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个铜钱的购买力是多少?
粮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生活战略物资,我们主要以粮食来换算一文钱的购买能力。每个朝代,粮食价格差距很大,我们先几个重要的节点来审视古代一文钱的价值。
首先我们了解一文钱的价值
一文钱,就是一个铜板
1000个铜钱串起来,是一贯,即1贯=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
银两和铜钱的换算各个朝代不尽相同。钱币史专家考察历代资料,得到一个大致近似的公式: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再者我们了解一下古代粮食计量单位
汉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5公斤。
唐一石相当于现在的54公斤。
宋一石相当于现在的97公斤。
这是本人查到部分粮食价格:
唐朝:
贞观三年(629)到麟德三年(666),米斗不到5钱。其中贞观十五年米斗2钱。
从乾封三年(666)到开元元年(713)物价始终维持相当高的水准。
永淳元年(682)四月,关中米斗300。五月,米斗400。六月,长安米斗220文。
开元年间,物价又开始回落。
开元十三年(725),山东米斗13钱,青、齐谷斗5钱。长安、洛阳米斗不足20钱
开元二十八年(740),长安、洛阳米斗不到20钱
天宝五载(746),米斗13钱,青、齐间3钱
唐后期的变化似乎更加剧烈一些乾元三年(760),米斗1500。
宝应二年(763)京师米斗1000。
广德(763左右)初,永嘉米贵,斗至万钱。元和三年(808)七月,宣州米斗200。
光启三年(887)四月,扬州米斗万钱。
宋朝:
熙宁(1068—1077)以前一般为每石六、七百文
徽宗时期(1101—1125)每石米就高达二贯、贯甚至四贯;
南宋绍兴(1131—1160)初年米涨至五、六贯石随后开始下降保持在一贯左右;
孝宗时期(1163—1189)又上升到每石二贯至二贯半左右
明朝:
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虽然每个时间一文钱价值不同,一石米计算不同,但我们也大概可以得出结论。粮食价格低于每石200文左右(一石现在的50KG),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盛世,而一旦粮食价格暴涨,则意味着乱世的降临。
综上所述,如果一生活在一文钱可能买到一斤粮食的年代,那就恭喜你了,如果你生活在10文钱买一斤米的年代,你勉强可能生活下去,如果你生活在100文钱以上买一斤粮食的年代,也恭喜你,乱世已经降临,开启你狂魔乱舞的时代吧
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