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电子万年历时间总是快怎么办?

电子万年历时间总是快怎么办?

一般的电子万年历表都是挂在墙上的,如果环境潮湿的话,很可能会造成电子万年历的电路板轻微漏电,漏电以后电子万年历虽然可以走时,但是却失去了准确性。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电子万年历的拆下,放在取暖器旁边烘烤几个小时(注意,温度不能太高,以免烤坏里面的元件),然后再试用看是否正常,正常就好。如果还不正常说明钟的电路板有问题,只能送修了。

一枝一叶总关情 托物寄情

常说作文贵在抒写真情,但我们的抒情常常是感动了自己却无法打动读者。这其中的症结之一就在于情无所依,情无所寄,空穴来风式的情感容易流于空洞与虚无。因此,我们写作时要用心寻找、选择那些情感的触发点或寄托物,来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带动读者引起共鸣。人的情感有时颇为微妙,一枝一叶便能勾起无限的思绪,激起情感的波澜。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尝试“托物寄情”的方式即通过“物”来抒发情感。在我们阅读过的许多经典作品中不乏这样的范例。

  一、重温经典

故乡的杨梅(节选) 鲁彦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它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希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须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

细雨如丝的时节,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的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拿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了起来,要我们仔细的看一看,多多的洗一番。

  但我们并不管这些,它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越吃越快了。

  【简评】通过对故乡杨梅的回忆,作者质朴而真挚地传达出思乡的情愫、岁月的感伤。将情感寄托于一物,可使笔力集中、抒情充沛。

想北平(片断) 老舍

对于物质,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意,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都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和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衡高烂扁豆,毛豆角,王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外城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魅力。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念尺不愧杀!

  【简评】老舍以一个平民的身份与视角,选取寻常之物,如墙角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日常的蔬菜瓜果等,并以细致入微的切身体验传达出对北平的一片深情,如写韭菜叶上的泥点、柿子上的一层白霜等等。

  二、要点提示

1、“托物寄情”的几种类型

托物寄情的方式较为灵活,以下简单归纳介绍三种:

  ?选择某物作为情感的线索。围绕它叙述有关的人与事,串联起时空中点点滴滴的记忆。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合欢树》以“合欢树”作为情感的纽带,联系母与子。以某物作为线索的一类文章,“物”往往贯穿始终。

?物也可是某一缩影、某一视点,通过它由微观见宏观,由现象入本质。“三十年巨变”这样的宏大话题,周立波在《笑侃三十年》中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借助衣食住行领域的一些具体之物唤起听众许多真切的体验与回忆。尽管清口表演的创作不同于我们的写作,但我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以上所说的托物寄情多以某物贯穿行文始终,除此之外,托物寄情也可以是一系列的物“散点式”或“片断式”现于行文之中。如上文《想北平》节选片断,将笔触停留在北平那些可爱的花果蔬菜上以此寄托作者对北平深深的爱。

  2、选择怎样的“物咐漏”

?细琐却有深意之“物”:平常细微之物虽然琐碎但有时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贴近我们的内心,情愈深则往往体悟得愈细,体悟得越细情也愈可能深入。比如,北平在老舍的笔下会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溅着小泥点的韭菜叶、带着霜的柿子,这一组“物”不及故宫、水立方来得有气势、来得著名,但更有深意、更能表现出深情,因此能化腐朽为神奇,成为经典。

?有故事有画面之“物”:托物寄情不是单纯的描摹状物,尤其是选择某物作为情感线索的文章,所选之物要能引出一段有起伏的故事或某些特定的场景或动态的画面。比如“经典重温”部分《故乡的杨梅》一文,不仅着眼于对杨梅本身的细致描摹,更展现了童年里杨梅成熟时节买杨梅、洗杨梅、吃杨梅的一系列生趣盎然的场景。

  ?有自我有个性之“物”:托物寄情的成功作品有很多,借鉴的同时要避免一些物象由于“曝光率”过高而带来“审美疲劳”,缺少自我缺少个性,如有一段时间大家写母爱必写母亲端上的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物”本身必须稀有或者奇特,关键在于和“物”相关的那段经历与情感一定要真实,要源自内心,不要为了“托物寄情”而刻意为之。

  三、训练活动

I老舍说“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现在,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以你生活过的地方(故乡、曾经的居所等)为背景,你会挑选哪些物来寄托你的情感呢?

先酝酿一下情感,接着请罗列出记忆中与此处紧密相连的一组“物”。比如,以“我的老房子”为背景,你可能会想到:墙上的爬山虎、窗外的树、树上的麻雀、树下的蚂蚁、屋外晒着的被子…… 再选择其中的几项,加以描写扩展。如将“屋外晒着的被子”扩展为“屋外晒着的被子散发着太阳的香味,我们在其间穿梭嬉戏”。

最后,将这一系列对“物”的描述有条理、有详略的组织成一个片断。

  【示例1】如果,如果一切还是维持原状。那么,阳台前的石砌水池上,还留着厚厚的青苔,那个拧不紧的水龙头大概该在滴着水。安静的时候,你能清楚地听见水滴敲打池底的声音。那么,那块松动的小石板下面,大概还藏着我放的硬币和钥匙,它们的身边还会徘徊着几只棕色的蚂蚁。那么,天气晴朗时候,我还是会像当年那个孩子一样,在妈妈晾晒的散发着太阳香味的被子和床单之间穿梭嬉戏。那么,石墙上的爬山虎还是会被春雨淋得透绿,被秋风吹得泛红。起风的时候,它们会整齐地一起抖动。那么,墙角边的香椿树还在散发着她特有的香气。那么,那些西瓜虫仍然会在三叶草丛里把自己卷成一个圈,那些蜗牛仍然在花盆旁边慢悠悠地爬着,那些麻雀仍然会停息在篱笆上,俏皮地把头埋在它的羽毛里。(陈曦《写给我的老房子》节选)

【简评】作者选择了石砌水池上的青苔、拧不紧的水龙头、松动的小石板等细微琐碎之物,表现老房子里真实的生活状态,在平静细致的描述中传达出对老房子细腻而深厚的感情。

  II选择某一实物,比如,一把伞、一盏灯、一本书等,调动情感的积累,围绕此物写一个画面或一组画面。

【示例2】

幼时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公那件从不离身的宝贝――烟斗。普普通通的深咖啡色,细长的身子上已有不少岁月的划痕,这东西跟随外公已有几十年,虽有点旧却依然十分耐用。外公闲时就掏出它,“吧嗒吧嗒”吸几口。每当这时,我总爱坐在外公膝上,缠着他讲故事。于是,外公给我讲“小红帽”、讲“狼来了”……我兴奋地漫游在外公的童话城里,四周的一切都美丽而神秘。而外公手中的烟斗,在我看来也成了神气的魔杖。那袅袅的烟雾不断冒出来,轻盈地升到空中,一缕缕一丝丝再慢慢盘绕成一圈一圈,向四周飘散开去。(乐易《外公的烟斗》)

  【简评】作者写物并没有仅仅停留于状物,而是重在写与此相关的温馨画面,外公“‘吧嗒吧嗒’吸几口”、“那袅袅的烟雾不断冒出来,轻盈地升到空中,一缕缕一丝丝再慢慢盘绕成一圈一圈,向四周飘散开去”,我则“总爱坐在外公膝上,缠着他讲故事”,以“烟斗”为情感的载体作者“笔落两端”,表现了祖孙之间的其乐融融。

III 用“托物寄情”的三种方式,以“往事”为话题构思作文

【示例3】 往事・老挂历 陆孜V(原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11)班)

  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些难以割舍的东西,我暂且称之为心的寄托。一对祖传的手镯、一件母亲织成的毛衣或是一封深情的家书都可以成为心中的寄托,而我的心中一直有一本勾画得密密麻麻的老挂历。

小时候,每逢大年三十,我都会换上一身新衣服,和全家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在声声鞭炮声中,大人们簇拥着把一本崭新的挂历挂在最显眼的地方,然后全家人围着新挂历啧啧称赞……一本新挂历,寄托了家人辞旧迎新的心愿,在我小小的心里,它是家里的吉祥物,守护着全家人一年的平安……

那时候,家家都有挂历,几乎每家人都会在除夕夜换上新挂历,爸爸每年过年前都会带回家好几本,让我挑一本最美的挂在家里。挂历上印着精美的年画令我眼花缭乱:风景名胜、名车佳宅、花鸟鱼虫等等,件件都十分漂亮。要从那么多喜欢的东西中挑一件,常常使小小的我犯愁,但同时又满是幸福,因为我拥有如此多别的小孩渴望的东西,甚至我想把它们全部挂在家里,虚荣地炫耀一番,似乎那时,有一本新年挂历与否反映出那家人的品位。一件舶来的异国挂历可以顿时令简陋的家蓬荜生辉。当年末之时,我舍不得扔掉旧挂历,常偷偷地剪下上面的年画,夹在书中……

后来,挂历渐渐失宠,我也没了小时候对它的那般期待。妈妈把旧挂历卷好,给我开学时候包书用,我却嫌它土,用白色的背面包书。后来,我用它练毛笔字,用了就扔。再后来,我连再次利用也懒得用了,当挂历完成历史使命后,它就被塞进报纸堆里卖了。妈妈在一次大扫除时,把我夹在书里的年画一并扔了,从此,挂历在我的心里的份量也渐渐轻了,以致淡忘了……

  今年,家里的挂历又象征性地翻到了最后一页,它又将完成一个春秋的使命。我无意间注意到年画上一条金色的西洋犬正慵懒地趴在花丛中小憩,周围飞舞着斑斓的蝴蝶,多么恬静的一幕,这场景像是久违了的,一种儿时的温存油然而生,在这个寒意的深秋捎来温暖。在这个深秋的午后,我又一次对着一本挂历看得入迷。

  如今,这些挂历大多被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所取代,但冰冷的电子产品屏幕上不断跳转的数字却抹去了那些最简朴最温暖的回忆。我们的往事在这个高速更新的世界被逐渐淡忘。而老挂历无声地记载了过去的回忆。每至年末,那密密麻麻的勾勾圈圈重拾起我们记忆的暖阳,照亮对下一年的憧憬。

  作为记载岁月的档案,老挂历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慰藉人们与生俱来的怀旧情结。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本老挂历,它是我们的记忆符号。

  【简评】《往事?老挂历》的作者将“往事”这样一个宽泛的话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选择挂历这一颇具代表性的物件作为情感的载体。写挑选挂历时沉浸其中的欢乐,写收藏挂历时“偷偷剪下,夹在书中”的那份郑重,写之后拿挂历包书嫌它土气、用它练字练了便扔,写当挂历渐渐淡出时的惘然若失,通过挂历串联起点滴往事,抒发自己独特的一份感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