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铜器的优点(铜器优点缺点)

一、龟甲兽骨青铜器的优点是什么?

龟甲,兽骨,不容易携带,但方便保存,丝帛容易携带,方便记录,但不容易保存。铜器的话(1)熔点低。纯铜的熔点为1084.5℃,在加锡25%时,熔点可降低至810℃。

(2)硬度高。纯铜的硬度是35度(博林氏硬度计),加锡5~7%,可以提高到50~60度,加锡9~11%,则可提高到70~80度。这样不仅可以克服纯铜质地较软的缺陷,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金比例,铸造出硬度不同的器物。

(3)易于铸造。青铜合金中的铅在铜中呈游离状态,使液态青铜合金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而具有良好的填充性,浇铸时可以填满整个器范,铸出精细的花纹。

二、青铜器与石器相比,有什么优点?

制造的工艺有本质的区别。青铜器的冶炼是多学科发展的体现,是石器望尘莫及的。

青铜器的昂贵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况且青铜的密度很大,它很厚重。而且青铜本身十分好看,它没生锈的时候是金灿灿的。

正因为它本身的外观和价值,所以它的实用性倒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青铜器被贵族乃至皇族使用,它成为了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更有了代表地位崇高的九州鼎。到后期,厚重的青铜器成为了祭祀的礼器。

所以它总得来说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东西。

三、铜器与青铜器的区别?

铜器指的是由纯铜打制的器具,青铜器则指的是由铜、锌、铁等按照一定比例合金打制的器具。

颜色上,铜器表面为黄色,不易生锈,与黄金颜色相比较暗。而青铜器表面多为青绿色,有金属光泽,保存不当会生锈。

流行年代不同,在春秋战国之前流行青铜器,铜器则在明清时期流行

四、铜器的鉴别?

1/3

看色泽:鉴别铜可以看色泽,纯铜是紫红色、黄铜是淡黄色、青铜接近白色,即使是用锉刀锉去表面也依旧如此。假铜一般是经过了染色包装,用锉刀挫掉表面后会露出原本色泽。

2/3

听声音:鉴别铜可以听声音,轻轻敲击铜的表面,真铜声音低沉,会发出“嗡嗡”声,声音消失较慢。假铜的敲击声音很尖锐,并且消失得也比较快。

3/3

用磁铁:鉴别铜可以用磁铁,铜属于非磁性物质,因此在磁铁靠近时,不会产生吸附力。假铜里面含有铁物质,在磁铁靠近时会迅速被吸引。

五、铜器的种类?

铜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其中食器包括鼎、簋、鬲、甗、盨、敦、簠、豆等铜器,主要用于煮食、盛食、蒸炊。酒器包括爵、角、斝、觥、壶、觯、尊等铜器,水器包括匜、盘、盉、鉴等铜器,乐器包括钟、铙、錞等铜器。

1、食器

食器是铜器的种类之一,古代的鼎、簋、鬲、甗、盨、敦、簠、豆等铜器主要是用于煮食、盛食、蒸炊的器材,其中簋、盨相当于现代的碗,甗相当于蒸锅,豆相当于菜碗。

2、酒器

古代的爵、角、斝、罍、卣、觚、觥、壶、觯、尊、方彝等铜器都是用于盛酒的器材,其中的爵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是已知最早出现的酒器。

3、水器

古代的匜、盘、盉、鉴等铜器是用于装水的器材,其中匜和盘都是古代行沃盥礼时浇水的用具,两者需要配套使用。盉是用水来调和酒味浓淡的器具,鉴可以作为浴盆,也可以冰箱来使用。

4、乐器

钟、铙、錞等铜器是古代的乐器,其中钟可作为宗庙祭祀与宗族宴享时的乐器,也可作为军中乐器。铙主要用于军队中传播号令,錞可用于军队中传播号令,也可以用于祭祀集会、宗庙宴乐。

5、兵器

钺、戈、矛、戟、镞等铜器都是古代的兵器,其中钺是用于劈砍的兵器,戈是用于钩杀的兵器,矛是用于冲刺的兵器。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

六、铜器的寿命?

铜保存得当的情况下使用寿命至少1000年。

测算铜的腐蚀程度:铜的熔点 1083 ℃ ,线膨胀系数 17 × 10 -6 ℃ 。按腐蚀程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海洋盐雾大气中,年腐蚀量为0.9 微米。设想,2 毫米厚的铜板腐蚀掉1 毫米后,一般仍能保质原有功能。则 1 毫米的腐蚀年限为 1000 微米÷ 0.9 = 1265 年。

七、铜器的构造?

1、范铸法

范铸法较早,应用的最普遍,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2、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3、浑铸法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式,称为浑铸法。器形过大或形状过于复杂,需要将整个器物分为数件分别翻范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这种铸造方法称为分铸法。铸造多个较小物件时,还会将多个铸范层叠装在一起,由一个浇口浇注铜水,一次铸成多件器物,这种工艺称为叠铸法。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型器物,出现于春秋时期,汉代时逐渐流行。

八、青铜器和黄铜器的区别?

青铜是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是在纯铜(红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

  青铜是现代人给予的名字,古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与纯铜(红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青铜器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九、铜器的铸造方法?

一.模范法

简而言之,模范法就是先用陶泥做出“模”(想要铸造的青铜器的样子,也就是青铜器的草稿),“范”(将泥土敷在模上,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轮廓的组成部分)和“芯”(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而后将范和芯组合起来,范、芯之间的空腔就形成了所要铸造器物的形体,再将熔化的青铜液浇注进空腔里,经过冷却侯,分离陶范,修整等步骤,呈现出的就是最后的青铜器了。如果需要在器物上制作出纹饰,那么还是需要首先在模上就做出纹饰来,这样才能让范上出现镜像式的纹饰,有时候若纹饰要求非常精细,还需要直接在范上进行精加工。由于铸好铜器后陶范就被打碎拆除,所以陶范大多是一次性的。

在模范法中,因为器型简单可以一次性浇注整体成型的为浑铸法,比如一些简单的剑、戈、矛等武器,因为造型复杂需要制作多组范分别铸造后再连接成型(用拼铸法或焊接法)的为分铸法。

二.失蜡法

失蜡法的原理也非常简单,采用易融化且便于塑形的材质,如蜂蜡,动物油脂(牛油、羊油等)或松香等制成欲铸器物的蜡模,随后在蜡模表面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形成泥壳,再涂上耐火材料。加热烘烤,熔点低的蜡模融化流出,形成空腔。往腔内浇注青铜液,凝固后打碎外范即可得到光洁细密而又精巧的铸件。这种方法在现代金属成形工艺中仍被广泛应用,称为熔模精密铸造。

失蜡法的历史悠久,公元前3000年的西亚就已有了失蜡法铸造的乐器装饰物(乌尔王陵七弦琴之兽首),公元前2000年至1780年的埃及也有失蜡法铸造的人像(《古代世界史前时代铜与青铜冶金术的笔记》H.H.Goghlai),但在中国关于失蜡工艺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随后是明代的《开工天物》。一些早期的青铜器,纹饰非常繁复,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可能使用了失蜡法,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所以,失蜡法在中国究竟何时起源,还有待将来更多的考古材料来解决。

十、送铜器的寓意?

简单介绍一下

一、铜鼎

常见的铜雕摆件莫过于铜鼎了,铜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古代它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只有皇族与士大夫等人才能拥有,鼎数量越多,越重,其身份越是显赫。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直到现在,虽然鼎已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它的文化与意义一直被世人所推崇。现今铜鼎一直以能力,诚信(一言九鼎),繁盛等延伸意义摆放,在企事业开业,办公室摆放,都可以见到铜鼎的身影。

二、铜鹿

鹿在我国古代被受文人雅士所喜爱,我们不少看到与鹿有关的名作名画,它们体态优美,代表着纯净与自然。鹿也常被当成神仙的坐骑,具有灵性,是长寿的象征;此外鹿亦通“禄”象征着吉祥,富贵。

三、铜公鸡

铜公鸡在风水学上有着较强的作用,因此其也是一种常见的铜雕摆件。铜公鸡寓意着朝气,吉祥向上,可助人财源广进,心想事成。此外铜公鸡亦可辟邪,大约魏晋时期,鸡开始成为守门辟邪的神物,相传在凌晨天快亮时,鸡鸣可驱散邪物,守护家门,公鸡形象正气,威武,也可坐镇四方,是不错的摆件之一。

四、铜牛

说到铜雕摆件怎么少得了铜牛?牛在人们眼中,是吃苦耐劳,力量与倔强的形象,铜牛有着多种吉祥寓意。铜牛是财富的象征,可招财旺财,重偏财;还有有助事业的成功,适合努力奋斗,渴望成功,事业飞黄腾达的人;再有就是,镇宅祈福避祸,优化环境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