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韩国1万纸币的背面,为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浑天仪?

从韩国旅游,首尔汉江阿婆桥附近附近有世宗墓进出口上曾见过浑天仪和九星分布图。

早在2005年,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遗,此后更是传出了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的呼声,这不他们又将举世闻名的中国浑天仪请到了自家一万韩元的纸币上。那么,历史上的浑天仪到底是发明的,还有为何韩国在一万韩元的钞票上,赫然印上了我国的浑天仪呢?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宇宙理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而浑天仪就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它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洛下闳制造了浑天仪,汉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汉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这些浑天仪都属于浑天仪最早的雏形,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浑天仪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后来,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在公元117年,他造出了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堪称浑天仪的真正鼻祖。

张衡发明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一种水运浑象,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这么完美的设计,真可谓我国古代的黑科技,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后来,大约在唐朝的时候,我国的浑天仪传入了朝鲜半岛,也成了他们重要的天象仪器。而在2007年,韩国发行的1万韩元的新版纸币上,正面印的是他们的世宗大王上的头像,而背面赫然印着中国的浑天仪。对此,韩国央行总裁李成太在发行仪式上致贺词说,新币提高了安全性、缩小了纸币大小,还采用了科学、艺术领域具有历史意义的图案,在文化方面提升了自豪感。

浑天仪本来是我国的,韩国却将其印在自己的货币上,这非常容易使人误解为浑天仪是韩国的科学成果。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文化自豪感,剽窃我国传统文化的野心真的是“跃然纸上”。各位,你们说呢?

为什么日本韩国纸币面值那么大?

稍微接触过外国货币就会发现,日元纸币都是一万一万的,韩元纸币则是五万五万的。虽然看上去很气派,但是一买东西就显得不够花,比如在韩国商店买瓶矿泉水就得600-700韩元,而日本商店买瓶水没有个200日元都下不来。

日本和韩国纸币面值之所以大,主要和本国货币单位计算的物价和收入水平有关。20世纪下半叶日韩都经历了快速发展,物价与收入增长也步入快车道,所以根据需求才发行了大面值的货币。不过随着21世纪开始逐渐发展缓慢,增长也就下降。由于现在物价和收入水平与货币面值需求差不多,所以就很少发行新的大面值货币。

不过之所以面值只增不减还有一些缺少辅币和税收需要等等的次要因素。

先看日元。

自19世纪末明治天皇统一日本后,也统一了货币。当时的日元面值也只有1、5、10和100日元,后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增加了20和200日元面值。由于日元和银本位、金本位以及美元挂钩,所以当时的旧日元购买力还是很强的。不过从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当时的日本政府采用浮动汇率,所以一直到了二战末期的1945年经济崩溃,才被迫增加了1000日元面值。

在经历了战后的疯狂货币汇率浮动后,1949年日元与美元正式采取360:1的固定汇率挂钩。1953年战后的日本政府颁布了《清理小额货币及支付金尾数计算法令》,把之前的辅币“厘”和“钱”取消了,不但回收了贵金属用于战后重建,而且抹了零,从此以后日本再也没有发行辅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人均收入和物价水平也开始飞速增长,日元货币需求量也就随之更加频繁和升高,当时人均月收入5万日元,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发行5000和10000面值的日元。

后来1971年美元脱离了金本位采取了浮动汇率,日元也被迫采取了跟美元挂钩的浮动汇率,导致日本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并且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进入发展停滞阶段,收入和物价水平到了缓慢发展的状态。再加上信用卡等无现金支付手段的丰富,目前10000日元纸币的发行足以满足日本人日常需求。

至于不缩减面额,一来目前日本人均月收入基本在30万日元左右,目前的日元面额足以满足需求。二来日本拥有消费税,往往这些消费税都是几日元的零头,如果进行货币改革,由于没有辅币,这些零头都无法收取,将减少日本政府的税收。

再看韩元。

韩国在日本殖民时期曾经发行过旧韩元,不过那时挂钩旧日元,再加上发行量也少,足够满足当时的需求。

不过1953年在战争结束后,李承晚政府发行的新韩元直接在贬值后挂钩了美元,当时的法定比例是1美元:100韩元,后来为了统一比例,发行了10和50的韩元硬币,以及10-1000韩元的纸币,以取代之前的旧韩元。

日本发行大面额纸币是因为发展,而韩国发行则是因为发展加贬值。20世纪50年代末韩元由于经济原因遭遇了人为贬值,已经达到了1美元:1250韩元的地步。随着1962年朴正熙上台后,汇率被钉在了1美元:125韩元,并在之后的18年间只做出了4次微调。由于朴正熙政府发展经济得体,韩国很快经历了“汉江奇迹”, 韩国民众生活水平与物价在他的任期内得到快速发展,所以很快就在1972-73年发行了5000和10000韩元面值的纸币。

1980年韩国放开汇率后,由于日元强势美元弱势,瞄着美元的韩元迅速贬值。屋漏偏风连阴雨,在《广场协议》和亚洲金融危机两次危机,再加上地缘局势紧张过后,韩元贬得一塌糊涂,所以韩国政府也怕引起市场恐慌外加内部原因未能发起货币改革,最终架不住贬值的李明博政府在2009年宣布增加50000面值韩元。

由于目前韩国一面正在以5%左右的速度通胀,而且美元也逐渐弱势,未来不排除韩国政府发行大面额纸币或进行货币改革的可能,在此之前不会轻易缩减面额。

所以日韩的货币面额大,一来是符合眼下两国发展与物价需要,二来是因为提前就预支了通胀空间,而且在加上税收和其他政治上的原因所导致的。

通货膨胀导致的。

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货币,如果面值偏高,那么偏高的原因肯定就是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发生了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事件。就拿日元来说,二战前后,日本的币额和我们今天用的人民币是差不多的,最大都是100元。

↓旧版日元的1元、10元、50元、100元的纸币样式

并且,当时的日元也有辅币单位,1日元等于100钱,日本政府推出了5钱和10钱两种辅助纸币。

PS:日元的“钱”就相当于我们的“分”。我们是1元=10角=100分,但日元里面没有我们俗话里面说的“毛钱”,所以他们的是1元钱就直接等于100钱。

↓旧版日币的5钱(5分钱)和10钱(1毛钱)的纸币样式

所以综上所述,早期日元的纸币额度其实也是很“正常”的。最大100元,最小5分钱,没有现在那么夸张的10000额度的币额。

好了,问题来了。既然日元当年的纸币额度也是“正常”的,那么它又是如何变得“不正常”的呢?

答案就是一开头说的,通货膨胀。

1945—1949年,日本物价飞涨,短短四年的时间,物价涨了八九十倍,几乎所有商品价格的小数点都向右移了两位。也就是说,以前卖一块钱能买的东西,现在要一百。以前卖一百的东西,现在卖一万。

通常来说,发生如此恶性的通货膨胀后,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平抑物价,让物价回归到膨胀之前的水平;二是发行新货币,也就是加大货币额度,让货币额度适应物价。

当时的日本政府由于无法平抑物价,所以便采用了第二种办法。

1949年,日本内阁发布金融紧急措施令,回收所有的旧币。第二年,1000额度的纸币正式登场。

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且持续20余年的原因,日本的物价上涨幅度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上涨幅度很大,1000面额的日元也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

所以在1957年和1958年,日本政府又先后发行了5000日元和10000日元的纸币。

↓1950—1958年发布的大面额日元

此后几十年,由于日本人的平均月收入没有乘十倍式的增长。同时,随着现金以外的支付手段的普及(信用卡),因而比10000面额日元更大的钞票也就没有发行。现在最大面额的日元纸币仍然是10000元。

以上是日元,韩币的情况略有不同,但大体也类似。

1950年,韩国发现第一套货币,当时韩币最大的面额是1000。并且当时韩币也有跟中日一样的辅助货币,即1韩元=100钱。

后来,由于通货膨胀和主动贬值刺激出口的原因,韩币先后增加了五千、一万和五万面额的纸币。

总的来说,日元和韩币的大面额货币,其实就是因为通货膨胀应运而生的。不单单日本和韩国是这样,别的国家,比如当年的希腊德拉克马,意大利里拉,俄罗斯旧卢布,津巴布韦币等,也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建国之初,人民币的面额比韩币还要大。其原因就是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后期的各种骚操作导致的。

建国后,在物价稳定后,中央推出了第二套人民币,以一比一万的兑换率,即在旧币的基础上,一次性抹掉了四个零,才把人民币的大面额问题解决。如若不然,可能我们今天使用的人民币最大面额就是一百万了。

PS: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大面额是10元,我们今天是100元,面额增加了10倍。

↓第一套人民币的最大面额50000元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既然人民币可以把面额压下去,日元和韩币为什么不把面额压下去呢?

这个问题,日本内部其实还真的讨论过。

2009年,鸠山由纪夫当选首相,他当时就与内阁财务大臣藤井商议,提出过在1美元兑换100日元的兑换汇率下,将日元的面额缩小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也就是说,按照鸠山由纪夫的设想,面额缩小后的日元,1日元=1美元,最大面额是100日元。

但是鸠山由纪夫的这个设想提出后,日本内阁的意见是强烈反对。反对理由有四点。

第一、把面值降低的话,新价格会产生更多的小数,凑整会带来物价上涨。比如说,现在的日元纸币最低是1000元,500元以下的都是硬币,最低是1元硬币。如果缩小纸币面额,那么现在一件卖99块钱的商品,就变成了9毛9分钱。其实什么都没变,变的只是多了烦人的毛钱和分钱。

第二、新钱的制造,自动贩卖机的改装,帐薄的修改都会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对政府和财界,以及个人,会带来巨大负担。(日本改个年号,社会都乱的不成样子,如果改货币,只怕是整个社会都乱了)

第三、货币面额缩小后,会令一部分资本家联想到战后的金融紧急措施,临时财产调查令等等政策,刺激资本家的换物运动。

第四、货币面值缩小只能给一部分的业界带来好处,更多的企业由于事务负担增大,收益会恶化。

↓全世界最小的货币单位,1厘钱。流通于通货膨胀前的日本。(1000厘=等于1日元)

总之就是一句话,日本内阁官员认为:货币改动会造成市场动荡,增加政府开支。并且日本人也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日元,无谓的改动,会导致公民在消费过程中,产生心理差异感。所以改革纸币面额,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