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值钱吗?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大清铜币是清晚期典型的机制铜币,它与光绪元宝铜币在我国近代钱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时清廷从西方引进先进的铸币设备后,各省纷纷铸造了光绪元宝银币与铜币的同时,大清铜币也作为辅币相伴而至。与光绪元宝不同的是:它的中间以阳刻与阴刻的方式注明了各省的简称,分别有宁、奉、皖、川与鄂等,其它图案特征几乎与光绪元宝一致,从当时版别与数量来看,大清铜币虽不及光绪元 宝,但各省也有很多值钱的大清铜币,分别从以下的几个典型举例方式来展现的:
罕见的小面值大清铜币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大清铜币以十文面值的居多,这是因为当时十文面值属于主要流通的货币,另外利润可观,故各省大量铸发,而造成现在存世量巨大,但当时小面值的试样或短期搭造性质而偶尔弄区区几枚后就停止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江南省所铸造的以“宁 ”位于币中间的丙午二文与五文面值的大清铜币。
丙午阳“甯”二文大清铜币▼由于中间的“甯”字是属于凸出刻印,故称为阳刻,币背面龙图案为仿户部颁低水波龙,这枚币很早就出现在1944年在上海泉币学社的某期例会上,机制币收藏家许晓鹤先生曾经在会上将其展示给大家,后来由马定祥先生续藏,还有一枚样币留于中国钱币博物馆。
丙午阳“甯”五文大清铜币▼外观与上述二文面值相比没有区别,但背部的龙图案是仿户部颁细云龙,其当时出现的性质与二文面值的一样,现在存世量也特别少的试铸币,一枚被外国收藏家伍德华珍藏,一枚也存于中国钱币博物馆。
造型别致的大面值大清铜币 收藏过方孔币的朋友们都熟悉其具有宽缘与窄缘两种典型特征,而机制币由于是西方产物的缘故,已经失去了上述传统的特征,但是这一典型的特征却无意发生在宣统初年(1909年)的大清铜币上,两年后武昌起义宣布了清王朝的结束,此币弥足珍贵,这就是:
河南省阴刻中间“汴”字二十文面值宽缘大清铜币▼从表面看,它具备机制币的典型特征,而币的外缘突然加宽,像古代方孔币的样子,可以说所有各省所铸的大清铜币根本找不到与它一模一样的外形。目前该币存世量四枚,一枚原由伍德华旧藏,后于2008年香港诺曼.亚克斯集藏钱币拍卖专场拍出,一枚藏于美国纽约博物馆,一枚由国内钱币收藏家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
铜样别致的大清铜币现在市场上见到的大清铜币都是红铜,但当时试铸的时候为了区别后来的大批量的正式币,也便于存档,清廷也用了以下区别于流通货币的典型铜材:
湖北中间“鄂”白铜大清铜币▼我在前面的问答中已经说过,白铜属于铜材质地佳的金属,而且原料很少,故用做试样币,而新中国成立前铜币中的白铜底价是一枚一两黄金起,可见当时白铜铜币已经属于稀罕之物,湖北当时就用白铜试铸了五文面值的大清铜币,背面龙图案为双冠龙,该币现在由马定祥先生的后人马传德先生珍藏。
户部宣统面值一分黄铜大清铜币▼光绪帝去世后,新君宣统继位,而象征前君的钱币要统统废除,于是新版的大清铜币闪亮登场,从版面看,龙图案转至铜币正面,币背面增添了嘉禾图案,原来以“文”为币值被“分”与“厘”所取代,试样币采用了区别于红铜的黄铜材质,与光绪年间的大清铜币相比,宣统年的大清铜币币坯更加精良,压力足,外缘明显异于流通币,但存世量非常之少。
题主的铜币的点评我看了题主的铜币,都是市面上常见的普品真货,就像我在以前的问答里说过,珍品大多不会频繁出现,即使有,也是高仿之品,若贪图便宜,很容易白交“学费”而得不偿失,另外从品相来看此两币,我发觉它们的正反面都磨损严重,说明当时的使用度较高造成的,而且市场存世量非常之大,增值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可做欣赏的收藏之物,但不是投资之物,两者关系请仔细把握。
结束语总之,大清铜币也是清末与光绪元宝铜币一样的机制辅币,它们是否值钱,要看:
由于当时十文面值是非常之普遍,是否是小于十文的如二文与五文的小面值铜币;币的外表造型是否独特,就像河南中间“汴”字的大清铜币那样;是否采用区别于流通铜币的铜材,例如白铜与黄铜;除上述典型举例方式展现的值钱大清铜币珍品之外,其它的大清铜币大多都是市场价由高到低的各种普品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