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西周康侯簋的故事?

康侯簋是1931年在河南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随后被倒卖至海外,1977年由布鲁克·休厄尔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康侯簋又名沬司徒迭簋,学界都认为它出自河南浚县辛村卫国贵族墓地,时间在1931年前后,后流落海外,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器高24cm,口径41cm,器底铸铭文4行24字。铭文可以证明,文王之子、康氏得姓始祖康叔封是武王克殷后大分封时先封在康城,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后又徙封卫国的。康侯簋既是弥足珍贵的青铜重器,又是证明海内康氏以封国得姓的难得一见的实物资料。著名学者骈宇骞先生先生据此也认为康叔在西周第一次大分封时就被封在康城,同时他认为康侯簋就是在浚县辛村卫国贵族墓地出土的。铭文中“徙封”是改变封地,确凿证明康叔在封卫之前就是有封地的。

通高24厘米,口径41厘米, 铸于。侈口束颈,涂腹微鼓,高圈足加宽边。兽首耳垂长方形小珥。颈和圈足相间排列火纹和四瓣目纹,腹部饰直条纹。器底铭文24字,记周王伐商。

铭文:

“王朿伐商邑”意思是周公攻打商邑。《史记·管蔡世家》:“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康侯簋》中的这句话记载的就是周公攻打商邑,讨平“三监之乱”这件事。周初攻打商邑有两次,一是武王伐纣,一是成王时伐武庚。因为康叔封卫是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因此我们才肯定这是第二次攻打商邑。“朿”,同伐。王筠《说文句读》:“在草曰芒,在木曰朿。”段玉裁注:“朿,今作刺。”《说文》:“君杀大夫曰刺。”

“令康矦啚于卫。”意思是令康侯封改封到卫地去做卫侯。“”,《康熙字典·彳部》引《说文》曰:“,同徙。”徙就是改变封地。“啚”,《说文字根》:“孳乳为图、鄙等字。”孳乳就是滋生。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此康侯图当是康侯封。古文邦、封一字,图、鄙一字。《说文》:‘邦,国也。’《广雅·释诂四》:‘鄙,国也。’封与鄙(应为图)当是一名一字。”当然,“鄙”字也可以用他的常用义边邑、城邑解释,“啚于卫”中的鄙解释作封邑,全句意思是让康侯到他的新封地卫地去。西周金文称康矦、康矦丰,《尚书·康诰》、《酒诰》称封,《史记》称康叔封,《左传·定四》称康叔,《易·晋卦》有康侯。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是指康姓的得姓祖康叔。康是侯卫以前的封地,《卫世家》索隐云:“康,圻内国名。“圻内”指畿内。康叔初封时的封地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