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马家窑文化的特点? 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还有什么?

一、马家窑文化的特点?

文化特点:

①、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

②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4年,安特生(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发现一处远古文化遗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马家窑期,在当地发掘了大量的上古时代代表华夏文化的彩陶器皿。

③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在甘青地区早于马家窑文化且与马家窑文化类型关系最为密切者当属仰韶文化。

二、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还有什么?

还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

三、马家窑的文化简介?

要看一种物品的收藏价值,就要看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和增值价值等。所有的远古陶都有历史价值,而马家窑文化古彩陶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其它远古文化类型的古陶器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它的巨大增值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队伍的迅速扩大,将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

马家窑文化是分布于青海,甘肃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文化,其彩陶占整个陶系的20%-50%,随葬品中可达80%,而且成型与装饰技术也至为发达。自本世纪二十年代瑞典人发现此类文化遗存以来,马家窑文化一直处在学术界热烈的讨论中。有关中国古代彩陶是本土发生还是西方传入的课题的研究使之声望日隆,其富丽神秘的图案及多变的造型也令艺术家爱不释手。但无论对这些问题作出怎样的诠释,马家窑文化炊食具本身的精美已足以让后人垂涎了。

四、马家窑文化是哪个朝代?

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从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情况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从以往发现的资料就可以看出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相承、相似的因素很多,关系密切。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过去限于资料太少,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有人曾主张将马家窑类型单独称为马家窑文化,与半山--马厂文化分开。康乐边家林、兰州关庙坪出土的陶器,补充了马家窑到半山类型发展的中间缺环,这些陶器无论是器型还是花纹都有马家窑类型的一些遗风,而且还反映出了半山类型的一些特色,过渡性的特点非常突出,从而表明半山类型是从马家窑类型演变而来。

五、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点?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工艺很成熟,彩陶数量繁多,占各类陶器总和的1/4。在陪葬陶器中,彩陶多达80%。

马家窑的彩陶多为红陶,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彩绘幅面很大,许多泥质细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绘有花纹,还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甚至一些作为炊器的夹砂陶也有彩绘,极为少见。花纹繁缛瑰丽,富于变化而有规律。大多数的夹砂陶表面饰以绳纹,少数饰数道平行线、折线、三角或交错的附加堆纹。马家窑文化的陶器在造型上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器形有碗、钵、盆、罐、壶、瓶、杯等。

马家窑文化彩陶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可以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这四种类型的彩陶各具特色。石岭下类型的彩陶多瓶、罐、壶等,流行变形鸟纹、圆圈纹等;马家窑类型多瓶、罐、盆、瓮等器形,流行漩涡纹、弧边三角纹,代表作有青海省大通山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等;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直颈广肩鼓腹双耳壶等,流行红黑相间的锯齿纹、漩涡纹;马厂类型器形与半山基本相同,流行变体人形等纹样。

六、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区别?

齐家坪遗址在1924年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时间跨度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的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具有特殊价值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

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的继承和发展,又名甘肃仰韶文化。在时间顺序上,上承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所以齐家文化是马家窑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七、马家窑文化以种植什么为主?

粟和黍

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曾经称甘肃仰韶文化。考古认为人口压力、农业经济与狩猎、采集经济的结合是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中分化出去的主要原因。文化群体的居民以经营旱地农业为主,大田作物主要种植粟和黍。这两种谷物的遗存曾分别发现于甘肃东乡林家遗址的窖穴和兰州青岗岔的房址中。

八、马家窑文化彩陶怎样鉴定真伪?

想要鉴定彩陶的真假,首先看它的胎质。远古的时候,人们制作彩陶的条件是有限的,但是因为条件有限,所有使用的材料都是非常的天然的。

远古时代的人们会使用经过河水冲刷过的优质陶土进行制作彩陶。这样的土质是非常的纯净的,而且没有杂质,非常的温润。

九、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区别?

年代不同:

年代不同: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4200年-前3300年。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二、分布范围不同:

1、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

2、全国有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共5013处,其分布范围,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宁夏9个省区。

三、类型不同:

1、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从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情况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

2、由于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分布地域辽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很大,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

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参照学术界传统看法,将仰韶文化划分为六区、五段、19个类型(或遗存):零口二期遗存、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石固五期遗存、后岗类型、庙底沟类型、秦王寨类型等。

十、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关系?

对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

1.认为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故又名甘肃仰韶文化,其承袭甘青地区的庙底沟类型通过石岭下类型发展而来,文化内涵发生变异的原因,主要是仰韶先民的逐渐西进,在新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仰韶文化。

2.马家窑文化之马家窑类型兴起年代在仰韶文化晚期的最后阶段(即大地湾四期晚段),它们是两支存在于不同空间、年代大体相当的考古学文化,渭河源头可能是马家窑类型和大地湾四期文化交错分布的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形成当另有源头,青海东部的拉乙亥文化或能提供一些信息。

这两种观点都提到了石岭下类型和大地湾仰韶晚期类型,部分学者还建议“石岭下类型”的命名可以由“大地湾仰韶晚期”替代,也都强调甘青地区土著文化的作用,只是着重点不同。无疑“石岭下类型”的命名和确切文化内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