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有哪些故事?
一、“玄鸟生商”
《诗经》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这一美丽的传说与甲骨文中商人祖先“王亥”的描述相印证。甲骨卜中的“亥”字,总与“鸟”的造型连在一起,表明“玄鸟生商”并非后人的杜撰,而是商人自己对祖先起源的神秘描述。
“大邑商厅”利用太阳光线的穿透效果,将甲骨文中“鸟”、“亥”相连的文字镂刻在贴有茶色薄膜的玻璃墙面,巧妙地表现了这一故事:任何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只要参观者在中午12点前走进展厅,即可看到一排带有“鸟”造型的神秘文字被阳光投影到地上,让人联想起商代人意念中的神鸟。
二、商人到底什么模样
无论是商族死亡平民的人骨体质人类学测量,还是考古发现的商人“人像”写实艺术品,均表明商人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他们与今天的你和我没有人种的区别。但商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商王及王室成员位于社会最顶层,其次是各族的“族尹”(相当于族长)和各级官吏,再次是各族普通族众。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衣着并不相同。
大邑商厅中陈列了一件陶制人头(2003年孝民屯村西M9出土,长3.6厘米、宽2.4厘米)。该件陶制人头被放置在一个独立展柜内,每当参观者走近展柜观看时,会自动触发感应器,于是展柜正面将出现这件文物的电脑动画,并伴随着地道的“安阳话”:“你好,我的名字叫子商。子商这个名是考古学家给我取的。我原本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可惜给忘了。2003年我来到你们这个世界……”
三、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方块字,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殷墟博物馆甲骨厅陈列的甲骨近100片。其中90%以上刻有卜辞。
甲骨文内容庞杂。但其基本内容包括有祭祀、征伐、田猎、天象等类。文字厅中的“甲骨文内容分类解读”提供了甲骨文原文、隶定、中文解读、英文翻译,可供参观者细心咀嚼。例如当年罗振玉收藏的甲骨中,有一片记录着商王朝与西北强族的关系。这片甲骨显示:在不足30天的时间内,分别有名叫长友角、又妻竹、止嘎的3个人报告了4次西北工方、土方入侵的报告。强敌入侵还引发当地百姓逃亡。
四、妇好:无法尘封的美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王朝是频繁用兵的社会。
战争不仅是男人的事情,无情的杀伐也将女人卷了进来。有位美丽的女子,名叫“妇好”,考古学家在甲骨文中发现有关她的诸多记载。她是商王武丁的诸多妻妾中的一个,但她绝不是普通的一个。有人说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也有人说她是中国最早的女祭师。
出土于殷墟,后来流失到英国的一片甲骨这样记录妇好的事迹: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囗。这条卜辞说的是在“辛巳”这天,商王占卜是否派遣妇好已有的3000兵员,另征召10000名壮卒去攻打敌方。在商代,‘登人’即征召兵卒,是王朝最高统帅的职权,妇好作为商王的配偶,常常行使这一职权。
据卜辞统计,妇好参加过对羌方、土方、巴方和夷的一系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她还协助商王主持过祭祀,并且常常伴随武丁外出狩猎。
这位干练、美丽、功勋卓著的奇女子先于武丁辞世。武丁以隆重的礼仪厚葬了这位爱妾。1976年,这位非凡的女性在地下长眠3000年后,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座墓葬被称为“妇好墓”,是殷墟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墓葬。墓葬长5.6米、宽4米、深7.5米,面积22.4平方米。由于生前深得武丁宠爱的缘故,伴随她的香躯埋入地下的,仅青铜器就重达1.6吨。其中青铜容器200余件,玉器755件,宝石制品47件。
殷墟博物馆陈列了妇好墓的大量文物,包括公认的国之重器“司母辛鼎”。
五、青铜甗里的头骨
商人战胜敌对部族后,将敌方首领的头放在青铜容器中蒸煮,这是过去不曾知道的故事。考古队第一次发现青铜甗(音yǎn)内装有人头是在1984年,当时以为是偶然现象,没有深究。1999年,殷墟再次发现了青铜甗内装有人头的例子。
甗是商代常用蒸煮器,分上下两截,上层是甑(音zèng,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下层是鬲(音lì,相当于灶),中间有带孔的箅子。使用时将下层的水煮沸,蒸汽上升,上层的食物便被蒸熟。殷墟博物馆证实商王朝曾经猎杀人头后,置于青铜甗中蒸煮。其中的含义,十分沉重。
六、晶莹剔透的玲珑美玉
商人酷爱玉器。殷墟大量商墓中的墓主人以玉器为随葬品。特别是商代贵族死后,广泛使用玉器陪葬。殷墟博物馆展出玉器100余件,包括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杂器等不同品类。
饰品是商代玉器中的大宗,约占总数的30%。以龙、虎、鸟、鱼、兔、兽面以及璧、环、璜、玦(音jué,半环形玉器,有缺口)、柄形饰为主,而以鸟形饰最多,其次是鱼形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