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大盂鼎大克鼎区别? 大克鼎的起源?

一、大盂鼎大克鼎区别?

回答如下:大盂鼎和大克鼎都是商代青铜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们的区别在于:

1. 形状不同:大盂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的圆形鼎,而大克鼎则是四足两耳的方形鼎。

2. 装饰不同:大盂鼎上有很多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包括兽面、神面、云纹、蛇纹等,寓意丰富;而大克鼎则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没有太多象征意义。

3. 用途不同:大盂鼎一般被用作祭祀器具,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而大克鼎则可能用于烹饪、储存食物等实用用途。

总的来说,大盂鼎和大克鼎虽然都是商代青铜器,但它们的形状、装饰和用途都有所不同,具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大克鼎的起源?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 ,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三、大克鼎的用途?

最初的大克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大克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

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四、大孟鼎和大克鼎出土于那里?

大孟鼎:晚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大克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

五、大盂鼎和大克鼎收藏和保护?

大盂鼎作于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0年),出土于清道光初年岐山县京当乡礼村的西沟岸。鼎高101.9、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是迄今出土的西周形制最大的青铜器。鼎的造型庄严雄浑、纹饰精美简朴。器内腹壁铸有长篇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册封贵族盂的命令,讲述殷因纵酒而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在掌管军事、统治民众时要如其祖父一样尽忠尽职,其中记录了西周社会制度的祭祀、仪仗、车马、奴隶等许多内容,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大克鼎、大盂鼎于十九世纪先后出土后为潘家珍藏,历经战乱,世代守护。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女士代表家族将双鼎无偿捐献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捐出“盂克”双鼎后的几年里,潘达于又数次捐出了家族中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

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堪称中国文物天地最壮美、最瑰丽的诗篇之一,从文物的前世今生来看,它们的前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那种灿烂辉煌,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在青铜艺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从晚清以来,收藏家的藏宝和护宝行为中,我们看到了收藏家发自内心的最深挚的爱国情怀,还有对文化传承的那种热忱,那种力量。

六、大克鼎和大盂鼎哪个更珍贵?

大盂鼎更珍贵。

大盂鼎本是西周周康王时期的青铜礼器,它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西周最大的一件铭文铜鼎。大盂鼎重达150kg,现在可以说价值连城。1890年,潘祖荫又得到了大克鼎。

大克鼎据说是1889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一起出土的是一组青铜器物群。当年一同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上千,迅速被瓜分,最为精美的大克鼎被人卖到天津,被当时的收藏家柯劭忞纳入囊中。潘祖荫得知后花重金从他手中买到,至此两件重宝被潘家收藏 

七、大克鼎有多少铭文?

器的内壁铸有铭文28行,计290字。

八、大克鼎名字的由来?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 ,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窖藏,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九、大克鼎的传奇故事?

大克鼎于清代末年出土于陕西省的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大克鼎出土后,便为当时著名金石收藏家、工部尚书潘祖荫重金收购所得。而大克鼎的“兄长”大盂鼎也由左宗棠赠予潘祖荫,一起被潘家收藏。这两个宝鼎和毛公鼎被视为“海内三宝”,潘家藏有其中两宝,不知被多少人惦记着。1951年,潘达于与家里人商量之后决定将两件宝物无偿上交给国家

十、大孟鼎在青铜器中属于什么器件?

大盂鼎在青铜器中是属于礼器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鼎”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