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古钱币是真的假的?大约值多少钱,有没有收藏价值?
钱币收藏屋为您解答。
题主的钱币从下到下依次是清代乾隆通宝,明代洪武通宝背“十福”,清末户部十文大清铜币。
洪武通宝背“十福”是明初洪武(朱元璋)年间流通货币,洪武通宝继承大中通宝的版式,正面为“洪武通宝”繁体字,背面为“十福”,“十”代表“十钱”,“福”代表福建局造,距今年代久远,收藏价值高,目前普品价格都在一万元左右。题主这枚不看好,应该是地摊货。
乾隆通宝是清乾隆年间的流通货币,始铸于1736年,正面是“乾隆通宝”繁体字,背面为制造局的满文,乾隆宝通版本众多,发行量大,因处于“康乾盛世”时期,所以也是“五帝钱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目前流通普品的价格在10元左右,特殊版本经过拍卖可达上万元。题主这枚是真品,价格在10元左右。
户部十文大清铜币是清末机制铜元,丙午(1906)年铸造,铜元正面中央是“大清铜币”四个汉字,中心小字代表铸造地,上端是“大清铜币”满文版,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背面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被誉为“近代机制币十大名誉品”。大清铜币在当时正式开铸流通,其中以十文最多,加之铜元流通损耗小,存量量较大,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目前流通普品的价格在10-20元。题主这枚是真品,有严重磨损,价格在5元左右。
第一枚钱币,是乾隆通宝,无背文;第二枚是洪武背十福,无面文;第三枚是户部大清铜币十文,无背文。
我说一下,这三种钱币的历史,从乾隆通宝开始。
乾隆通宝
乾隆时期,钱局数量比雍正朝有所增加,除了宝源、宝泉局外,小平钱先后共有24个钱局开铸。
铜质以黄铜使用较多,还有青铜和红铜。
版式也很多,钱文书体多样化,宝浙局大多使用楷书,宝陝、宝川两局用隶书,中央局(宝源、宝泉局),和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
钱币铸造初期,铸工、书法比雍正朝更为精美。
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朝廷放松了铸钱的标准,钱币质量变得参差不齐,这一时期私铸盛行,导致了钱币质量下降的局面。
洪武通宝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1398年)铸行。
为明代第一种钱币,当时因铜材稀缺,使用了废钱和旧铜,铜钱的铜质复杂,纯度不一。
面文全为楷书,共分五等,即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
洪武元年,颁布了《铸钱则例》,形成对钱币记重、记值的规定,除了光背外,洪武通宝钱背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的记重标记,还有“豫、济京、浙、福、广、桂、鄂、北平”的记地标记,以及穿上的“一、二、三、五、十”的记值标记。
户部机制铜圆
户部铜圆铸造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
清朝末年,户部在天津大经路建立户部造币总厂,光绪三十年,正式铸造、发行铜圆,有五文、十文、二十文纪值,质量一般,品种版式也变化不大。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户部造币总厂改称为度支部造币总厂,之后铸造发行的铜圆,质量较好,每种干支纪年,版式记值都成套,有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但有些铜圆铸造后,并未正式发行,现存世量稀少。
户部丙午纪年大清铜币,共有四种分类,列举如下:
(一)户部丙午纪年当二文
(二)户部丙午纪年当五文〈少量发行〉
〈三〉户部丙午纪年当十文
〈四〉户部丙午纪年当二十文
最后说一下,这个问题,“请问我这些古钱币是真的假的,大约值多少钱,有没有收藏价值?”我在下面说几句:
(一)三个钱币,只给出了一面的图片,缺少另一面的参照信息,给鉴定真伪、断定价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欲断钱币价值,首先定其真伪,如果是真品,无论经济价值大小,它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反之,如果是伪品,那就什么价值都没有了。
时间关系,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