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纹饰不同: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二、怎样鉴定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青铜器断代是很复杂的,形制、纹饰、铭文、出土环境都需要综合考虑的。
从考古角度来看,简便的方法可以用几种典型的纹饰来识别:蟠螭纹、蟠虺纹、綯纹,另外错金银的器物一般为春秋以后。三、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意义?
商周青铜器的造型随着冶铸技术的提高和历史的发展也存在不同时代的差别,主要分为两个朝代来谈。
1、商。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除铸造工具、武器外,还制造了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坡盘龙城出土者为代表,器形有鼎、越、觚等;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为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流行装饰各种纹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等。
2、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淳化史家塬出土的兽首鋬大鼎,通高117厘米,重226公斤,形制庄重,纹饰清新,堪称西周早期青铜器之杰作。西周中、后期,奴隶制趋向停滞衰落,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大克鼎皆属西周中、后期的典型器。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值多少钱?
这个么,要看它的大小,最主要的是上面的图案和铭文了,个人认为,一般的至少得上百万吧
五、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特征特点,如何从铭文上鉴定青铜器真伪?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青铜器作伪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制作假铭文,所以了解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的诸方面特征对于青铜器辨伪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铜器铭文与铸造技术的提高、文字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商代至春秋时期,青铜器铭文一般是铸字,就是将铭文刻在范块上,再把范块嵌入主体范中,范块上的铭文一般是阳纹,笔道底窄面宽。铭文铸成后,由于是翻铸,表现在器物上阳文就变成了阴文,且底宽面窄。
西周毛公鼎及其铭文
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一般不用范铸,而是流行刻铭文。也就是先将器物铸好,再刻铭文,因此,铭文中有的字就刻在垫片或补片上。
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刻铭文与伪刻铭文相比,更符合战国铭文规律,铭文字体细长,刻字技术娴熟、有力,是伪刻铭文所不及的,而且铭文处及字口内有氧化层,氧化层被破坏的青铜器,肯定是假的。
各时代、各类器物铭文位置有所不同。确定一件器物的年代。认识它的真伪,关键之一是从铭文字体、韵味入手。
宋代以后,伪刻铭文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整器皆伪
青铜器铭文不仅是古文字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古玩家所侧重的。铭文字数,经济价值越高,有铭文的青铜器的价格,甚至比没有铭文的青铜器,要高出好几倍。
散氏盘
因此,作伪者通常仿西周及春秋早中期的著名器物。如晋侯盘,腹内底刻有铭文550字,是篡改《尚书》和《左转》的内容,字体仿散氏盘,又参考石鼓文,书法拙劣,是晚清的一件伪器。
2、真器伪铭
就是真器没有铭文,为了高价出售而伪刻的铭文。这类情况在兵器剑、戈中发现较多,因为平面器物容易刻凿。后錾(zàn)铭文笔画均匀,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zàn)痕。
作伪者有时用铜丝刷刷去錾(zàn)痕,却又留下刷痕,也影响了字的笔锋。铭文字体、内容虽然能仿刻,但笔法的韵味是难以模仿的。
3、真铭增刻伪铭
就是真器上是有铭文的,但是铭文简单,作伪者在真铭文前后增刻假铭文,或者是真器上本来在底部有铭文,因为器物缺失某一部分,使铭文残缺,修配时连铭文也一起刻出来。
何尊及其铭文
在器物上增刻假铭文后,假铭文的地子、锈色与真器不同,字口也明显不同。再者,一件青铜器上的铭文既然不是同一时间刻出来的,也不是一个人刻出来的,那么,笔体、韵味自然不符合。特别是铸铭和刻铭,截然不同。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在鉴定青铜器时需要把握的。
4、补铭
补铭有3种情况:
(1)真器上原来有铭文,但铭文中缺字,作伪者将其补上;
(2)真器上本来没有铭文,作伪者刻上假铭文;
(3)因为某种原因漏刻了字,后来又补上。
5、伪器真铭
这是因为原器已经残缺,有的只剩下器物的铭文部分,古董商借此配一件假青铜器。这种假青铜器,稍微粗心就上当,因为有些铭文还曾经见过著录。
6、镶嵌假铭文
通常是铭文刻在铜片上,在器物的内壁挖一个相应的凹框,把铭片镶上。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注意铭文与器形是否相符,有铭文部分的地子、锈色与周围器表是否一致。倘若有疑问,再看铜质,包括将掩盖铜质的锈去掉。
7、腐蚀法
宋代以后大多采用錾(zàn)刻的方法制作假铭文。用这种方法伪刻的铭文,都留下刀痕、毛刺、翻边等弊病。
清代以及民国时期,作伪者为了避免这些毛病,掩人耳目,采用了腐蚀法做铭文。
这种方法是在青铜器需要刻铭文的部位涂上蜡,在蜡上刻好字,然后用三氯化铁在刻好的字口上咬腐,最后将蜡去掉,就会出现凹陷的字口。
西周大盂鼎铭文
有的在刻铭文部位不涂蜡,而是涂黑瓷漆,等黑瓷漆干后,在其上刻铭文,然后用三氯化铁液体在铭文上咬腐,一次不成,可以多次进行。咬成后,再用溶料把黑漆擦掉。咬腐的铭文字不成体,字口深浅不一,这是三氯化铁溶化后流动不均匀造成的。
从青铜器的铭文辨别真伪,除了掌握制作假铭文的方法外,还要掌握各个时代铭文内容、铭文风格、字体结构、铸文和刻文的时代特征,另外,还得掌握大量的标准字形,这样才能准确地通过铭文来判断铜器的年代和真伪。
六、东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这一时期的青铜工艺有很大发展,礼器种类有明显变化,商代和西周盛行的酒器大量减少,爵、、觯、觚、角、觥、尊、、卣等均被淘汰;蒸饪器与盛食器数量增多,鼎和均成组使用。东周铜器中,以各国诸侯和卿大夫的礼器数量最多,地位高,享用数量越多。
东周战国时期青铜器,魅力无比,特点很多,具有历史悠久、数量庞大、体型丰满、珍品荟萃、铭文优美、工艺精良等优势。我国青铜器早在夏代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其实以工具和小件饰品来说,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东周铜器铭文一般都很简短。如秦公,晋公,齐侯钟,中山王鼎、壶等铭文长达数百字者,极为罕见。从铭文字体观察,中原晋、卫、郑、虢诸国的字体端方劲美;秦国字体工整效古。
七、春秋战国时期的刀?
周代重剑,不喜佩刀。
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大刀,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八、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1、齐国(姜齐)管仲变法,最终击退戎狄,并使齐称霸 。
2、吴国,伍子胥变法,使吴国大破楚,越两国。
3、越国,范蠡改革,使越国成功灭吴。
4、李悝魏国变法,使魏国强大.并获得秦魏河西之战胜利。
5、威王齐国变法,使齐国成为继魏国之后的头号强国。
6、商鞅秦国变法,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齐国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 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管仲变法,最终击退戎狄,并使齐称霸秦穆公改政,使秦国几年内"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并击败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九、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烽火戏诸侯、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窃符救赵、胡服骑射、围魏救赵、三令五申、退避三舍、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卧薪尝胆、白虹贯日、爱媵贱女、毕万昌大、抱冰握火。
常存抱柱信、表里山河、甘拜下风、背城借一、班荆道故、苌弘化碧、悬梁刺股、操刀伤锦、楚幕有乌、丁公凿井、大义灭亲、东施效颦、呆若木鸡、盗憎主人、得鱼忘筌、高山流水、天下无双、高枕无忧、高枕无忧、高枕无忧、马首是瞻、暗渡陈仓、破釜沉舟。
孟母三迁、买椟还珠、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忧天、亡羊补牢、一暴十寒、三人成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抱薪救火、毛遂自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鹬蚌相争
十、春秋战国时期的文人?
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传》,《国语》相传为其所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荀子:名况,尊号“卿”,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人称老聃,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鄢城人(今湖北省宜城市)。其艺术成就很高,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美貌流传千古,并且以美貌以及楚辞,获得天下第一风流才子的称号。
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吕不韦: 战国末秦国大臣。卫国濮阳人。所著《吕氏春秋》(一名《吕览》),为杂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