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珐琅彩的鉴定? 珐琅彩真品鉴定方法?
一、金丝珐琅彩的鉴定?
第一步,先看瓷胎。珐琅彩对瓷胎的要求非常高,对于胎质要求其极为细腻纤薄,略无损伤,同时加工的时候也非常注意整个器型的规整。所以珐琅彩的瓷胎整体精致轻盈,这是鉴别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发现珐琅彩略有笨重质感,即可果断抛弃。
第二步,看造型。由于珐琅彩的胎质细腻纤薄,非常脆弱,并且加工精细,所以很少有大件的珐琅彩瓷器,大小超过一尺的都很少见,所以才有“珐琅彩瓷无大器”的说法。同时,珐琅彩的器型多为一些例如碗、瓶、烟壶之类的小件的日常用品,也有一些动物型的装饰品,其它的珐琅彩瓷器则较为少见。
第三步,看底釉。珐琅彩的底釉堪称一绝,整体呈现非常干净的纯白色,既不偏青色,也不泛黄色,色彩的纯度非常高。所以这一难以复制的特点,也可以被藏友们用来鉴别真假珐琅彩。
第四步,看珐琅彩的颜色。珐琅彩的颜色非常丰富,工匠在设计珐琅彩时候,也非常注意颜色的相互搭配与映衬。所以藏友们可以根据珐琅彩在色彩方面的特征来判断。珐琅彩的颜料,使用的是专门的珐琅釉料,颜色鲜艳夺目的同时也比较柔和。同时颜色的饱和度比较低,纯的大红大紫少见,多为略带粉质的复合颜色,这一特质在瓷器中较为少见。
第五步,看珐琅彩色料的特点。珐琅彩的颜料,不仅颜色有讲究,其质感也非常独特。其颜料表面非常光滑,具有玻璃质感。同时,其颜料是如同浮雕一般凸显在器件的表面,用手触摸的话可以明显的感受到。
而最色料的难以复制的特点,还要数起表面的纹路了。在显微镜的观察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一片色彩的上方,都能看到极小的开片文,但直接用肉眼看的话却是光洁亮丽,看不出来有任何的开片纹的特征。由于这一特质假货贩子们较难复制,大家可以将此作为鉴别的关键点。
第六步,观察装饰特征。珐琅彩的装饰多为工笔画,写意画较少。同时不同时期的珐琅彩也有各自的审美风格,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就能感受到这些风格的不同之处了。
第七步,观察款识。珐琅彩的款识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比如在康熙时期,有一个版本款识曾被明令禁止使用,而康熙四十年后又允许使用这一款识。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门道,整体分两种,一是仿宋体书写,另一是楷书体书写,并且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所以学习不同时期的款识标准也有助于我们的鉴别工作。
综上,珐琅彩是非常贵重的瓷器,大家在入手时一定要把握清楚,确定其是真品,同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再决定入手。
二、珐琅彩真品鉴定方法?
一看台词瓷质细腻细润细薄,修胎规则完整。
二看造型,雍正时的造型是秀巧隽永,乾隆时的造型则略显规整。
三看底轴,没有瑕疵,光滑且洁净,不偏黄也不偏青。
四看绘画及纹饰,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都不一样。
五看款识,同样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也有所不同。
三、七步鉴定珐琅彩?
第一步,先看瓷胎。珐琅彩对瓷胎的要求非常高,对于胎质要求其极为细腻纤薄,略无损伤,同时加工的时候也非常注意整个器型的规整。所以珐琅彩的瓷胎整体精致轻盈,这是鉴别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发现珐琅彩略有笨重质感,即可果断抛弃。
第二步,看造型。由于珐琅彩的胎质细腻纤薄,非常脆弱,并且加工精细,所以很少有大件的珐琅彩瓷器,大小超过一尺的都很少见,所以才有“珐琅彩瓷无大器”的说法。同时,珐琅彩的器型多为一些例如碗、瓶、烟壶之类的小件的日常用品,也有一些动物型的装饰品,其它的珐琅彩瓷器则较为少见。
第三步,看底釉。珐琅彩的底釉堪称一绝,整体呈现非常干净的纯白色,既不偏青色,也不泛黄色,色彩的纯度非常高。所以这一难以复制的特点,也可以被藏友们用来鉴别真假珐琅彩。
第四步,看珐琅彩的颜色。珐琅彩的颜色非常丰富,工匠在设计珐琅彩时候,也非常注意颜色的相互搭配与映衬。所以藏友们可以根据珐琅彩在色彩方面的特征来判断。珐琅彩的颜料,使用的是专门的珐琅釉料,颜色鲜艳夺目的同时也比较柔和。同时颜色的饱和度比较低,纯的大红大紫少见,多为略带粉质的复合颜色,这一特质在瓷器中较为少见。
第五步,看珐琅彩色料的特点。珐琅彩的颜料,不仅颜色有讲究,其质感也非常独特。其颜料表面非常光滑,具有玻璃质感。同时,其颜料是如同浮雕一般凸显在器件的表面,用手触摸的话可以明显的感受到。
而最色料的难以复制的特点,还要数起表面的纹路了。在显微镜的观察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一片色彩的上方,都能看到极小的开片文,但直接用肉眼看的话却是光洁亮丽,看不出来有任何的开片纹的特征。由于这一特质假货贩子们较难复制,大家可以将此作为鉴别的关键点。
第六步,观察装饰特征。珐琅彩的装饰多为工笔画,写意画较少。同时不同时期的珐琅彩也有各自的审美风格,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就能感受到这些风格的不同之处了。
第七步,观察款识。珐琅彩的款识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比如在康熙时期,有一个版本款识曾被明令禁止使用,而康熙四十年后又允许使用这一款识。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门道,整体分两种,一是仿宋体书写,另一是楷书体书写,并且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所以学习不同时期的款识标准也有助于我们的鉴别工作。
综上,珐琅彩是非常贵重的瓷器,大家在入手时一定要把握清楚,确定其是真品,同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再决定入手。
四、乾隆珐琅彩瓶鉴定方法?
1、色彩:瓷胎画珐琅的色彩特征很难用语言描绘,因此笔者在这里仅一略而过。鉴定瓷器、尤其是彩瓷时,从器物的色彩来着眼鉴别真伪相当普遍。很多专家未曾上手,乍一看瓷器发色便可准确判断真伪,令不少外行感觉诧异。说穿缘由完全与鉴定者对瓷器色彩的认识、习惯深刻程度有关。对习惯真品发色并认识深刻的鉴定者来说,区别色彩差异显着的赝品无异于分清皂白,谈不上“以此自矜”,“无他,但手熟尔”。正是这个道理,如何成功仿制珐琅彩瓷色彩调料,混淆鉴定者的视线感觉令古今仿者极为重视,同样,深刻认识该时期彩料发色也是一个鉴定者所必须掌握的。
2、绘画:现在景德镇仿古瓷制作者在仿制珐琅瓷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可能要数绘画了。科学技术逐渐发达,瓷器的胎土、釉水、色彩都可能根据材料科学分析获得的各种元素含量进行科学配方,达到满意结果。但绘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并不密切,完全是绘画者水准的体现,当工笔绘画精细程度要求越高,其差距越能体现出来。雍正后期与乾隆前期的画珐琅工笔绘画质量、精妙程度在整个珐琅彩瓷制作史上尤为突出,因此仅绘画方面就足以使仿者望而却步。
3、落款:填白釉珐琅彩瓷的落款很有特点,由于图案主题多由绘画和书写题词(包括篆印)两部分组成,因此书写者必将落款方向与二者之间的某一图案方向吻合,决不偏差,这样落款的好处是使人感觉落款规整有序,特别是拿在手中把玩时,欣赏款与绘画最多,两者方向一致,令人惬意。需要指出,仿者在仿制珐琅彩瓷时基本都注意到这一点,因此仿者几乎不存在落款方向失误的低级错误。
4、题词:乾隆前期珐琅彩瓷中,题词应该是次于绘画的另一个仿制难点。历史资料:“雍正九年十月二十日:司库常保奉上谕:将珐琅葫芦做九个,画斑点烧葫芦色、盖子镀金,葫芦上字照朕御笔、着戴临写。”
根据此条资料分析:所涉及的珐琅彩瓷诗词题字者为雍正亲自指定,摹本为雍正御笔,可见雍正朝瓷胎画珐琅的书写题词也是一丝不苟的。乾隆一朝是否如此暂不可考,但严谨程度不应变化太大,必是非宫内书法好手难以胜任。后世景德镇匠人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书写水准,自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此现在仿品题词书写模仿造作、笔画拘谨,市场上很难见到可以在书写方面达到伯仲难分程度的仿品。
5、色地与“锦上添花”装饰:康末雍前由于瓷胎画珐琅制作工艺不成熟,难以实现在玻璃釉面上绘制理想釉料,不得已使用无釉瓷胎,并为弥补其釉面素胎缺陷才在露胎处大量上涂其它釉料。于是形成康熙时期与雍正前期的珐琅彩瓷几乎皆为色地彩瓷。这类制品的主要特征是色地下素胎、无釉;雍正中期之后开始使用填白釉瓷胎,偶尔制作色地珐琅彩瓷,色地运用的主要目的是装饰,并非掩盖技术不足。
以上这些就是鉴定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真伪的主要鉴定方法,但是要真正懂得鉴定珐琅彩瓷器光靠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了解珐琅彩瓷器的相关知识与其特点。
五、现代珐琅彩真品鉴定方法?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色料特点
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五:绘画与纹饰
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蓝、绿、紫、胭脂色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并且还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
六:看包浆
珐琅彩在制作完成后,釉面有强烈的釉光感,镀金处呈黄亮色。但是珐琅彩经过了百年的岁月,受到空气的氧化、辐射、灰尘等污染以及人为擦洗,加之终日爱不释手地把玩,珐琅彩釉面光泽会逐渐变旧失亮,日积月累形成的皮壳,我们称之为包浆。根据笔者所处理过珐琅彩的感觉对比,有年头的珐琅彩都历经数百年沧桑,民国至今的珐琅彩也有近百年的时间,釉面的旧色是由空气中的微尘和腐蚀物侵蚀及氧化作用,逐渐自然形成的。所以,区别老珐琅彩与高仿器的皮壳的新老要一看老光是否自然;二看包浆是否一体;三看手感有无生涩之感。
七:款识
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六、鉴定珐琅彩最权威的专家?
应该是如今珐琅彩制作大师张同禄吧。
七、雍正御制珐琅彩鉴定方法?
1.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2.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3.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八、乾隆珐琅彩真品鉴定方法?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九、清代掐丝珐琅彩鉴定方法?
清代掐丝珐琅主要从以下特征去鉴定:
(1)番莲及莲瓣等图案式纹饰,为当时最主要的装饰纹样。
(2)番莲花瓣丰满而瓣尖短,花心形状并不固定但花瓣紧包。
(3)叶片具形,形状与大小不规则;用单根掐丝表达枝与卷须,与明朝的双钩方式不同。
(4)落款的方式,以自右至左一列横排楷书款最为可靠。
(5)叶片内常填两、三种色釉,但釉料没有混杂使用。
(6)经X光透射,证实釉层较后期的厚。
(7)没有锦地。
(8)器型小、胎体由铸造成型,且较后期的厚重。
(9)掐丝粗细不匀,掐丝末端多以迭接隐藏的方式处理。
十、珐琅彩为什么叫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