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曾侯乙墓编钟还是曾侯乙编钟?

一、曾侯乙墓编钟还是曾侯乙编钟?

当然是曾侯乙墓编钟啊,表示从墓中出土的

二、曾侯乙身高?

1.62米。

曾侯乙,男性,身高1.62米,年龄45岁左右,出土时仅存骨架,300多件金、玉器等饰满周身。中室长9.7米,宽4.75米,深3.3米。主要放置乐器、青铜礼器。西室长8.65米,宽3.25米,深3.36 米。放置陪葬棺13具。北室,长4.25 米,宽4.75米,深3.3米。

三、曾侯乙编钟文案?

曾侯乙编钟因其包含着多种在音乐以及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同时也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乃至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本次演出集歌·舞·乐于一体,将演奏中外曲目百余首,极富艺术性和文化韵味。

聆听千古绝唱,品味悠悠楚风。

雄浑而浪漫的中国雅乐必将令你回味终生!

四、曾侯乙是谁?

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现推定,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史籍并无其人记载。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

此曾国与史书中的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葬(后来证实)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同时出土文物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漆器、青铜器等,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

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扩展资料

“通过近几年在随州境内的文物考古发掘整理,我们接连发现了几段重要铭文,其中曾侯乙编钟上的180多字的铭文清楚表明曾、随是同一个国家,破解了困扰史学界36年的‘曾随之谜’。” 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在20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透露的

五、曾侯乙编钟赏析?

回答如下: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三大钟之一,也是中国青铜器中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一件钟。以下是对曾侯乙编钟的赏析:

1. 艺术价值:曾侯乙编钟制作精美,造型优美,刻画细腻,线条流畅,技艺精湛。钟身上浮雕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包括神兽、龙纹、凤纹、云纹等,表现了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历史价值: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型编钟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钟身上刻有“曾侯乙制”六个字,证明了制作时间和制作者,对于研究商代文化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工具、材料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文化价值: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代表了商代文化的高度成就和古代中国的文明历程。钟身上的各种图案和神兽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4. 考古价值: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和发掘,对于研究商代文化和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钟身上的铭文和图案,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和艺术风格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文化和考古价值,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六、曾侯乙名字来历?

曾侯乙是周朝开国重臣南宫适之后,建立曾国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

曾侯乙的曾国是周王朝正统的代表,自然重视当时贵族教育“六艺”之“乐”,也格外维护当时堪称周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编磬等大型礼乐重器,折射了华夏先祖们,曾创造出的辉煌的礼乐文明。

七、曾侯乙棺椁材质?

曾侯乙墓主棺为铜木结构,盖上伸出12个铜钮,底下有10个圆形兽蹄形足,足上有10根铜立柱,立柱之间用木板嵌装。

在铜足、立柱和木板之上,都是黑漆为地,上施朱彩。棺身上共施20组图案,每组以阴刻的圆涡纹为中心,周边饰以朱彩。棺身上共施20组图案,每组以阴刻的圆涡纹为中心,周边饰以朱绘龙形卷曲勾连纹;铜立柱外表施朱、黄结合的花瓣纹,铜足上施鳞纹。

八、曾侯乙什么官职?

曾侯乙(约前475-约前433),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又叫随国)的国君,姬姓,氏南宫名乙。

曾国与史书中的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曾侯乙是周朝开国重臣南宫适之后,建立曾国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

曾侯乙的曾国是周王朝正统的代表,自然重视当时贵族教育“六艺”之“乐”,也格外维护当时堪称周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 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编磬等大型礼乐重器,折射了华夏先祖们,曾创造出的辉煌的礼乐文明。

九、曾侯乙怎么念?

读作曾(Zeng)侯(hou)乙(yi)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无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

此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十、曾侯乙编钟介绍?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