由江苏一位叫菜鸭烩的农民在锄地时无意发现的。曼宁博士说:菜鸭烩同志对中国的考古工作,乃至世界对中国画的重新认识,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妇好墓为何没有尸骨?

妇好墓为何没有尸骨?有的当历史文物保管起来,有的重新安葬

五、妇好墓为什么改名?

因为在事实上,甲骨文娩另有一字,即是孕字,而“冥"字是通灵之义,“妇好冥"不是妇好怀孕分娩,而是向商祖契通灵之义!

也就是说,妇好墓原称“母辛宗",是武丁为纪念高祖王亥所建,并追供商汤所铸司母甲鼎及高祖亥为商汤所铸司母戊鼎二先帝鼎,并自铸司母辛鼎以供高祖,形成三鼎齐备的三帝宗庙,故曰“母辛宗",甲骨文有“取三帝”卜辞可以次证。

六、李清照墓发掘原因?

李清照墓没有发掘。

只是上世纪在河南出土一块墓碑,解开了李清照的身世真相。原来,秦桧妻子王氏是王珪孙女,而李清照外祖是王珪,李清照与秦桧之妻王某两人是姑表姊妹,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妹夫。为亲戚关系,所以李清照可能在诗词中规避了这一点,赞扬了岳飞就等于打脸秦桧,即一字不赞岳飞,也一字不批秦桧。李清照出狱后并没有找秦桧帮忙而是求助于綦崇礼,这个态度表明了李清照尽管不赞岳飞不批秦桧,但内心却是否定秦桧。

关于李清照的墓至今还未考证,有说李清照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境内,还有的说位于其出生地山东省济南市漱玉泉旁边。

七、李渊墓发掘了吗?

李渊墓目前没有发掘。李渊墓,也就是唐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西。献陵是唐朝少有的没有被盗掘的陵之一。国家当前对帝陵采取以保持现状为主的政策,暂时没有大规模开挖计划。除非是由于路桥、城建等新发现的帝王级墓葬,才会进行抢救性挖掘,比如最近的海昏侯墓。

八、岳飞墓发掘之谜?

因为196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岳飞墓被当做四旧而被挖,1979年岳飞墓重建。

岳飞墓,也称岳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栖霞岭南麓,是南宋抗金名将鄂王岳飞的墓地。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经过历朝历代,仍然保存较为完好,建筑规格曾在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时改变。1979年,岳飞墓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全墓分为忠烈祠区、墓园区、启忠祠区三大部分。

九、白居易墓是否发掘?

目前已经发掘出白居易墓。因为在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市新安县白居易故居旧址,重点展开了打底清理和发掘,最终成功发掘出白居易的墓葬,证实白居易安葬于故乡。据报道,该墓葬是一座石室墓葬,封土厚达1.1米,墓室呈梯形,长2.64米,宽1.8米,深2.2米,墙面上有许多文字、诗句和花鸟图案的浮雕,被视为白居易的文化生态注脚,对于研究白居易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具有重要价值。

十、王昭君墓的发掘过程?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昭君墓的传说: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昭君墓为什么被叫做“青冢”?

  昭君墓是后人追慕和纪念王昭君的遗迹。座落在呼市南郊的昭君墓,是塞外影响最大的一座昭君墓,整体占地面积近100亩,文献记载中亦称为“青冢”。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菌。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据说“呼和浩特”的蒙语治泽为“青城”,就是因青冢而得名的,而“青冢拥黛”也成为呼市八景之一。由于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晚霞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夕如 ”。

  青冢确实是昭君墓吗?

  那么青冢是否真是埋葬王昭君之地呢?由于没有进行考古发掘,当然无法确定。尽管唐代以后的史实记载确切无误,近年来,在青冢周围发现零星汉瓦残片。墓体的汉代夯土层清晰可见,但不是科学开掘出来的,据此有人推为汉代烽火台,到底真假与否,只有科学考古发掘才能做出定论。根据民间传说。有人以为,这里只是昭君的衣冠冢,甚到有人说这是昭君路过这里休息倒出鞋里的土堆成的。

  史书上有关昭君墓的记载

  昭君墓最早记载,见于盛唐时的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中,如李白的“死留青冢使人嗟”杜甫的“独留青冢向黄昏”等,白居易《青冢》诗。可见照君墓当时不仅早已存在,而且远近闻名。稍晚于李、杜、白三人的唐代史学家杜估的其所著的《通典》一书卷179《州郡》中明确记载了呼市青冢的存在。为后历代史书都有记载。清代关于青冢的记载比较详细,张文瑞和钱良铎途经呼和浩特时,还看见琉璃瓦成堆,青冢前有石虎、石马、石狮、石幢,墓顶有小方亭,亭内有佛画、细布及豆麦等物。这些表达了当地人民对昭君的眷恋和哀思,经过长期的战乱,到解放前夕,只剩下孤单墓体和几尊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