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

青铜器是贵族统治权力的象征,在商人的基础上,西周时代贵族对其重视的程度进一步得到加强,这与不断严格礼乐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贵族常将他们的一些思想或大事铭刻在铜器上,内容的丰富,是商人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古籍记载的贵族将重要事“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所谓镂、琢即是在钟、鼎、盘、盂上镂刻文字。

  ”《墨子•鲁问》:“攻其邻国、杀其民人,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由此可以明确,贵族铸刻铭文的目的主要是称扬先祖之美,以及记载贵族的“功绩”。

  西周青铜器铭文内容保存了古代的大量史料,是古人的真实手迹,它与古籍相较,有着很多优点,其真实性、可靠性则更强。古籍中如《古文•尚书》是后人编纂伪造的,《今文•尚书》中的《尧典》等是战国人作的。况且古籍历经传写刊刻,在刊刻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错误。

  铜器铭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以补充和印证古史,是研究古史的珍贵资料。同时还可以起到校正古书的作用。铜器铭文书体称大篆或籀文,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因此也是研究汉字字体发展演变和书法艺术史的重要资料。

  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一改商代铭文简略的规律,商代铭文一般是一字至十几字不等,二三十字已很少见,最多者四五十字,也仅是个别者。可见当时是以器物为主,文字为次。

  西周铜器有很多都带有长铭,应该说,这时是以文字为主,器物为辅。具铭铜器常常是数十字或上百字,铭文最长者是现存台湾省的毛公鼎,达497字,实可相当《尚书》一篇。近年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具铭西周青铜器,以陕西地区出土数量最多。

  正因西周时代在铜器上注重铭文,且常有宏篇巨作,这就要求对于铭刻长铭铜器的器种要有一定的要求,要在铜器的某一位置上有着充分的铸字的面积,并且字铸好后还容易看到,故长铭多集中在鼎、毁、盘、盂的内底上。

  显而易见,这些器种内底宽大,字铸出后也便于阅读。簠、盪、尊等器种也常见有长铭,钟的钲部、铣部、隧部也常铸字。

  西周青铜器铭文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但也有从左向右读的。在鬲口沿上的铭文,一般是顺时针读。这时铭文内容涉及到多方面,是青铜器铭文最繁荣的一个时期。

  西周铜器铭文的内容分类

  第一、祭祀: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是奴隶制国家的重要事情,西周铜器铭文在这些方面有强烈的反映,不少铜器铭文都记载着为死人而作祭器。

  第二、思想意识上的天命和德治:

  周人在思想意识上许多都承袭了商人的观念,其中“天命观”、“德治”就是西周奴隶制国家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注意,周人的这些思想意识,比之商人则更加发展和完善。

  第三、策命与赏赐:

  金文中的策命,大多是记载天子对臣下的策封、任命,也有部分是侯伯一类人对下属的命赐。需要明确,策命在西周早期有些则是王亲命,中后期则多史官代王对下属的册命。

  策命地点常常在宗庙、王宫或太室内进行,可见重视程度。策命后常常要赏赐物品,土地山川,以至奴隶,或者还有些其它礼仪,如颂鼎铭,颂受命后,“返纳瑾璋”于王。

  第四、阶级压迫与反抗:

  西周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广大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从一些铜器铭文内容考察,说明了奴隶制的残暴性。奴隶制度下奴隶可以被任意赏赐和买卖,《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读者,质剂焉。

  第五、对外战争与征伐:

  奴隶制国家对外战争与征伐,目的是掠取奴隶与财富,金文中不少名篇都反映这一内容,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虢季子白盘,铭文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受周王之命征伐西北的强族俨狁。

  第七、职官名:

  铭文中有许多职官名,如作册内史、内史、尹氏、司徒、司马、司工、司寇、宰、小子、小臣等等,是研究奴隶制国家官制设置和分掌的重要资料。

  第八、礼仪制度:

  西周金文对研究当时的礼仪制度也很有帮助,1954年陕西长安县斗门镇普渡村发现的穆王时代的长甶盍铭……穆王在下減皮,穆王飨醴,即井白大祝射。……”记载周穆王在行屋行飨射

  第九、训诰:

  三年对贵族盂昭告周朝立国的经验和殷丧国的教训,周人所以立国“在于御事(酒无敢鬅”,因此上天“癘保先王,口有四方,”而殷人国亡在于“隹殷边灰甸竽(与)殷正百辟,率肄于酒,故丧纯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