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怎样辨别玉真伪

怎样辨别玉真伪

    玉器的真假辨别是一颇具学问和经验的工作。我们鉴别玉器,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反复全面地观察考证。 一般来说主要从器形、纹饰、琢治特点、玉质、沁色等方面进行鉴别。

一、器形

器形是器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判断某器为某物后,就可以根据该器物的发展衍变,某时代该具有的特征,判断它是真品还是赝品,这是辨伪的第一步。

二、纹饰

    优美的造型和婉转自如的纹饰是玉器惹人喜爱的必备条件每个时代的纹饰有每个时代的特点:龙山文化以复杂阴线勾连的兽面纹和商的纹饰随型变化以及令人注目的”臣“字眼;春秋战国以谷纹、蒲纹等为代表日趋抽象繁密的纹饰等特点都是必须熟记在心的。

    三、琢治特点

    一块玉必须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成为一件玉器,琢治时的锯片、钻孔,雕琢等加工情况是判断玉器优劣真赝的重要标准。

    四、刀工

    古代刀工细腻而现在刀工粗糙。古代雕刻玉的图案,一般一条纹路是一刀走完没有回刀,而现在后仿的仔细观看是有回刀的;再就是从玉本身的光谱看,和现代玉绝对不一样的,怎么做都不可能做一样的,只能接近。

    五、玉质

    我们知道和阗玉也即软玉是商代才开始使用的,汉代才大量进入中原地区的。而红山文化的玉器一般是由呈黄绿色的岫岩制成,翡翠是明末传入中国,清代才较多使用的硬玉,因此用和阗玉制造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可能为真品。而用翡翠制造的汉玉,真正制作时代绝不会太早,但用昂贵的和阗、翡翠伪造古玉从经济上考虑是绝对不合算的,因此它是极少量的,一般为宫廷仿造。现在充斥古玩街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石性很强的似玉甚至是大理石。

    六、沁色

    沁色的深浅、形状是鉴赏、也是辨伪的一大要点,需要提醒广大读者的是,不是所有的“出世古”都有沁色,而现在众多古玩摊上看起来天衣无缝的“古玉”,是运用高新科技产品人工染色的产物。人工染色虽可乱真,但细心辨析还是能准确识别的。如伪造的“鸡骨白”干枯似石,缺乏玉特有的温润感;人造血沁仔细嗅来有一股血腥味,且迄今的考古发掘得到的玉器中未发现有此种沁色,至于用提油法上色的玉器,油腻感很难消除。此外,观察色沁处是否正好在玉器的瑕斑处,也是辨析的捷便途径。

目前仿真效果越来越好,玉器鉴别真伪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主要的鉴别方法,就不会上当受骗。

怎么分辨玉的真假

玉真假鉴定

一些辨别的方法。

一、水滴法;将水滴在玉上,若是真玉,则成露珠状且久不散开,若是假玉,则成股流下。

二、手感法;手握玉石一会,有冰凉润滑之感者为真玉,无冰凉润滑之感者为假玉。

三、舌舐法;若是真玉,用舌尖舐其表面,会有一种涩的感觉,若是假玉则无此感觉。

四、观察法;将真玉置于放大镜下观察,能够看到人工雕刻痕迹。

五、看硬度;玉的硬度较大,用真玉在玻璃上划过,能留下划痕,且玉无损伤。

六、闻声音;如果是真玉,轻轻敲击它,会发出清脆的声间,如果是假玉则发出沉闷的声音。

七、火烧法;如果是真玉,玉上缠一根头发丝,然后用火烧发丝与玉接触地方,发丝不断。

八、感重量;如果是真玉,放在手里感觉有份量,沉甸甸的;假玉则感沉轻飘飘的。

九、看颜色;真玉对着阳光下观看,其颜色剔透、分布均匀。

十、看杂质;真玉中含有小片、细小微粒、纤维等各样杂质。转自:国家文化艺术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